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一直呈现下滑趋势,生育话题热度不断攀升。自2016年开放二孩政策以来,出生人口虽短暂增长,但随后便开始了“七连跌”。
然而,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2024年全国新出生人口达到了954万人,相比上一年多出生了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实现了罕见的大反弹!
这一数据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热议。年轻人不是说好不生吗?怎么悄咪 咪多了这么多新生儿?究竟是谁在为社会作出这样的贡献?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的生育情况。以一二线城市为例,上海和北京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出生率虽短暂提升,但随后便逐渐回落。2023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出生率降至3.95‰,北京也仅剩5.63‰。这与三四线城市相比,生育率明显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的高昂育儿成本、职场竞争激烈以及职场女性生育后的职业发展受限等因素,使得很多家庭不敢生二胎。
那么,究竟是谁在生二胎,为2024年出生率的提高做出贡献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生育二孩的家庭大多具有以下共性:
一是有祖辈支持。有的祖辈为二胎家庭提供经济帮助,有的则在照顾孩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
二是父母一方从事相对灵活的职业。如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等,他们在时间安排上相对自由,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三是经济发达地区选择生二胎的家庭更多。以广东省为例,其出生人口领跑全国,是公认的“生育主力军”。东莞、汕头、佛山、广州和揭阳等地的人口出生率均超过10‰。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可以支付高昂的育儿费用,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认为多子多福,鼓励年轻夫妇多生孩子。
除此之外,政 府出 台的一系列生育政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国家卫健委称,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20余个省份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例如,湖北省宜昌市伍家乡共同村规定村民合法生育二孩奖励2万元,生育三孩及以上奖励5万元。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则在很多优托育园中开设了乳儿班,为6-12月龄的宝宝提供全方面的陪伴。
这些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使得更多的家庭愿意生育二胎。可以说,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才实现了我国新出生人口的罕见反弹。
展望未来,要想进一步提高一二线城市的生育率,不仅需要家庭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 府在教育、托育、税收等方面出 台更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更多家庭的生育意愿,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我国的新出生人口是不是会持续增加?从经济形势看,暂时还不敢过于乐观,要想继续增加,那就看国家的力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