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过一个话题,准兵团级的贺炳炎为什么能被授予上将军衔,为此还专门列举了当时红二军团符合授予上将军衔人的情况,重点还聊了廖汉生的情况。
当时话说的有些偏颇,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是贺老总、彭老总出于照顾推荐的(属个人观点),毕竟过去战争年代贺炳炎虽然屡立战功,但是身体素质确实不大好。
贺炳炎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人,在以贺老总为首的红二军团中,算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将领,当然像贺炳炎这样的将领,红二军团一开始数量很多,但能活到建国后的基本上很少,符合上将标准的全都摆在那里。
所以说,贺老总是出于照顾才拿下廖汉生,提升贺炳炎,不太符合实际情况。
一贺老总的红二军团,追溯发展历程,可以从南昌起义时说起。
1928年初,经历南昌起义失败的贺老总在党组织委派下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了湘西起义以及荆江两岸年关暴动,成功又拉起一支队伍。
在土地革命历史上,能单独拉起一支部队的部队,特别是在工农红军创建早期,所以贺老总之所以能授予元帅,不仅仅是因为身为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他还是红军创始人、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建者。
当时,跟随在贺老总身边的人,代表人物之一是周逸群,周逸群是黄埔二期毕业,1924年的老党员,大革命时期就跟随贺龙,是贺龙革命历史上的引路人,1931年牺牲,时年35岁。
至于另外一位代表人物段德昌,同样是1924年的党员,黄埔四期毕业,彭老总的入党介绍人。
1933年1月,因受“左倾”错误影响,段德昌被错杀湖北巴东县金果坪江家村,据说在牺牲前还惦记着革命事业,并对处决他的战士说,留着子弹打敌人,后来被乱刀砍死。
1952年,毛主席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书,1994年被列入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
周逸群、段德昌牺牲有多可惜的,很多人都认为,作为同样的红二军团创始人、根据地创建者,如果能活到建国后,是有资格被授予元帅军衔的。
当然,这还要看个人发展,只是说有可能性。
周逸群、段德昌两人的牺牲,也代表了红二军团中绝大部分将领的遭遇,不是因为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牺牲于敌手,就是因受“左”倾错误影响牺牲的。
一直到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会师,情况才稍稍有所好转,特别是后来遵义会议以后,红二、六军团在党中央正确指挥下,才有了根本的好转。
可当时情况下,红二军团各级将领已经出现了断层的情况,贺炳炎、廖汉生已经被提升到师一级的岗位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同一级别的还有卢冬生,卢冬生众所周知的是,他和陈赓的关系,大革命时期一直跟随者陈赓,两人在南昌起义时都在贺龙的第20军中,1928年,卢冬生护送周逸群到湘鄂西根据地,从基层干起,一直做到师长。是湘鄂西根据地成长起来的著名将领。
1945年12月14日,在哈尔滨被两名拦路抢劫的苏联红军士兵枪杀,时年37岁。卢冬生如果不牺牲的话,建国后授衔,有很大概率是可以作为红二军团大将一级的代表人物(当然也要看后续个人发展)。
也因为种种因素,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贺老总作为红军创始人,代表红二军团授元帅军衔,够资历够级别的大将级别的代表人物,数来数去就剩下一个许光达在世(许光达自己是正兵团级,还不是军委委员级)。
至于上将之选,贺老总选了贺炳炎,而不是有亲戚关系的廖汉生。
除了照顾因素外,大概率上还和廖汉生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多数时间负责政治工作有很大关系。
二1952年评级时,廖汉生是被评为副兵团级,贺炳炎是准兵团级。
从资历上讲,廖汉生参加革命比贺炳炎早,可最大的问题在于,廖汉生过去一直是在地方游击队干革命,后来游击队被打散以后,才参加红军,贺炳炎是1929年跟着当矿工的父亲贺文学当的红军。
贺炳炎刚参军那会儿才15岁,因为营养不良,站起来连枪高也没有,他那时坚决要求参军,哪怕当个马倌了可以,但他的个子连马背高也没有,后来还是贺老总发话:
“人还没有枪高,长得像个瘦猴子,志气倒蛮大的嘛。好吧,你就到宣传队去提浆糊桶子吧。”
也因为比廖汉生更早参加红军,加上作战中异常勇敢,贺炳炎很快就获得了提拔。
1933年7月,廖汉生调任红三军军部书记员,经贺龙、关向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贺炳炎那时已经是一个有四年党龄,干过几任红军团长有名的将领了。
廖汉生是后来居上,几乎是在不短的时间里被提拔到师一级领导岗位上,当然也有可能是和部队那时实在没有能用的人有关系。
贺炳炎这段时间稍微慢了些,主要是因为他也受到了“左”倾错误影响,命差点丢了,后来是贺老总亲自带着人去找夏曦理论,这才把贺炳炎救出来。
也因为这个关系,贺炳炎后来降任新兵大队大队长。
从1934年开始,贺炳炎从独立团团长,慢慢升任到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团长,当时廖汉生已经是六师政委了。
直至1935年11月,贺炳炎才升任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长,并奉命参加长征,这才和廖汉生基本上平级了(当时廖汉生曾火线出任四师代政委)。
从亲疏关系上讲,贺老总应该和廖汉生更亲一些,毕竟他过去是游击队出身,还娶了贺老总外甥女,可事实上,在红二军团或者是红二方面军,论与贺老总的关系,没有哪个能赶得上贺炳炎。
时人甚至以为,贺炳炎是贺老总的儿子,并冠以“贺小龙”之称。
贺炳炎很早就跟着贺老总,性格脾气都很像,甚至说话做事的风格也都很像,这是造成误会的一个根本由来,以至于多年以后,贺炳炎的儿子贺京生还专门澄清:
“我父亲的一生,跟贺老总的关心、培养和打造是分不开的,外界一直认为我们是亲戚,实际上不是。经过战争时期长时间的默契配合,他们的感情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战友情了,而是如同父子、兄长一样的感情,更是一种近乎骨肉之间的感情,非常亲近。任何时候,贺龙只要知道贺炳炎在部队,他就踏实,就能睡好觉,只要贺炳炎的部队在他身边,他就能打胜仗。”
三贺炳炎是红二军团或者说红二方面军军事干部的代表,贺京生后来曾说:
“从军委到一些老将军,都称呼我父亲是红二方面军的 ‘军神’,说的就是他打仗勇敢,不怕死。”
贺炳炎打仗从来都是勇猛冲锋,他当警卫班长的时候,贺龙曾派他到红六师传信,结果很长时间没回来,贺龙很着急,就问身边的参谋:
“这小子回来了没有?”
周围的几个参谋回答:
“这小子准是跟着部队去打仗了,他都想疯了。”
当天下午,贺炳炎一个人就带着国民党军47个俘虏回来了,原来他在传令完成以后,路上遇到一股溃兵,当时他就拎着一把大刀几颗手榴弹,冲上去就喊“缴枪不杀”,为首的军官还想负隅顽抗,被贺炳炎居高临下移到砍死,剩余众人均望风投降。
此时,此前,贺炳炎还没有上过前线,也没打过仗,这是他第一次正面战斗。这事儿传开以后,在全军引起了轰动。
贺炳炎打仗从来都是如此风格,也正因为如此,他受创颇多,还丢了一条右臂,这也导致了他后来因为伤病去世比较早。
不过,贺炳炎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战斗英雄。
1950年,全军召开英模大会,当时西北野战军党委把贺炳炎列入战斗英雄的名单,希望他能以“战斗英雄”的身份出席英模大会,贺炳炎那时已经担任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看见名单以后,又默默地把名字从名单中剔除。
当时,不少领导人都劝贺炳炎:
“你是作为领导成员中的战斗英雄参会的。”
贺炳炎只是摇头:
“我已经作为领导参会,不要再写到战斗英雄里面,让更多活着的英雄去参加。”
余秋里后来聊起这位老战友时,也深有感触的说:
“贺炳炎心里时刻装着革命、装着党、装着人民,偏偏没有装上他自己!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贺炳炎1955年3月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尽管只有五年的时间,却始终兢兢业业,可因为饱受伤病困扰,贺炳炎晚年身体状况很差,他五十岁不到的年纪,却百病缠身,让人痛心。
可即便如此,贺炳炎心里都没装着自己。
1960年7月1日,贺炳炎病逝,他留下的遗言感动了不少老战友,据廖汉生、余秋里、杨秀山、黄新廷、谭友林等回忆,贺炳炎有一次病危,刚从昏迷中醒来,立马就把军区后勤部长叫来嘱咐:
“你要尽快解决基层住房困难的问题!”
嘱咐完毕,贺炳炎又是自言自语的说:
“我是不行了,等我死去后,那些先去见马克思的老战友问我:贺炳炎,革命成功了,你掌权了,你为大家做了些什么好事呀?我说我的部下还没房子住哩!难道我就这样去见老战友吗?”
不需要多说,贺炳炎光凭他战争年代的贡献,就足以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