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时光、旧街巷,念念总难忘

昕瞳看历史 2024-03-02 14:19:43

久住一城,当一切似乎已熟视无睹时,忽然知道脚下的路竟是几百年的老街,身边的胡同原来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任是谁都会在震撼之后又陡生热爱吧?

吉林城“街衢纵横,烟户稠密”,这样的老街很多,这样的胡同也很多。街巷一如经纬交叠,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

1

一座封闭性的古城,城门既是道路的限制,也是对道路的规划。吉林城自康熙十二年(1673)建成之后,中经乾隆、同治年间的几次扩建,城市格局扩展,道路交通亦趋完善,并基本延续至今。当初各门统带的街路,如大东门统带的河南街、通天街;德胜门统带的大小德胜街;临江门统带的迎恩街(今西安路)、船营街;福绥门统带的福绥街、顺城街;北极门统带的北大街,致和门统带的致和街,今天虽然城门已经不存,道路也有衍变,但街路基本都在。这些老街于是成为城市历史记忆的脉络,是寻绎当年老城门的方位坐标。

今天的街路,统一南北为街,东西为路。走进陌生的城市,凭借路牌即可知道东西南北方向。旧时的街路,则不问东西南北方位,一概称街。当时,吉林城除河南街、通天街、德胜街、迎恩街(今西安路)、船营街、顺城街、北大街、致和街外,尚有牛马行街、粮米行街、江沿街、维新街、巴虎门街、尚义街、草市街、裤裆街、辘轳把街、三道码头街等多条街路,但这些街路都很短,大都不过千米,甚至几百米。

这些街路,有的在建城时就有了,有的是建城后陆续开辟,时间或长或短,却都称得起老街,留存着自己的一段历史。其中,北大街、西大街、通天街、河南街、粮米行街,当属这个城市的主干街路。北大街南起二道码头江边的草市,北至近于北极门的夹信子胡同,是这些街路中最长的。在城市的主干路中,它也是南北向街路中最长的。通天街、河南街、粮米行街则都为东西向街路。几条街路里,除通天街外,又都是吉林城的商业街,昔时的繁华,如今说来亦令人感觉惊叹。

今天,追溯吉林城商业的发端之地,乃在西关(临江门)门外,流人之子杨宾在《柳边纪略》中记述:“西门百货凑集,旗亭戏馆,无一不有……”此一情景,乃为杨宾在吉林建城十几年后所见。市集兴盛于此,盖因水师营与船厂都在临江门外,因之催生了这里的商市。临江门内的西大街也因此成为最早的商业街。今天,西大街已经消失,变为居民住宅小区。从老地图上可见,街路在临江门至现在的福绥街一段,从西南向东北呈抹斜走势,临近江边仅五六十米,街长接近一里。

建城之后的二百多年里,西大街一直繁华不衰。清末时候,虽然城市的商业中心已转移至河南街,但这里仍然繁华依旧。官立的永衡官银钱号在此;吉林巨商牛家的庆升厚金店、福升厚粮米店、天升庆药店在此;在天津、营口、上海、长春、哈尔滨、富锦、阿城等地有十三个分店的世一堂在此;开办于道光元年(1821)的富春园饭庄也在此,这是吉林城最老又最有名气的饭庄了。此外,双合盛的面粉,常肉铺的猪肉,裕德隆的豆油,恒泰泉的白酒,兴盛馆的老黄酒,福隆泉的酱、醋、香油,德庆祥的肉料,有冰藏水果窖的尚德成果木店、让顾客在冬季也能到新鲜水果……这些以商品质量赢得信誉的名店,都依次林立街中。于此也就可见这一条街的繁华了。

从西大街向东,便是南北走向的北大街了。这条南起草市,北至夹信子胡同的街路,两侧有菜市、宝宣、老晋隆、源升庆、永德堂、鱼行、小官、大官、财神庙等多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是吉林的老街,也是与西大街并享盛誉的商业街。街路中段,老晋隆胡同口偏北的永衡长商号处,有大型过街牌楼,上书“固若金汤”巨匾。

同治初年,扩修吉林城,牛家捐资修筑城墙,同时又捐资拓修北大街。牛家在吉林城中的买卖,亦大多布局于北大街。在营口、山海关、京津、太原、上海都有分号的源升庆,总号就在北大街。另外,街上还有恒升庆烟麻店、宝升堂药材店。此药材店是吉林城中当时最大的药材店,除经营关东地道药材之外,还有川广云贵药材;又自制各类丸散膏丹,在上海、四川都有分柜,在敦化黄泥河还有参场。牛家的永升客栈也在北大街,这是吉林城中最好的旅店了,钦差吴大澂筹办东北边务,路经吉林即宿于此。

民国年间吉林城北大街。照片中的老房子就是怡和隆商号,与电线杆并立路边的即是怡和隆商号高大的幌杆。只是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知道,商号的员工为什么出来集体合影,这一天又是什么时间

吉林城的商业名店和老字号,大多都在北大街上。怡和隆、景合会均是当时吉林城里最大的百货店,与牛家在河南街的恒升庆百货店不相上下。其他如经营金银饰品的庆升、天宝金店;名动关东的功成玉银行;主营关东药材的永德堂、育生远;山货栈永升店、源升庆;典当永衡当;五金店大兴任,正大茶庄,远东印书局……皆是名冠全省,享誉东北的老字号。一条街,钱庄、百货、金银、当铺、货栈、药店、酱菜、饮食、皮革、文具……诸类皆有。交通银行是清廷在创办中央银行之后又设立的第二大银行,总行在上海。民国二年(1913),交通银行在东北设汇兑所,亦选址北大街。民国十年(1921),汇兑所改为支行,哈尔滨支行亦归吉林管理。

20世纪30年代之后,因为城市商圈的逐步东移,北大街才日渐衰落。但是,许多耆老至今仍不时说起它从前的繁华……

福绥门外,有福绥街;街之北端,有锦城坊。二百年来,这里却是吉林城的热闹之地。清末,斯美茶园、同乐茶园等多家戏园都在此处,还有附近熙元里的丹桂茶园。笙歌丝管,日日不歇。丹桂茶园建筑奇特,全部采用木结构,楼柱、楼板、楼道、栏杆皆是木雕,工艺精美,不落俗套。因环境优雅,引得各地名角争来演出。几个茶园,互比高下,此一处以皮影胜,他一处以评书赢,另一处则以大鼓叫座,又有京剧《追韩信》《古城会》《宇宙锋》《失空斩》《四郎探母》……每当散场时分,街上人流如潮。而街角的隐蔽处,亦有卖笑的花柳之地……

至于河南街、牛马行街、粮米行街,这里就不多说了。城外的迎恩街、船营街,亦是载于城市志书的历史名街。迎恩街是通往京师的吉林御路起始段;船营街乃因有水师营驻地而得名。今人记忆犹新的是,民国之前,城中街路,唯有西大街、河南街、北大街等很少几条街路是用木板铺筑,大多街路还都是泥土路。船营街在城外,自然也是泥土路,也不甚宽敞,刚好走两台大车。

不过,因这里地处头道码头,遂成一热闹去处,往来船夫水手都从此上岸,蛟河、桦甸、抚松……哪儿的都有,于是日久形成土物市场,山货庄、粮栈、皮铺、靰鞡铺、杂货铺、铁匠炉、小饭铺、大车店……凡涉及农用之物,一应俱全,粮食、木材、炭、烟麻、皮张、药材、马鞍、鞭杆、鞭梢、搭腰、笼头、铜铃、铜钟……五花八门。最热闹是在腊月,两侧搭建临街的年货棚、年画棚,皆彩饰一新。年货棚里,香烛纸马、鞭炮、冷冻的鸡鸭鱼肉、粉条、冻豆腐、干海带……应有尽有;年画棚里,大门、房门、仓房门及牛棚马圈各种楹联,红彤彤一片,年画有《二十四孝》《八仙过海》《三国演义》《西厢记》《刘海戏金蟾》……琳琅满目。

在贫乏的生活里,这些街路呈现的却是一种丰富:是自然的赐予,也是劳动的创造,这也就是今天很多人依然念念不忘这些街路的原因吧。

2

如果说,这些街路是城市的骨架,那些胡同就可称是筋脉,在岁月里一起丰满了城市的身躯。

有研究者统计,吉林城有68条胡同。这应该是依据清末老地图得出的数据。但有老者看着地图,立即就说出好几个地图上没有标出名字的胡同,可见实际要超出这一数字。一些老者估计,吉林城的胡同应当有百余条。

吉林城滨江而建,因受水道影响,城池呈琵琶形状,故有“琵琶城”之说。城内外街路胡同,亦因之多不规则,少有直路,不似某些古城那样东西南北横平竖直,于是有民间俗语:吉林城的胡同——随弯儿就弯儿。

这些胡同,与城中的街路相互交会,许多都是有历史故事的老胡同。

东莱门内的白旗堆子胡同,是因清代在这里驻有白旗兵巡夜守城,一条胡同遂得此名。与之相邻又有蒙古旗胡同;在城东北吉林监狱地方,还有正红旗胡同、正黄旗胡同、镶白旗胡同。在牛马行街北头,又有蓝旗堆子胡同。城外的八旗兵营,则演变为村屯,有黄旗屯,红旗屯,大、小蓝旗屯。从八旗驻兵多在城内东北部的格局,也就可知当初吉林城的商业街市为何发端于临江门至牛马行之间的中西部地段了。

从白旗堆子胡同向北,原有崇文书院胡同,今天已改称永远胡同,吉林历史上闻名赫赫的崇文书院,当年即在这里。以崇文书院胡同为轴,当年有四座祠堂依次排开,分别为:祭祀富明阿的富威勤公祠堂,多隆阿之多忠勇公祠堂,伊兴额之伊壮愍公祠堂,穆图善之穆果勇公祠堂。四人之中,富明阿与穆图善都曾任吉林将军,多隆阿曾任西安将军,伊兴额以吉林驻防从征捻军,战殁于阵。以短短的崇文书院胡同作轴心,则形成了吉林城的文化街区,吉林文庙、文昌宫、乡贤祠、探源书舫、吉林志书局、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都在这里。今人备感遗憾的是,文庙、文昌宫和乡贤祠都毁于宣统年间的大火,几座祠堂也相继被毁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的文化风景今天已再不得见。

吉林城的老胡同里,最长的应该是翠花胡同了。它在西大街北,与西大街并肩携手而行,长度比西大街要稍短一小截。一街一胡同,在二百余年的岁月里,演绎了这座城市的另一段商业故事。在西大街的身后,这一条细细窄窄的胡同,就如同她的名字“翠花”一样,永远青春不老地绽放她的花容。一条胡同有近二十家花店,以玻璃质的翡翠、宝石眼镶嵌的各种绢花、绒花、绸花、纸花……红粉相映,花光照眼,胡同也因之得名“翠花”。年轻媳妇们戴的头花,戏装配饰用的鬓花,以及各样瓶花、胸花、花篮、纸葫芦,经由花工们的巧手,一枝枝一朵朵做得赛似鲜花。那也是一个时代的风习,女子们都喜欢戴花,满族人家的女子,梳的“大架子头”必簪花。

牡丹、海棠、芙蓉、芍药……一人有一人的所爱,一时又有一时的所爱。胡同里的和顺花店、杨家花店、樊家花店、明盛花店,花艺名闻遐迩,远至长春、哈尔滨,也有他们传去的花枝。胡同中间杂的其他店铺中,有一山东黄县人单兴顺创办的百货店兴顺号。他本是一走四方的小货郎,每日挑一副货郎担,晃动着拨浪鼓走街串巷,针线、纽扣、头卡、顶针、木梳、剪子、烟袋嘴、烟袋锅、头花……一应什物,都在担中。他以此针头线脑的小生意积蓄了资本,与人合股在胡同中部办起兴顺号百货店,经营日用百货、呢绒毛料、苏杭绸缎、粗细布匹。后来迁至德胜街,于20世纪70年代变身德胜商店。

现在,许多老吉林人说史话旧,总要念及老晋隆胡同夜市的美味。整个一条胡同,灯火里缭绕的,那就是一个香啊!火勺酱肉、缸炉烧饼、浆汁馃子、老豆腐、豌豆糕、澄沙包、白糖丰糕、酥豆、兰花豆、落花生、薄荷糖……哪一样,说来今天也还感觉香溢满口。老晋隆胡同在北大街与牛马行街之间。虽是一条胡同,却有许多大买卖。粮米铺、成衣铺、古玩铺、中药铺、当铺、旅馆……各种业态,一应俱有。今天流传的俗语“怡和隆的幌杆——够孩子呛”,即说的是胡同中的事。

当年胡同里有怡和隆丝房百货公司,经销绫罗绸缎,兼营南北杂货,店前的幌杆高过房脊,有近十丈,基部大理石夹杆石雕刻精美,夹抱的擎天柱四面见方,迎街的南北两面雕刻鎏金大字“怡和丝房自置绸缎绫罗纱绢布匹发行”。幌杆中部承托两个大花瓶,瓶上绘画八仙故事;瓶内插有两朵硕大牡丹花,花为透雕;瓶中又各探出一巨型灵芝,灵芝上挂着广告幡幌。幌杆顶部有木座,座上一裸身孩童手托大蟠桃,作蟠桃献客姿态。只是那蟠桃太大,孩童太小,让人担心那孩童擎得动否。于是便有了此一俗语。

在人们不断的述说里,胡同的风景也就日渐衍化为城市风情。

3

尽管时代不断变迁,吉林城许多街路和胡同的名字,还是保留了下来。

这些街路和胡同,或以地理方位命名,如在西门(临江门)内的西大街,从江沿二道码头去往北关的北大街,在风水河之南的河南街;或因行政建置命名,如白旗堆子胡同、蓝旗堆子胡同、官渡胡同,在江沿省公署两侧的公署东胡同、公署西胡同,巴虎门内官仓附近的官仓胡同、官仓前胡同;或以家族人物命名,如牛宅胡同、韩统领胡同、李占鳌胡同、宝大人胡同、杨大人胡同、黄马贩胡同、程致敬胡同、老刘家胡同、老田家胡同;或以街路与胡同的特点命名,如牛马行街、粮米行街、翠花胡同、虫王庙胡同、张皮铺胡同;或以街路及胡同的形态命名,如西大街和翠花胡同之间有一小街,街形犹似老井汲水的辘轳把,一个直弯过去又是一个直弯,遂取名辘轳把街,河南街西端,街路忽分两岔,形似两只裤腿,于是得名裤裆街,致和门内,与致和街并列的一条路,因为狭窄仅可容人,东北俗话里称这样的地方“夹信子”,这条路也就得名夹信子胡同;或者取意祥瑞,如泰来胡同、吉祥胡同……

这些街路、胡同的老地名,是城市的原始记忆,储存着城市最初的历史密码,记录了城市的地理,记录了城市的经纬构成,记录了岁月里来来往往的人物,也记录了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多少世间沧桑,都掩藏在长长短短的街巷之间……

虽然一切已恍如隔世,但许多影像已永存城市记忆,今天说来如在眼前。单是那些街头的匾额、招牌、店幌,便都很有故事。店家们晨起第一件事,即是挂幌,傍晚又必落幌(摘下招幌);不挂幌是无声的告示,说明这家店歇业了。靰鞡铺挂的是两串靰鞡鞋;白皮马具铺挂的是马鞭、皮条;煎饼铺挂的是半圆木板;酱园子挂的是木制葫芦;酒铺挂的幌子是长方形白色布旗、四围镶蓝色布边,中间大写一“酒”字,俗话里当风的酒旗是也;饭馆是饰以彩花的木制罗圈,规矩是小店一个幌,稍大一些两个幌,诸般菜品都能做得的大店才可挂四个招幌……

街巷胡同里的生活景象,今天已经消逝了。小商小贩游走街头,挑担的、提篮的、背着箱子、推着小车子的,一年四季,风雨不误。叫卖之声,悠长婉转;吆喝起来,似说似唱,和谐动听。磨刀师傅总是转来转去钻胡同子,一路走一路唱“磨剪子来嘿戗菜刀”;卖米糖的也是背着箱子沿街叫卖,手拎镗锣,随着脚步的节奏“嘡、嘡”地敲两到四下,“嘡、嘡”之声,即意谓甜甜的“糖、糖”。

老人们说,这种米糖,以黄米、大麦、黄豆制作,吃来有泛着米香的甘甜,适口,还养胃。可惜今天看不到了。卖酱油醋的则是推着小车子,酱醋都装在木桶里面,车上还挂着提斗,一手推车一手敲着空竹筒,声音清脆悦耳。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师傅,可能是因为锔锅锔碗锔缸时总要拿一把小钻咕咕噜噜地转圈打孔吧,故此人称“咕噜子”,他们的家什,也只是一副挑子,担子的一头吊个精巧的小铜锣和小铜槌,随着人的走动,铜锣亦有节奏地“叮叮当当”作响。抽帖算卦的,走在街上,打的是竹板,人称“竹板先生”。又有专卖针头线脑的货郎,推一个小车,摇动拨浪鼓,胡同里几乎常年有他们的身影……

白天时候,清晨抬眼就见的情景是,挑水夫拿着水牌子到水楼子担水,水牌子是花钱买的,一次可买一月或几个月的用水,凭牌子挑水就行,免去了零钱找换的麻烦。水楼子是正方形的小房,一律红砖砌筑,灰白瓦盖,城内好多胡同都有。太阳升高,街市变得嘈杂时,有时还能看到这样的街景:一队马车,车都披红挂彩,仿佛迎娶新嫁娘的彩车一样,拉着商品和乐队,一路彩旗飘飘,吹吹打打,招摇过市,走过的街路,撒下商家许多赠送的商品。这是商家在新商品刚刚上市时采取的一种创牌活动。当然,这都是进入民国以后的事情了。

傍晚,市声也并未消歇,在翠花胡同、老晋隆胡同……夜市又开始了。夜市以食摊为主,美食百宗百样。离开夜市稍远的街巷也没有寂静下来,那些卖冰糖萝卜、酸辣碗坨、热乎猪手等游动小贩又来了。叫卖的声音非常熟悉,多少年里,他们都是凭手艺做着一样或几样东西,让人吃惯了他们的味道,也熟悉了他们的面孔。待到这些小贩都散去之后,夜才真正安静下来。这时,打更人值夜的梆声轻轻地响了起来……

胡同中的人家,在岁月里生死沉浮,他们的一些故事也有很多被记了下来。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德源,少年时代是在临江门外西关度过的。他回忆,西关的全盛永胡同是个大院,原来住着大户人家。民国初年,这里忽然成了绱鞋的鞋铺,屋里的鞋帮、鞋底堆了老多。绱鞋匠已经五十几岁,孤身一人,是旗民,因为生活贫困,旗务工厂帮他开了这家绱鞋铺。那时,有不少富贵人家,好时候提笼架鸟,穿金戴银,一旦落魄了,只好重新学一门技艺……

徐德源又回忆,尚仪街外,原是吉林将军衙署,宣统三年(1911)四月初十日,吉林城大火,将军衙署也被烧为一堆瓦砾。此后,这里变为公众运动场,但只是一大空场,无看台,亦无体育设施。日本投降后,这里成了临时大市场,昔日得意的日本人,这时都来这里卖东西,军用呢料、家具、布匹、服装、皮鞋、水壶……什么都有。这也是一条街的时代记忆吧?

巴虎门内的镶白旗胡同,曾有溥仪三妹夫润祺的公馆。人称润祺三额驸。1945年秋,日本战败投降,婉容曾被苏军押解吉林。那时,婉容极想见一见润祺,请托关系捎信,等了又等,可终归也没有见到……

尚仪街东面,有一条信久胡同,胡同里有一处莽家大院。莽家是蒙古族,乃官宦人家。1929年,莽家青年莽龄魁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和怀俄明州立大学。这是那个时候吉林城最早赴美国留学的一代人。他的姐夫胡体乾比他还要早八年去美国,毕业时获硕士学位,后来曾任吉林省教育厅厅长。莽龄魁归来后,即投身革命。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吉林长白师范学校任教,以后又去东北师范大学,是誉满国内的知名教授。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毅然将家族在河南街的24间房产悉数捐出。须知,河南街在那时也是寸土寸金之地啊!

一条又一条的街巷胡同,究竟储存着多少故事,隐藏着多少人物?故事里蓄满沧桑,人物命运则感应着时代。从这一角度说,走进这些老街和胡同,也就是走进了历史吧?

本文选自2021年民生读本,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木城往事》,作者高振环,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