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祛风湿热药)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7-08 00:46:58

《秦艽》 清朝‬ 赵瑾叔

种在三秦岭上栽,罗纹交处长根荄。

功能活络风俱减,力可舒筋血亦培。

牛乳果然称畏友,菖蒲端好作长媒。

虚寒下部多溏泄,莫遣庸工误用来。

上面诗词描述了中药秦艽的种种特征,不知道你是否已经读懂了,如果还没有明白,今日我们聊聊秦艽。

秦艽的命名缘由,李时珍谓“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又名秦胶,秦札、秦纠,秦爪。因秦艽入药“但以左纹者为良”,故又有左秦艽,左宁根,左扭等别称。

中医

中药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山西。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切厚片。本品气特异,味苦、微涩。以色棕黄、气味浓厚者为佳。生用。

中药秦艽性味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清湿热,舒筋络,止痹痛,退虚热的功效。

注意:本品具有苦寒之性,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本草乘雅半偈》

秦艽。气味苦平,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核曰】出飞鸟山谷及甘松、龙洞、泾州、鄜州、岐州诸处。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如莴苣叶,茎梗俱青。六月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根黄色,长尺许,作罗纹交斜。其文左列者佳,右列者不堪入药,令人发脚气病也。修治:认取脚文左列者,拭去黄白毛,还元汤浸一宿,日干用。菖蒲为之使,恶牛乳。

先人云:人身直者为经,横者为络,络之下注者为孙。肌腠之邪,多从孙入,次薄于络,复溜于经,渐传府藏。秦艽罗纹,错综如织,象形从治法也。

【参曰】根有罗纹,左旋者入药。盖天道左旋,而人生气从之。《经》云:自古通天者,生之本。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是以《本经》用治寒热邪气,或风寒湿痹,致骨节水道反从地道右旋者,使顺天运,以转玉玑。《别录》诸家用治转胞口噤,目暗耳鸣,即九窍内闭;用治痈疽黄胆,传尸骨蒸,即肌肉外壅;用治手足不遂,通身挛急,即卫气散解。设左右无别,天道逆矣。

《本草经解要》

秦艽。气平,味苦,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便浸晒。

秦艽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皮毛属肺,外感 之邪气从皮毛而入者,或寒或热,感则肺先受邪。秦艽入肺,味苦能泄,所以主之。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涩不行矣,味苦入心,心生血,苦能散结,血行痹自愈也。肢节痛,湿流关节而痛也,秦艽气平降肺。肺气行则水道通,水道通则湿下逐矣。其下水利小便者,皆通水道之功也。左文者良。

制方:

秦艽酒煎,治黄疸。

专一两,治小便难腹满。

同柴胡、甘草,治急劳烦热。

同干葛、茵陈、五味、川连、扁豆、木通、苡仁,治酒疸。

同苡仁、木瓜、五加皮、黄柏、苍术、牛膝,治下部湿热作痛及湿疮。

《药品化义》

秦艽。属阴中有微阳,体微润,色淡黄,气香,味苦微辛,性凉(云温,非),能升能降,力润燥和血,性气薄而味厚,入胃、大肠、肝、胆四经。

秦艽味苦能降,带辛能润,又气香而性凉,故独专治燥。盖燥因血热,渐至血亏,大肠本属阳明燥金,若血液衰耗则大便干结,煎熬肺金,不生肾水,至肺肾肠胃俱燥,诸症蜂起,咽干口渴,烦闷痞满,皮肤燥痒,通身挛急,肢节酸痛,及牙痛眼涩,浮肿黄疸,疳积酒毒,肠红痔漏,皆宜用此,清利脏腑而不推荡,真良品也。且助天麻治风热头晕,同柴胡疗骨蒸渐热,合紫菀润肠利便,佐牛膝利血滋阴,俱有神效。

现代药理

秦艽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作用;能抑制反射性肠液的分泌;能明显降低胸腺指数,有抗组胺作用;对病毒、细菌、真菌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秦艽碱甲能降低血压、升高血糖;龙胆苦苷能抑制CCl4所致转氨酶升高,具有抗肝炎作用。

时间:2024

4 阅读:108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