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尔是怎么实现德国的军工奇迹的?

悠然历史 2020-07-27 21:52:15

1942年2月8日,德国弗兰兹·托特博士在返回狼堡的途中因为飞机失事而殒命。在当时,托特博士既是托特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也同时兼任德国军备和军需部部长,掌管德国在战时的军备生产,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都在讨论该由谁来接任托特博士的职位。

弗兰兹·托特

毫无疑问,谁来接管托特博士的职位,谁都将获得极大的权力,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希特勒把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了施佩尔,而交接的过程也异常简单。希特勒在接见施佩尔的时候,直截了当的说:“施佩尔先生,我任命你继任部长托特博士的全部职务”,在施佩尔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之前,希特勒已经在跟他握手告别了。

可施佩尔却根本没有军备生产方面的经验,他从来没有当过兵,也没有在业余时间研究过军备生产,相较于军备生产建筑行业才是施佩尔最擅长的领域,但希特勒还是坚持由施佩尔来担任这个职务。

施佩尔只得接受。

贝托尔德·康拉德·赫尔曼·阿尔贝特·施佩尔,德国建筑工程师,二战中后期主管德国军备生产

在接任托特博士的职务担任德国军备与军需部部长后不久,施佩尔很快就对改进目前德国的军备生产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构思。在1942年的2月18日的会议中,施佩尔提出了军备生产一元化领导的要求,希望统一管理德国在战时军备生产。在希特勒的站场下,施佩尔成功得到了各个军备生产部门负责人的授权。这便是施佩尔改革德国战时军备生产的第一步,得到对全国军备生产的核心领导权。

紧接着,在1942年3月1日,施佩尔又从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手中得到了一份新的授权,戈林向施佩尔承诺:“在整个经济领域给予军备生产以战时所应有的优先权”。可此时戈林的威望已经大幅度下降,施佩尔怀疑这个授权的实际作用,于是在3月21日,施佩尔又得到了希特勒本人的亲自授权:“整个德国的经济必须服从于军备生产的需要”,施佩尔因此得到了对德国经济的总裁权,它可以调动德国的一切资源来增加军备产量。

之后,施佩尔的主要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德国的军备生产领域。

德国在战争初期工业管理机制非常混乱。德国的军事工业虽然很发达,但由于它的面涉及的领域太广,缺乏科学的统一管理,再加上内部的权力争夺导致系统复杂,各部职责重叠,严重制约德国的军备生产。在施佩尔自己的回忆录中,他也记载了这些问题:“各个工厂一直同时接受四、五份合同,而且尽可能与不同的兵种签订合同,以防止一部分的合同被取消后他们可以把生产力投入到其他合同的生产上去”。这种糟糕的情况导致了德国军备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使得德国武器产量严重跟不上战争需求。在1940年德国就有170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而同时期英国的机床数量只有70万台,但德国的武器月产量却远远低于英国,这也导致了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败。

早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战时经济组织者瓦尔特·拉特瑙就认识到通过交流技术经验、各工厂之间的分工、标准化和类型化就可以大幅度增加工厂产量,不需要增加设备也不需要额外增加人力,也就是工业自行负责制。

基于这一理念,1942年4月20日,施佩尔发布了“关于工业自行负责机构的权力范围和经营管理制度的命令”,推行工业自行负责制,扩大军备生产。施佩尔根据武器的种类分别成立了13个指导委员会及同样数目的相应的企业组织“瑞恩”,一起负责将军备生产过程标准化,统一多用途部件的规格,管理原料的使用和采购代用材料,交流与推广新技,分配劳动力,监督计划的执行等等。

通过这些举措,德国的战时军备工业生产形成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工业管理体系,施佩尔成功的整合了德国国内的军备生产,并且有效的管理了战时德国工业生产中的混乱状况。根据《德国军备生产最后产品指数》的记录: 到1942年8月时,德国的军械产量已经增加了25%,坦克产量也增加了25%,弹药则增加了97%,在这段时间内,德国军备的总产量增加了59.6%,德国的战时军备产量开始暴涨。

由于判断东线战场是陆战为主,施佩尔上任后将军备生产内容转移到坦克生产上

两年半以后,尽管英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已经开始,但德国整个的军备生产还是从1941年的平均指数98增加到1944年7月的322这样一个最高点,与之对应的就是德国武器产量大幅度增加。

从1942年到1944年止,德国陆军武器产量增加7倍,坦克产量增加了5.5倍,由41年的3041辆坦克猛增到1944年的7903辆坦克,弹药生产则增加了6倍,仅1944年一年之内德国生产的新武器就足够装备200万人,包括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在同一时期内,劳动力只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劳动生产率却增加了一倍。

施佩尔尽管没有军事生产方面的经验,但是他有希特勒的大力支持,所以他可以整合德国战时军备生产,做到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从而实现二战德国的“军工奇迹”。

尽管德国输掉了二战,但德军的战时表现完全无愧于二战世界一流工业国的称号。

关注我,给你更多的惊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48 阅读:16624
评论列表
  • ayy 31
    2020-07-28 10:53

    早用施佩尔,德国军工产量会高很多。

    专打咬我的狗 回复:
    早用大家不开心,把香水日用品全部关闭生产军火大家不干,后期火烧到家门口大家才愿意的。这就是人心
    路过而已都不行 回复: 专打咬我的狗
    这倒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 次仁 26
    2020-07-28 13:41

    元首的直觉[点赞]

  • 2020-07-28 11:23

    深入了解历史你会发现,以德国前中期的人力物力为基准来评价,德国有个屁的军工奇迹,后勤保障一团糟,大量精力浪费在内部互不协调,装备互不通用的内耗上了

    二弟大 回复:
    深入了解历史你会发现,德国1936年才刚刚开始恢复军工生产,1939年二战就开打了,你和我说不是军工奇迹?
    UC网友56xxxx7149 回复:
    是的,其实当时德国经济一团糟[病了哦]
  • 2020-07-28 15:13

    元首在建设方面是一流的,在战争上如翔一般。可惜元首最后选择去指导战争。

  • 2020-08-21 13:52

    哎 德国当时的国力放到中国,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国家资源国土面积, 估计我们能统一欧亚大陆

  • 2020-07-28 13:35

    当时的德国是西方资本在后面支持,目的希望祸水东引,把苏联搞垮

    放牛的娃 回复:
    谁支持?不轰炸你就算好了
    Kaiserin 回复:
    谁支持了?英美都把德国炸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