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我国的名山,你会想到哪一座呢?
在中国古代,那些自诩有一些成绩的帝王,往往会进行所谓的“封禅”。
由于皇帝自称天子。
肯定是需要定期向上天汇报工作的。
那么,如何做到呢?
答案很简单。
就是去泰山之巅和上天汇报一下。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
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就选择去了嵩山而不是泰山。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所谓“万山之祖”既不是嵩山,也不是泰山。
而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昆仑山。

昆仑山,为什么这么厉害?
以至于,国家需要常年需要派重兵驻守呢?
让我们从《山海经》开始说起。
昆仑探秘《山海经》是先秦古典。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看见中国古人是如何看待昆仑山的。
据该书描绘,昆仑山位于: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
高耸入云,壮丽无比。
其高度达万仞,方圆八百里,且山中盛产玉石。

不过,在《山海经》之中并没有“昆仑山”这个名词,有的只是“昆仑之丘”。
丘,其实也就是山。
如此美丽的地方。
自古以来,昆仑山便是无数神话故事的发源地。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西王母了。
这里顺带说一句,西王母和玉帝的关系长期以来颇受争议。
有人说她是玉帝的夫人;
有人说它是玉帝的母亲,甚至还有人认为王母和玉帝是同事关系!
事实上,有西自然有东,与西王母这位“女仙之首”相对的人叫东王公。
根本就不是玉帝。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人面虎身,居住在玉山和昆仑山。
其中,主要以昆仑山为居所!
除了西王母,三清之中地位最为尊崇的元始天尊,也在此开设道场。
有了这么多“大咖”打卡。
自然会有无数文人骚客,想要实地参观一下昆仑山,好歹沾沾仙气。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山海经》毕竟是先秦时代的古书了,不可能准确为我们提供昆仑山的方位。

昆仑山到底在哪?
这个问题古人也很关心。
据说,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是一代雄主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做过很多大事。
出击匈奴算一件,独尊儒术算一件。
但要说对当时以及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还要说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虽然,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
最开始是为了“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
也就是斩断匈奴,进攻汉朝的一条路线。
为朝廷增添一个战略缓冲地带。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决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时空的范畴。
张骞大概不会想到。
他的一个偶然之举,会解决昆仑山的问题。
据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向汉武帝报告了黄河源头在于阗之南的消息。
此地,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汉武帝一听,立刻开始查阅古书。
最终将于阗之南的山脉,定名为昆仑山。
昆仑故事时间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歇。
汉武大帝与匈奴的故事,转眼间已成为过眼云烟。
他和他的江山,猛将一起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然而,昆仑山还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一幕幕历史的活剧!

事情要从1983年,说起。
当时,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群误入昆仑山之中。
对于牧马人来说。
马群不仅仅是劳动力,更是他们的伙伴。
因此,当他们发现自家的马匹走失时。
立刻追入死亡谷,想要将马匹寻回。
当然,死亡谷名声在外,这些大叔也不敢独自前往,而是找了几位有相同遭遇的人一起去。

说白了,也就是壮胆。
最终的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马回来了,人没了。
就在事件发生后不久,走丢的马群重新回到了当地居民的面前。
为了寻找马群而走入死亡谷的牧民,却无一生还。
其他人在几天后,发现了这些人的遗体。
他们的皮肤完好无损,看上去没有任何外伤。
但脸上的神情,却在告诉大家。
这些人死前,一定经历过非常可怕的事情!
他们,究竟在死亡谷中,遇到了什么?
是某种未知的生物,还是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

他们惊恐的表情,成为这个谜团最直接的线索。
于是,一场探秘活动展开了。
这既是为了给逝者一个交代。
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直观的领略昆仑山的面貌,总不能因为死亡谷真正带来了死亡,就不去管吧?
然而,死亡还在继续。
7月的一天,昆仑山死亡谷却刮起了暴风雪,雷声隆隆。
一位办事人员,目睹了这奇异的景象后。
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不治而亡。
余下的调查人员,急忙进入死亡谷。
他们知道,谜团到了必须解开的时候了!

然而,尽管队员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仍未找到确切的答案。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死亡谷中特殊的磁场有关,它可能导致了异样的天气和异常的声音。
昆仑山死亡谷的种种神秘现象,使得国家在这一带常年驻军。
一方面,这是为了保护昆仑山的自然资源,免受贪婪之人的侵袭。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那些被神秘传说吸引,进而做出不理智举动的人。

遗憾的是。
死亡谷的谜团,至今未彻底解开。
好在,我们有一支英雄的部队。
其实,只有活生生的子弟兵,才应该得到我们的信任。
至于那些有些奇怪的事情,似乎也不必过于在意。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昆仑山都以其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文人墨客,帝王将相。
虽然这些事情,以传说为主。
但昆仑山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终须“去魅”昆仑山很美,但它终究只是一座山。
围绕着它,有很多神奇的趣闻。
但就和泰山一样,本质上都属于“远观”,而带来的滤镜。

我们可以想想泰山和嵩山,它们本身有意义么?
没有。
是历代统治者赋予了它们某种意义,而且这种意义往往与政治挂钩。
当政治意义不复存在的时候,昆仑山虽仍存在。
但其含义,只是一处名胜古迹。
所谓“万山之祖”,也只是一个由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