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蛙“土房哥”于少将是黄埔五十九期的(现在叫陆军军官学校),但是黄埔校庆却没人邀请他,甚至他的“教官”也不承认自己有这么个“学生”。
于少将认为东汉和西汉同时存在,南宋北宋也曾对峙互喷,雷人雷语层出不穷,丢尽了黄埔脸面,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于少将并非雷语始祖,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就考入黄埔陆军小学的薛岳上将,还说过“原子手榴弹”呢。
薛岳大讲“原子手榴弹”,可不是后世调侃,而是曾任蒋系“海南特区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林荟材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林荟材当时奉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之命参与制订“海南防卫作战计划”,对所谓的“伯陵防线”知之甚详。
全国政协集中发表回忆录的期刊《纵横》杂志,1993年第五期刊发了林荟材所写的《凄风落叶秋容老——国民党统治在海南的崩溃》,在那篇文章详细描述了薛岳晚节不保:海南岛“伯陵防线”一触即溃,他居然还编出了“原子手榴弹”的神话,把全面溃败说成了“大捷”。
首先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薛岳的指挥能力,在蒋系将领中也属一流,他上的“黄埔陆军小学”虽然跟后来的黄埔军校联系不大,但也绝对算得上“名将摇篮”:黄埔陆军小学堂是在广州平岗乡武备学堂旧址上创办的,我们比较熟悉的邓演达、陈铭枢、蒋光鼐、张云逸、陈济棠、余汉谋、薛岳、吴奇伟、张发奎、叶挺,很多名将都出自这个黄埔小学堂——当时虽然叫小学,但学生从十五岁到十八岁都有,跟现在的高中生年龄差不多。
薛岳年轻的时候很能打,但是到了1949年老蒋全线溃败的时候,薛岳已经五十五岁了——过去的五十五岁跟现在不同,已经算是“老年人”了,我们看着“老气横秋”的杜聿明、王耀武当“剿总”副总司令、绥靖区司令、省主席的时候,也就四十岁左右,但已经算是“老将”了。
比老将还老的薛岳已经被老蒋挂起来很多年了:薛岳在1947年被免去徐州“绥署”主任后一直当有职无权的“参军长”,这个“参军长”甚至不用上班,整天就是在家跟“黄埔小同学”余汉谋张发奎等人在家喝茶聊天,跟陈诚和顾祝同那样的“参谋总长”已经不是一个档次了。
薛岳跟孙科关系很好,却跟宋家、孔家不对付,所以一直得不到老蒋重用,直到1949年10月28日,陈诚才飞到海南与陈济棠、薛岳开会,才决定成立“海南岛防卫总司令部”,以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统一指挥海南的陆、海、空军部队。
“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于12月1日成立后,薛岳便着手改编和补充部队:当时逃到海南来的蒋军残部主要是刘安祺第二十三兵团的五十军、广东部队六十二军和六十三军、薛岳旧部第四军、虎门要塞第一〇九军、广东省第四纵队有十万人左右,薛岳向老蒋要了十八万人的编制和军饷——这就是后来很多政敌状告薛岳“吃八万空饷”的由来。
事实上薛岳这个人并不贪,他多要的八万人军饷也没落到自己腰包,而是当时逃到海南岛的残兵败将太多,很多不在编的拿不到工资,很多高级军官都吃不上饭,强壮的当盗贼,体弱的就只能卖儿鬻女甚至沿街乞讨了,薛岳必须多弄点钱来养活他们。
薛岳赋闲多年,久疏战阵,手下这十多万乌合之众山头林立,再加上老蒋遥控指挥直接插手到军、师一级,薛岳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和稀泥构筑防线,这就是他所说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其参谋长李扬敬将其命名为“伯陵防线”——后来有人开玩笑说:解放军攻上海南,不但不见马奇诺防线,连牛奇诺防线也没有!
薛岳可能是真的老了,也可能是逃到海南岛的惊弓之鸟们毫无斗志,薛岳在海岸线构筑防御工事,我方的琼崖纵队一直在海南岛腹地纵横驰骋,在1949年夏至1950年初夏,曾先后在东方、石碌、保亭、乐东、文昌、琼山等地区发起了二十多次战斗,薛岳各部人心惶惶,“友军”被围攻,他们绝不踏出防区一步去支援。
岛内已经乱成一锅粥,薛岳的“伯陵防线”自然形同虚设,也正因为有琼崖纵队的配合,解放军第一批攻岛部队只有八百人,却击溃了薛岳的一个师:“雷州半岛解放军的渡海先锋部队约八百人,于1950年3月6日拂晓前登陆成功,迅速占领滩头阵地,向岛内神速挺进,当日中午,薛部第五十九师即开始垮下来,加上琼纵驻儋县的马白山部队闻讯前来向排浦市第五十九师的侧背发动袭击,第五十九师遂溃不成军,放弃阵地,鸡飞狗跳。解放军渡海先锋部队与琼崖纵队会师后,即向儋县解放区挺进。”
海南岛总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琼崖纵队能在岛上建立解放区而薛岳无可奈何,说明他已经不复当年之勇,面对解放军雷霆万钧的攻势,他除了逃跑,已经无路可走。
解放海南岛的战斗打得似乎十分顺利,顺利得几乎接近传奇:在总攻之前,从3月6日到4月1日,解放军共四次派出团级作战单位(每次八百到一千人)登岛,每次都能突破“伯陵防线”与琼崖纵队汇合,那防线被突成了筛子,守军也成师成团被击溃甚至歼灭,林荟材回忆:“薛岳认为不处处设防,就处处存可乘之隙,若处处设防,就处处有薄弱,最后,只得一方面向蒋介石求援,一方面被迫硬着头皮,不顾兵家之忌,作出了直接防御的决策,把防卫以应变当主要任务,处处设防,处处薄弱,以致后来被解放军一击即溃。”
薛岳搞了三百多公里的防线,平均用兵,看起来每公里有三五百人不少,但是却没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也就没了战略纵深,所谓的“伯陵防线”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1950年4月16日,琼州海峡大雾迷空,东北风劲发。解放军四野邓华兵团万船齐发,登岛后势如破竹,薛岳的部队一经接触就往岛内溃逃,薛岳自知回天乏术,就向老蒋请求撤离,在得到老蒋允许后,他又闹了一个“原子手榴弹”的大笑话:“薛岳在接到撤退密令后,为了掩人耳目,当日仍在海口市布置了一个祝捷大会,大肆宣传‘歼灭了登陆共军5000余人’,‘俘虏俄国顾问十余人’,“原子手榴弹大显神通”,“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我军准备乘胜反攻大陆”。但海口、府城庆祝‘大捷’的炮竹浓烟还未消散,薛部的残余即偷偷摸摸沿环海公路南逃了。”
薛岳也算一位名将,打到最后连“原子手榴弹”都能说出来,这真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薛岳逃出海南岛,他手下五个师九个团被全歼,仅被俘者就有二万四千八百九十人,老蒋在日记中大骂薛岳“忘恩负义,是白崇禧第二”,还在1951年10月授意特务抄了薛岳、白崇禧的家。
薛岳在老蒋下野期间跟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等人走的比较近,老蒋早就心怀不满,还曾召见薛岳当面训斥:“你们以为可以反对我喽?谁反对我,我就叫谁死在我之前!”
薛岳当时表现的不是很“恭敬”,冷笑着离开后,背后说的话也传到了老蒋耳朵里:“这种事蒋先生会做,别人也会做,不过不愿做罢了。”
薛岳那句话在老蒋的理解,就是老蒋能杀别人,别人也能杀老蒋,就看我们愿不愿意杀了。
薛岳征战半生,在海南落了个一败涂地晚节不保,还闹出了“原子手榴弹”的笑话,估计当时他也是急糊涂了:手榴弹也就扔个几十米远,原子弹爆炸的杀伤半径有多大?原子弹能小型化到用手扔出去,现在好像也做不到吧?
老蒋败亡,笑话百出,就连“名将”薛岳也难免口不择言,现在薛岳的“后生晚辈”也是一蟹不如一蟹,讲军事就像说相声,估计那个于少将进军娱乐圈,连郭德纲都得失业。
薛岳兵败海南是历史的必然,“原子手榴弹”听起来是一个笑话,但是在这违背常识的笑话背后,还潜藏着更多问题:薛岳尚且如此,他的徒子徒孙接着闹下去,最后还能笑得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