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也纳会议之后,拥有了莱茵河地区丰富自然资源的普鲁士迎来了经济上的大发展。
1834年普鲁士带头建立德意志关税,成为关税同盟中的领头羊,获得了在德意志邦国中越来越巨大的影响力。
1861年,威廉一世因为计划增加军队规模而要求提高军费预算,但普鲁士议会担心常备军会变成国王镇压议会的支持,于是拒绝了国王的提议,双方产生巨大的分歧。在民主自由思想盛行的19世纪,威廉一世很害怕激怒议会而让自己落得和查理一世、路易十六一样的下场,一度想过退位让权。9月22日,普鲁士陆军大臣罗恩正式向威廉一世提出建议,任命此时仍是外交官俾斯麦担任王国宰相,并告诉威廉一世,只有俾斯麦可以解决目前的难题。也就是在9月22日这天,威廉一世正式任命俾斯麦担任普鲁士代理宰相,而后者在30日的议会上就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
“普鲁士在德意志中的地位将不取决于他的自由主义,而取决于自己的力量。普鲁士必须聚集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好几次了。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通过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只能通过铁和血来解决。”
俾斯麦是铁杆的保王党,也是一个深知目前局势的高超政治家。在俾斯麦看来,想要解决普鲁士的宪政危机,并趁机强大普鲁士的国力使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中占据领导地位,就只有一条路,那便是走小德意志路线,统一排除奥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各个邦国。
因此上位之后,俾斯麦便利用“宪法漏洞理论”,绕过议会通过了罗恩伯爵提出的关于增加军费的法案,并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在1864年和1867年成功取得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的胜利。
普鲁士连续的胜利,终于让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意识到了在法国的东部,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可以即将出现,毫无疑问,这会是完全不弱于英俄的巨大威胁。早在普奥战争时期,拿破仑三世就有意介入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步伐,在普奥战争中,因为觉得奥地利不会输给普鲁士,所以拿破仑三世选择了不插手,想等到奥地利和普鲁士两败俱伤之后,他在站出来坐收渔翁之利。
但令拿破仑三世没有想到的事情是,普军在老毛奇的指挥下仅七周就击败了奥地利军队的主力,兵临维也纳城下,尽管拿破仑三世这个时候宣布进行调停,通过外部压力让俾斯麦做出了趁早奥地利媾和的决定。但是奥地利实际上已经被击败,普鲁士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出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看上去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拿破仑三世不得不做出相应对策来遏制这种发展趋势。
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被推翻,王位虚悬,西班牙的内阁会议便决定寻找适合的继承者,其中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有远亲关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便是候选人之。1870年2月24日,西班牙政府的代表莎拉查·马萨里多正式邀请利奥波德亲王前往西班牙继承王位。
这个消息不久之后便被拿破仑三世所知,从地图上看,西班牙在法国的南方,紧挨着法国国境。如果之后普鲁士和法国爆发战争,那么西班牙就很有可能从南部给自己来一刀,法国就会处于极其危险的情况,于是在7月份等到法国人发现这件事情的时候,法国大使贝内蒂伯爵就直接转告威廉一世,法国不希望德国的霍亨索伦家族的人担任西班牙的国王。威廉一世表示了同意。
但是为了更进一步彰显法国的威严,在拿破仑三世的授意之下,贝内蒂再次见到了威廉一世,并要求威廉一世做出公开保证,之后不会再有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入选王位。
威廉一世便从他的度假地埃姆斯给俾斯麦发去了一份电报,告诉了俾斯麦这件事,并询问俾斯麦接下来该怎么做。之后俾斯麦便修改了威廉一世发来的电报,并将它公之于众,这也就是著名的“埃姆斯电报事件”,成功的诱使法国向普鲁士宣战。
关于这封挑起普法战争的埃姆斯电报,因为各种翻译版本的不同,所以很难清楚的明白俾斯麦修改国王的电报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当时威廉一世给俾斯麦发去的电报,原文大概意思是:“早晨,当我在林荫道上散步时,贝内德蒂伯爵(法国驻普鲁士大使)不知道从哪钻出来,固执地要求我,务必答应他的要求。他要求我立即发电报宣传,倘若霍亨索伦支系入选王位一事复议,我绝不答应。我以严峻的态度拒绝了他这一无理要求,因为我不可能无期限的担保这类事。我也告诉他,我尚未收到什么新的消息,因为贝内德蒂从巴黎和马德里那里得到的消息,肯定会比我到的要迟。他应该明白,普鲁士当局并不想过分插手此事。”此时的威廉一世虽然拒绝了以后永不应允这件事,但还不想直接和法国开战,于是他把接下来怎么做这个问题扔给了俾斯麦。
俾斯麦在拿到电报之后,删去了最后一句,改成了措施激励的另一句话,使得埃姆斯电报变成了如下的意思:
“霍亨索伦家族的世袭亲王已放弃登临西班牙王位的全部要求,并将此意愿经西班牙政府转达给法兰西政府……法兰西大使在获此消息之后,仍在埃姆斯再三强求于我国国王,请他致电巴黎,让国王本人亲自担保,倘若选择霍亨索伦家族之人做西班牙国王之事复议,国王将永不应允……国王陛下以后拒绝接见法国大使,并命令值日副官传喻法国大使,国王再没有什么话通知大使。”
只是这样的一个小修改,在没有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使得语气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德国人视角来看,就是法国人欺人太甚,国王已经同意了不让利奥波德亲王当西班牙国王,已经做出了让步,你们居然还这么咄咄逼人,哪有这样的?!太可气了!!这是霍亨索伦家族自己的事情,想让谁当国王都是他们自己的家里事,你法国都不该管,怎么着啊,还没完没了!你对再三纠缠我们的国王,是不是还想要我们的国王给你道歉啊!!
但从法国人视角来看,对这封电报感想却变成了:什么?不见我们的大使?我们法兰西这么厉害,我们派出去的大使岂是你一个小小的普鲁士说不见就不见的!还记不记得耶拿战役是怎么被我们打败了的吗?况且电报到达巴黎的那一天刚好是法国大革命的纪念日,直接刺激了法国人最后一根神经,第二天法国议会就在没什么阻碍的情况下通过了对普鲁士的追加战争拨款议案,法国正式向普鲁士开战。
埃姆斯电报对俾斯麦来说只是一个意外之举,在此之前他并不想直接对法国开战,在1869年的时候,俾斯麦曾向普鲁士驻慕尼黑大使发送了一份指示,直言“通过武力来促进德国统一的做法,我也认为并非不可行。然而另一个不同的问题却是:应如何负起责任决定要用暴力导致一场灾难,并且承担后果来挑选行动的时间”,但德国统一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只有煽动德国人民的爱国情绪,才能强迫南德意志邦国,包括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履行他们作为盟友的义务,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虽然埃姆斯的电报只是俾斯麦的一个即兴创作,但它还是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俾斯麦也成功的实现了统一德意志的伟大目标,从这一点而言,俾斯麦无愧19世纪最顶尖的政治家之一。
关注我,还有更多的惊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