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月光照中秋
文/周长行
中秋节之际,问候和祝福的大潮波飞浪涌,笔者被裹挟其中,顿然感觉到,李白《静夜思》中的句子被“使用率”仍然很高,尤其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
然而,笔者同时也察觉到,尽管《静夜思》家喻户晓,却也有朋友误认为《静夜思》是李白专门写给中秋节的。
其实不是。
开元十四年,李白在扬州待了一年。忽然有了许多朋友,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争先恐后与他称兄道弟。这个是诗人,那个是侠客,还有数不清的落魄公子,他们的共同特征,却是吃喝玩乐都让李白买单。李白按照圣人讲的诚信原则交朋友,满眼好人,朋友说啥他都信。再说李白自幼不缺钱,挥金如土习惯了,一年内,散金三十万。金是指开元通宝,三十万大约相当于当时一个五品官员三年的俸禄。斗鸡走马逛妓院,忽而越州忽而杭州的,李白潇洒之至,银子哗哗往外倒,他的随从丹砂傻了眼。有一阵李白厌倦了扬州,便跑进了浙江的天姥山,希望神仙来照个面。踏遍诸峰,神仙显然是躲起来了,不想见他。他沮丧,劳累,回扬州病倒在客栈里。他朋友一大帮,不愁没人送温暖。丹砂通知了十几个人,这些人摇身一变成神仙了,一个都不来照面。
繁华糜烂地,薄情为时尚。李白这个外乡来的土佬肥冤大头,初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情绪落差极大。他病了,差点死掉。大病初愈想家了,银子花光又没人寄,客栈从高级迁到低级,店主还欺客。
处境决定心情,心情产生诉说欲望。时值隆冬季节,一个圆月之夜,于是百感交集的李太白便给我们留下了那首短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个侠气、文气与仙气混为一体的人,写诗,醉酒,炼丹,他都占全了。《静夜思》尽管诞生在寒冷的冬天,倒也淋漓尽致地活脱出李太白佩剑任侠、天马行空般的处世风格,这诗义无反顾地走进大千世界,穿越千年时空,任由人们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日子里,往返切换,借以抒发源远流长的乡怨情愁。
李白是深得月光三昧的伟大诗人,《静夜思》催人“静思”。李白的“寒夜月光”,只凭一个“霜”字,却道尽人间万象,冷暖尽在其中矣。
也难怪人们各取所需,错把“静夜”当“中秋”。一首《静夜思》几乎笼罩住后世中国人的中秋节之夜。
这或许就是伟大诗作的魅力之所在,无与伦比的时空穿透力吧。
注:写于龙年中秋,献给龙年中秋节。祝读者朋友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