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决“卡脖子”!
科学仪器被称为科学家的“眼睛”和高端制造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在很大程度上能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和工业发展水平。
科学仪器属于广义的科学服务行业范畴,其中实验分析仪器是科学仪器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分析仪器中又以质谱、色谱、光谱三大产品为主。
根据SDI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实验分析仪器市场份额(按金额)分布为质谱、色谱、光谱各占15.0%、8.0%、14.0%,合计占据实验分析仪器市场份额的37.0%。
科学仪器产业链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1990年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
1949-1969年,我国建立起初步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1970-1990年,由于基础薄弱,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发展缓慢,1990年以来,我国因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较快。
科学仪器制造位于分析仪器行业产业链中游。
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科学仪器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
中游为研发制造生产行业,国外代表企业包括赛默飞世尔、安捷伦,国内有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禾信仪器等;
下游为科学仪器需求市场,主要需求者包括各大科研主体、国家实验室、企业研发实验室、学校科研实验室等。
竞争格局与国产替代
实验分析仪器行业,以其高度的技术密集性和附加值特性,显著区别于其他行业。
该领域对精密制造与多学科融合能力有着严苛要求,构成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然而,我国在此领域的起步相对滞后,导致在关键市场如“三大谱”(质谱、色谱、光谱)领域,进口品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而言,从近年来的招标数据透视,质谱、色谱及光谱产品的进口率居高不下,分别维持在83%至75%的高位,凸显了国产替代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这一现状不仅反映了国内企业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技术差距,也预示着国产替代战略对于推动行业自主发展、打破国际垄断的重要性。
当前,以色谱、光谱和质谱为代表的高端实验分析仪器市场,主要由欧美日等国际巨头所掌控,如美国赛默飞世尔、安捷伦,以及日本岛津等,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牢牢把握着全球市场的主动权。
中国作为这些海外头部企业的重要市场,面临着“卡脖子”技术难题,亟需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关键仪器设备的自主可控。
因此,加快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的国产替代步伐,不仅是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某券商认为在国内相关部门针对科学仪器行业出台鼓励性政策和划拨资金资助的背景下,国内有望成长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学仪器公司,从而实现前沿技术的本土自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