彭德怀暴锤马家军,除了华北19万援军,还有一股援兵被人忽略

新新史界 2024-08-20 16:34:01

如题,1949年夏,华北军区十八、十九两个兵团近20万人随彭总进入陕西,发起对西北胡宗南、马家军的全面进攻,西北战场敌我众寡之势倒转,我军总兵力占据了优势。

不过,还有一股“援兵”对第一野战军最后取得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世人往往对此没有引起重视。

一、望远镜打击

在打兰州之前,一野的炮兵就给马家军造成相当大的恐慌。

1949年7月中旬,青马王牌军八十二军在甘肃固关一带防守,企图将一野大军拒之关外。青马头子马步芳派他的“太子”马继援在前线马鹿镇坐镇,马继援把八十二军的王牌骑兵旅第十四旅放在固关一线防守,另以一二九军骑兵第八旅协助防守。

马继援料想,咸阳之战马家军之所以溃败,是因为马家军骑兵进攻时碰到共军有针对性的防线,故而失利。但他看出共军只有轻武器,以机枪和迫击炮以及少量野炮为主,如果进攻坚固防守之处,未必能奏效。马家军辅以机动性强大的骑兵,定能将共军击败。

那时马家军一个旅战马多达3000匹,都是久惯驰骋、训练有素的精锐,马家军有这样的自信确实也不是无本之本。

谁知开战当天,马家军十四旅旅长马成贤只看了一野部队一眼就吓蒙了。

据十四旅上校参谋长马尚武(后被俘)回忆,马成贤在其旅指挥部拿望远镜远望共军,突然发现固关镇东北10公里远之处,有一野第一军炮兵群在山岭上部署。

马成贤、马尚武等人当场就吓的不知所措。

骑兵最怕什么?最怕其冲击过程中被远距离火力杀伤,面对炮兵,骑兵只有挨打的份。

马成贤、马尚武不知道怎么防止一野炮兵从侧面对骑兵群进行轰击,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各团相机隐蔽、相机躲避炮兵打击。

换句话说,就是生死看天命。

倒不是说马家军贪生怕死,马成贤、马尚武大概都是懂行的人,知道骑兵的克星是啥,故有此令。

固关之战结果甚是惨烈,马家军骑兵十四旅官兵约五六千人,只逃出400余人。战马3000余匹被大炮轰死轰伤2300余匹,生擒700匹。但据《王震传》等书载,毙伤仍敌约500人。那么其余人去哪了?极有可能信心崩溃,全都作鸟兽散了。

辅助支援十四旅的骑兵第八旅一枪未放,狼狈逃窜。

马家军之灭亡自三场仗始,第一场是咸阳阻击战,被打掉了主动进攻的信心。第二场就是这次固关之战,大炮轰马群,基本上宣判马家军骑兵的死刑。

固关之战,是西北我军第一次全歼马家军一个整旅,二马心胆俱裂,慌忙召集各部队向兰州、银川退却。

看完热闹,我们再透过表象看本质。

一野什么时候有这么狠的炮兵群了?为何西府战役时不拿出来用,以至于让马家军差点打到彭总的指挥部。

笔者为此查阅一野战史,注意到有关炮兵记载如下。

当时一野各兵团都有炮工团。这种名称与其他野战军不太一样,似乎把炮兵和工兵等技术兵种放在一起。

攻打固关的是第一军和第七军,这两个军情况各不相同。一军是贺炳炎的老部队,1947年3月就开始在彭总指挥下作战。七军彭绍辉部队则是吕梁军区部队,一直在山西作战,打完太原之后才交给一野,新生部队,炮兵自然也不会太多。

但是一军之前打马家军就没有这样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炮兵装备。从哪里来的呢?

不用说,肯定是外援。提到外援,很多人本能反应是华北部队。

也是,也不是,至少炮兵装备来源并不全是华北部队,而是另一支神秘之师。

二、大炮从何而来?

一野装备少,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根据地弱,地盘小,人少,兵工厂生产能力很低。

西北野战军成立之时,几乎丧失了所有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腹地被胡宗南大军攻入,虽说我军一直打胜仗,一直牵着胡宗南鼻子走,但根据地弱是不争的事实。起初还掌握着陕甘宁130余万人口,放弃延安后,掌握人口只剩90余万。

以这样的力量,保持基本装备、基本兵力就不错了,靠自己生产制造发展重型武器和火力是奢谈。

靠缴获也不大现实。

国民党军的快速纵队是重型火炮和装甲战车、汽车的主要集中地,都分布在哪里呢?第一快速纵队在鲁南,1947年1月鲁南战役被华野全歼,装备大部分被缴获,华野特种兵纵队即依此而建。

之后又依托邱清泉兵团之96师重建,淮海战役被消灭于陈官庄,装备再度被华野缴获,可谓悲催也,宿命也。

第二快速纵队在豫北,系整编85师之整编49旅改编,在河南淇县被刘伯承消灭。

第三快速纵队在华北,系青年军207师第1旅改编,后调往沈阳,在辽沈战役中被东野消灭。

另一个第三快速纵队,系由伞兵部队改建,在豫东战役中被华野重创,后取消番号。这次战役,装备倒是没有被华野缴获多少。

第四快速纵队在中原,系由胡琏十八军之118师改建,淮海战役中被中野、华野联手消灭。装备大部分给了刘邓大军。

也就是说,二三四野都有国民党的优质装备补充,唯独西北,胡宗南部队始终没有拉起来比较集中的重装部队。

那么炮兵部队哪里来的呢?

晋绥军区贺龙部队。

据《晋绥革命根据地大事记》载,1946年3月,晋绥军区受贺龙司令员指示,建立了军区炮兵团,全团700余人,炮兵装备很可怜,只有山炮10门、反坦克歼击炮4门、机关炮2门、野炮1门。后改番号为军区炮兵教导团,负责给各部队培训炮兵干部。一年之后,延安陷落,中央军委迅速命令晋绥军区把炮兵部队划拨给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西野的直属炮兵团。

此后,王震纵队又接受了来自山东军区渤海教导旅带过来的一个炮兵营。

但大家也看到了,只凭这些炮兵装备,想要团灭一个马家军骑兵旅,恐怕还难以办到。

因为王震二纵接收渤海炮兵营之后,打胡宗南、打马家军,从未见有炮兵部队发挥太大作用。

要找出原委,还要看材料。

2011年7月30日,山西清徐新闻网记者采访了一位叫郭思爱的军队退休干部,据这位老革命前辈回忆,当年他参军在晋绥军区炮兵教导团工作。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中央军委下令,将四野在天津战役中缴获的战利品拨给一野直属炮兵团。

据郭思爱回忆,此后他随团参加了西安战役、扶眉战役、固关战役和兰州战役。这个履历基本对上了,参与对固关马家军骑兵第十四旅轰击的,极有可能不止王震兵团炮工团,还有野战军直属炮兵团。

在10公里的距离上,对成群骑兵进行毁灭性轰击,只靠简陋的山炮无法完成,最理想的是面杀伤效果较好的榴弹炮群。可想而知,固关战役打成那个样子,必然引进了四野支援的重炮。

马成贤、马尚武大概率之前预判一野兵力,认为不会有太厉害的炮兵,所以看一眼就吓蒙了。

三、炮兵兰州显神威

炮兵部队紧接着就在后续的兰州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是那位军休干部郭思爱老前辈,他在《兰州战役》(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书中,撰写了一篇关于攻打兰州城外东南20里的一个山头堡垒的回忆文章。

郭文说,此山头名叫三营子,位于兰州城东南约20里。

对比《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马家军将领回忆,以及《第一野战军战史》等资料,可知该地正是兰州城南皋兰山的阵地。

一野炮兵的威力,使马继援这个狂妄小子心有余悸,他不太主张在兰州坚守,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马家军将领也主张撤出兰州城,在黄河北岸布防,利用山地缠斗,使共军重炮部队无所施其能。

岂料马步芳鬼迷心窍,固执地认为,当年打藏兵、打孙殿英、打红四方面军,战线都在青海老家之外,不能轻易放弃兰州,把战火烧到老家。

为使这座历史上的金城名实相符,马步芳下令利用抗战时期旧有工事,把兰州城外据点都修成削壁工事,光溜溜无法攀爬,并利用连绵不断的山头构设左右互相掩护的无死角火力覆盖区,让进攻的步兵望而却步。后来一野六军17师50团3营7连指导员曹德荣,就是在进攻这种削壁工事时,因为工事外无树枝无坑洞,无法给炸药包提供支架,奋勇舍身炸碉堡,光荣地牺牲在兰州城下。

马家军这一手,确实给攻城部队带来极大困难。一野六军发起第一波攻击后,受到不小的伤亡。军长罗元发亲自给彭总反映情况,大家商量之后得出结论,非用炮兵打第一仗不可。

彭总便下令把野直炮兵团拉上来给六军助战。

郭思爱所在的炮兵团,配合第六军打了一场漂亮仗。

据罗元发回忆,野直炮兵团往射击线运炮,整个六军机关都震动了,都跑出来看,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当时野直炮兵团拉过13门野炮和3门榴弹炮,极有可能就是四野支援过来的部分装备。往阵地上运时,路口又窄又陡,不好上。16师司令部通信科长一声大喊,叫大家来推炮上山。于是不光16师师直指战员,连军部的同志们也都来,大家兴高采烈地把大炮推上山,进入发射阵地。

这些重炮过来支援,一改之前军属炮兵只有山炮、打击距离短、火力弱的缺点,把对面马家军阵地打得血肉纷飞,水泥浇筑的工事被炸的坑坑洼洼,马家军的炮火被压制的抬不起头,六军终于趁势攻克了三营子等一系列阵地。

连续几场大仗,一野炮兵不仅在火力上彻底压制住马家军,还在精神上心理上彻底击碎了马家军的信心。

六军攻克营盘岭阵地后打扫战场,在400多具马家军尸体里,发现20多具既非枪打死的也不是炮轰死的,而是马刀砍死的。叫过来马家军俘虏一问,原来这些人有的是督战官有的是被督战官砍死的,城外工事被轰毁后,马家军士兵来回乱窜,督战官乱杀人,有的也被逃兵砍死。

而那个发誓要在兰州城下击败共军的马步芳,仗还没打就逃到西宁老家。

总而言之,西北战场与其他战略区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前期打的是苦仗、穷仗,全靠彭总和一野指战员们一口气撑着,后期打的是顺风仗、富裕仗,尤其是华北和东北的炮兵装备一来,立刻把马家军这种冷兵器战争时代遗留的怪胎打回原形。

华北19万大军来援固然是致胜之道,但四野支援的重炮和炮弹,也是一股重量级助力,在马家军行将崩溃的心灵上砸下最重的一锤。

30 阅读:8663
评论列表
  • 2024-08-22 13:58

    骑兵怕机关枪吧

    阳光下的树 回复:
    炮和枪哪个射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