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煤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锅炉作为核心设备,其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站的效率与安全。而停炉保养,作为保障锅炉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常常被忽视。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一重要话题。
腐蚀的危害:据统计,锅炉停用期间的腐蚀比运行时更为严重。辽宁省锅炉检验研究所曾对 800 台采暖锅炉进行检查,发现 755 台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和结垢,其中较严重的占 20%。这种腐蚀不仅会导致金属壁厚减薄、强度下降,引发设备泄漏、爆管等事故,还会使腐蚀产物在锅炉运行时恶化水质,加速金属腐蚀,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经济性的影响:锅炉因腐蚀损坏而进行的维修和更换部件,会带来高昂的费用。相比之下,投入相对较少的成本进行停炉保养,可以有效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和更新费用,提高电站的经济效益。
二、停炉保养的方法停炉保养方法主要分为湿法保护和干法保护两大类。
(一)湿法保护氨 — 联氨保护法:联氨是一种强效的除氧剂,能与水中的溶解氧迅速反应,防止氧对金属的腐蚀。同时,联氨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水中的氧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不会形成新的腐蚀产物。使用时,需将锅炉汽水系统和外界严密隔绝,用具有保护性的水溶液充满锅炉受热面,使锅炉各部位的联胺浓度均匀。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停用的锅炉,且在停炉期间需定期化验药液成分,及时补充药剂。
磷酸三钠保护法:向锅炉水中加入磷酸三钠,使其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水中的溶解氧与金属接触,达到防腐蚀的目的。此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需注意磷酸三钠的用量和水质的控制,以防止产生其他问题。
(二)干法保护干燥剂法:锅炉停用后,当锅炉水的温度降至 100℃~120℃时,将锅炉内的水全部放掉,利用炉内余热,将金属表面烘干,并清除沉积在锅炉水系统内的水垢和水渣。然后在锅炉内放入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生石灰、硅胶等,保持金属表面干燥,防止腐蚀。干燥剂需定期检查和更换,以防潮解失效。
充氮保护法:将氮气充入锅炉水系统内,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阻止空气进入。氮气纯度应在 99% 以上,空炉充氮时,炉内氮气压力应为 0.5 表压以上。充氮时,锅水系统的所有阀门应关闭,并应严密不漏。在充氮保护期间,要经常监督水系统中氮气的压力和锅炉的严密性,此法适用于短期停用锅炉的保护。
(三)其他方法余热烘干法:适用于锅炉计划停炉且无检修工作的情况。停炉后,当锅炉水温降至一定温度时,停止供水,利用炉内余热将受热面管内的水逐渐烘干,使金属表面保持干燥,达到防腐蚀的目的。
钝化加热炉放水法 / 干空气吹扫保护法:钝化加热炉放水法是通过化学药剂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然后放水,使金属表面保持干燥。干空气吹扫保护法则是利用干燥的空气对锅炉进行吹扫,使金属表面干燥,防止腐蚀。
三、保养方法选择的关键因素停炉时间长短:短期停炉一般可选用湿法保护中的氨 — 联氨保护法或压力保养法;而长期停炉则更适合采用干法保护中的干燥剂法或充氮保护法等。
是否需要检修:若停炉期间需要对锅炉受压件进行维修,应选择不影响检修工作的保养方法。例如,在需要进入炉内检修时,不宜采用充氮保护法等需要保持密闭环境的方法。
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潮湿的环境中,应优先考虑具有较好防潮效果的保养方法,如充氮保护法或干燥剂法等。而在寒冷的冬季,还需充分考虑锅炉的防冻要求,可采用适当的保温措施或选择不易冻裂的保养材料。
四、停炉保养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停炉前的准备:在停炉前,应对锅炉进行全面检查,记录设备缺陷,以便停炉后维修。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停炉保养计划和操作规程,明确各步骤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放水操作:放水时,应控制水流速度,避免过快放水导致锅炉受热面产生过大应力。放水后,要及时清除锅炉内的水垢、泥渣和积灰,以减少对金属的腐蚀。
药剂添加与控制:在采用湿法保护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添加药剂,确保药液的浓度和均匀性。在保养期间,定期对药液进行化验和调整,防止药剂失效。
安全防护:在进行停炉保养操作时,要确保现场通风良好,操作人员需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避免与有害药剂直接接触。同时,要在锅炉周围设置警示标志,防止非工作人员误入。
五、结语停炉保养是燃煤电站锅炉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合适的保养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防止锅炉在停用期间遭受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让我们重视停炉保养工作,为燃煤电站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