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55期,喜欢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给个关注!
作者:小杰子
王子瑜是丰新村一个樵夫,每天早起晚归,邻里街坊只知道这位青年是个勤劳的人,对于他的过往一概不知。
一年前,当他来到村里的时候衣衫褴褛,村里的人见他可怜,便在村东头合力给他建了一间房,从那时起,王子瑜便在这里扎了根。
要说王子瑜也是可怜,婴儿时被一位郎中在破庙拾到,在他的身上除了一些衣物外,仅有一件写着王字的挂坠,故郎中便给他起了名字叫王子瑜。
从此王子瑜便跟着郎中游走各地,要说这位郎中也是位怪人,虽然医术了得,但却有一个顽疾,那便是嗜酒如命。
在王子瑜记事起变清楚的记得,亦师亦父的郎中犯病时候的惨状。
当郎中犯病便会发狂,口吐舌头好似极为口渴,待饮下酒后便会安静下来。
开始的时候,王子瑜不懂,后来渐渐感到疑惑,为何身为郎中的父亲却对自身的顽疾无能为力,他也曾试探为父亲摆脱痛苦,然而每当父亲发狂之际,谁也不能阻止。
就这样,郎中饱受嗜酒的折磨让王子瑜从小便耳濡目染,虽然他清楚自己不是郎中亲生的儿子,但是他却视郎中为父亲。
因此,从小王子瑜便做个有心人,一边跟随郎中游走各地,一边也在自己努力学习郎中的医术。
他很想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便早点让郎中得到解脱。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出诊遇到了同样是嗜酒如命的病人,其发狂程度不亚于郎中,而郎中并未用药,而是告诉病人的家人,想要完全让病人戒掉嗜酒只有将他绑起来,坚持几日便可戒掉。
王子瑜此时终于明白,这种病不是靠医术就能治愈,需要家人的支持合力才可完成,但是郎中身边仅有他一人,而他又十分敬重心疼郎中,故此法难以实施。
郎中因为此顽疾,随着王子瑜逐渐长大,他的身体也慢慢难以支撑,最终在一年前撒手人寰,王子瑜将他好生安葬后便开始了流浪生涯。
要说这王子瑜也是奇怪,习得郎中一身本事却没有依靠此本领果腹,像一个乞丐一样辗转各地。
因为他对郎中父亲饱受煎熬的场景历历在目,生怕自己也像他一样,因为施展医术便会走了郎中的老路。
终于在一年前来到此地,便有了之后乡亲们为其建房之事。从此,王子瑜发现此地附近有座高山,便依靠一把柴刀走上了砍柴的樵夫之道。
很快冬季到来,王子瑜深知这个季节是卖柴的好季节,因为天冷,人们出来的次数减少,再加上家里需要取暖,因此柴火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王子瑜这日很早便顶着寒风出门,来到山上将柴火打捆后便准备前往集市贩卖。
当他来到山脚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位妇人艰难地要将一捆柴火背起,但是试了几次都未成功。
王子瑜见状,快步来到妇人身旁将柴火扛在肩上并说道:“大娘,让我来吧!”
妇人被突然出现的王子瑜惊得愣在原地,手中还在不停的搓着手只说了声“谢谢”。
就这样,妇人跟在王子瑜的后面,二人朝着集市方向走去。
通过与妇人交谈了解到,这位妇人是住在集市城郊的孟氏,王子瑜顺着她指引的道路,将柴火送到了家。
他将柴火放下后便和孟氏道别,因为自己的柴火还没有卖掉,如果去集市卖掉的话再去砍些,今天的收成会很不错。
然而当他刚迈出孟氏家门口的时候,却看到有两个男子正在外面交头接耳,本来他没有在意,毕竟人家在大街上说什么话他也管不了。
可是,当二人见到出来送他的孟氏时便提高了嗓门说起了风凉话“呦!这不是我们孟大小姐吗?这么快就认识新的男人啦?”
孟氏也听到了二人的挑衅,但是她却完全没有理会,倒是王子瑜有些气恼说道:“你们在这说什么风凉话呢!我就是路过见这位大娘有难,顺路帮忙一下,你们都是街坊不帮忙就罢了,怎么还在这出口伤人!”
其中一个人解释道:“小伙子,你是不知道,这孟氏以前也是风华正茂,年轻的时候看上了一位男人,结果那男人跟她呆了没多久就跑了,她从此便有些疯疯癫癫的。”
“我经常看到她时不常的还在嘴里念叨,什么回来啊,什么孩子之类的。你说这种人值得帮吗?”
王子瑜觉得这人有些不可理喻,这孟氏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痴情而已,怎么从她们嘴里还变成了水性杨花之人。
他瞪了一眼二人便转身走向了集市。
来到集市,此时已是人来人往,王子瑜走到一处空地将柴火放下等待顾客前来,当他四处张望之时,对面酒馆的两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见其中一位男子长得一脸络腮胡,在两眼之间还有一道刀疤,从面相看绝非善类。
然而在他旁边的一位男子却是年纪轻轻,和王子瑜年龄差不多。两人交头接耳半天,好似在商谈什么机密之事。
就在这时,正巧一位顾客前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顾客将柴火带走。
王子瑜手中拿着柴火的报酬很是欣喜,这一早的努力没有白费,当他准备离开之际,发现原先在对面聊天的二人也正好交谈完毕,各自朝不同的方向离去。
他走到二人交谈的地点,弯腰捡起一个手掌大的葫芦,摇晃一下,里面还有响声。
王子瑜想起这葫芦便是当时那刀疤男腰间所挂,估计二人走的匆忙,这葫芦掉落在这里了。
他拿着葫芦四处张望,可是那二人早已不见踪影,于是他便拿着葫芦沿着大街开始寻找。
找了半天也没有见到失主,当他心灰意冷之际,突然发现之前交谈二人中的那位年轻人正在跟一位妇人交谈,那位妇人满脸的宠溺好似年轻人的母亲。
看这妇人的打扮,应该是有个家庭富裕的主妇。
王子瑜拿着葫芦来到二人身前说道:“兄弟,这葫芦是不是你们掉的,我刚才在你们谈话的地方捡到的。”
那年轻人看着这葫芦,脸上一惊,忙说道:“这不是我的,你认错了!”
王子瑜纳闷了,刚才自己明明看见这个人跟刀疤男聊天,而且他们很熟悉的样子,怎么现在却不承认呢。
他再次说道:“刚才你跟那个刀疤男聊天,我看你们二人应该很熟,这个葫芦就是他掉落的,你认识他到时把这个还给他吧。”
王子瑜本来笑脸还物,谁知对面那位年轻人却突然暴怒道:“我根本就不认识你!也不认识什么刀疤男,你认错人了!”说罢便领着妇人走开了。
王子瑜丈二摸不着头地站在原地,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位年轻人的反应竟然是这样反常,见他们走运,他也不想再管这闲事,于是便起身准备再去砍柴。
走在路上的王子瑜心中很是郁闷,本来自己卖了些柴火很是开心,结果这好事没做成,却好像闹出个什么误会,他从怀中摸出了葫芦,打开葫芦盖后闻了闻。
当闻到里面的气味时不由得让他一惊,凭借以前行医的经历,他知道这葫芦里装的竟然是毒药,而且烈性极强。
这让他更奇怪了,刀疤男和那位年轻人到底在密谋什么?为何还随身带着这么强的毒药呢?
他摇了摇头,既然这葫芦里装的是毒药,而那年轻人又不承认是他们的,我还留着这葫芦干啥,随即他便将这葫芦用力抛了出去。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寒冷,王子瑜不想在此事上浪费时间,他加快脚步直奔山上而去,因为远处的天已经开始暗了下来,估计要有大雪即将而至。
当他在山上打完一捆柴火后,此时天上已飘起了雪花,他心想:这天气还真是说变就变,就跟人的脸一样。
趁着雪还未下大,他赶到了山脚下,朝集市奔去。
当他快要到达集市的时候,已是大雪纷飞,王子瑜左手捂着脑门,尽量保持能看清前方的路,艰难地向前方挺进,此时背着柴火的他走在这雪天之中也略显艰难。
不一会,一位打扮得很得体的员外在前方喊他:“小伙子,你去哪啊?下这么大的雪出来太危险了!”
王子瑜擦了擦眼睛上的雪冰说道:“我要去集市卖柴,今天卖完这捆我就收了,怎料这雪下得这么大。”
那位员外说道:“那你这捆柴我买下了,你就别去集市了,现在那边没多少人了。不过我现在没带那么多银两,要不你跟我一起回家吧,我再给你结账。”
王子瑜看了看这恶劣的天气,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员外,见他慈眉善目便答应了下来。
来到员外家门口,只见大门上面赫然挂着一个“王府”的大扁很是气派,在门外的两侧还有两尊石狮子,王子瑜还是第一次跟这么阔气的人家打交道。
那位员外也不见外,让王子瑜跟着他来到府内,他将柴火的报酬交给王子瑜后,便让他在家中休息一下。
王子瑜见外面大雪没有减小的迹象,便留了下来,准备待雪小点后再离开。
他们二人坐下来交谈一番,王子瑜才了解到这位员外叫王书城,见王书城心肠不坏又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他便把自己的身世和经历讲给了王书城听。
王员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还有这般离奇的经历,对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很是赞叹。
正当二人交谈之际,忽然一位丫鬟惊慌失措地跑到二人身前喊道:“老爷,不好了,小姐又犯病了!”
王员外先是一惊,嘴巴长得老大,最后又拍了一下大腿哀叹道:“哎!这可怎么好,刚才我去找郎中,谁知人家正好不在家,现在这漫天飞雪的天上哪找郎中去。”
王子瑜见王员外面露忧愁,于是自告奋勇地说道:“王伯父,在下刚才也跟您讲过,以前跟随父亲行走江湖也学到一些医治的皮毛,眼下既然没有郎中,不妨让我试一试吧。”
王员外抬起头看了看王子瑜感觉有了救命稻草般,赶紧将他带到了走廊。
只见一位妙龄少女被两个家丁夹着双臂,即使这样这位女子仍然不停地挣扎,并且口中吐着舌头,好似一条蛇般。
王员外叹气道:“哎!这闺女也不知怎的,前些日子突然得了这个怪病,只要给她喂些烈酒便会好转,现在这怪病又发作了,让你见笑了。”
王子瑜仔细打量了一下女子,见这女子年纪轻轻,目前所显现的症状和当时的父亲如出一辙,他说道:“伯父,我之前也见过类似的怪病,倒是能帮她医治,只是有些残忍,不知您能不能容忍。”
王员外将信将疑点了点头,此时那位女子挣扎得越来越激烈,旁边的家丁无奈道:“老爷!要不就给她那些烈酒吧,你看小姐现在多可怜!”
王子瑜得到王员外的应允,悄悄绕到了女子的身后,他脱下上衣,直接将女子的嘴巴与后脑捆住。
众人都很吃惊欲要上前阻止,谁知王子瑜将女子嘴巴堵住后说道:“大家不必惊慌,我并无他心。这位小姐的怪病,说来也不是病,她是一种瘾!”
那位姑娘被堵住了嘴巴,比之前挣扎得更加厉害,不一会,王子瑜发现她的喉咙好似在抽动,深知现在有了效果,连忙将她嘴巴上的衣物去掉。
只见女子“哇!”的一声,吐了一地的黄水,在黄水的中间还有两条蜷缩的虫子。
女子吐完后便身疲力竭不再发作,王员外吩咐家丁将她托回闺房。
王子瑜指着地上的虫子说道:“这个虫子叫做酒虫,估计是姑娘之前喝了不干净的酒,肚子里便有了这酒虫。想要让小姐完全康复,就需要将肚子里的这些酒虫全部清空才可万无一失。”
说完,王子瑜来到王员外身前说道:“刚才情况紧急,在下有些失态,还望您不要见怪!”
王员外握住王子瑜的双手说道:“想不到你年纪轻轻,竟然还身藏绝技,真是罕见啊!”
正当二人寒暄之时,走廊的另一侧有人说道:“是家里来了客人吗?小梅的病怎么样了?”
顺着声音,王子瑜向那边看去,只见一位妇人和一位年轻男子走了过来。
王员外马上说道:“这是我的夫人,那位是我刚刚相认的儿子。”
王子瑜仔细一看不由得一惊道:“真是巧了!今天我们在大街上遇到过。”
原来,这位妇人和年轻人便是大街上王子瑜想要物归原主的那二人。
可是,年轻人见到王子瑜却是十分惊慌,神情不自然地和他打着招呼,王子瑜见外面的风雪渐小,便起身出门了。
王子瑜心中感慨,没想到在有生之年又一次遇到师傅的顽疾,这一次在别人的帮助下成功帮那位姑娘止住了这酒瘾。
但是令他感到费解的是,那位王府的年轻人为何会如此不安,见到他好像有些拘谨。想着想着,他又想起了刀疤男,也不知道那人现在所处何处。
就这样,王子瑜走了一段时间,在即将路过孟氏村庄的时候,他停下脚步。
只见前方隐约有一个人好似在拖拽一名妇女,因为天气有些阴暗让他有些看不清。于是,他便朝那二人方向走去,这么冷的天,难道还有人图谋不轨?
可当他走到事发地点之时,二人却已是不见踪影,只留下地上杂乱无章的脚印。
王子瑜还是放心不下,他感觉刚才那位妇女很像之前帮助过的孟氏,于是便来到孟氏家中。
孟氏打开门见到王子瑜再次前来有些意外,王子瑜解释道:“刚才看到有一位男子正在拖拽妇女,我怕大娘孤身一人遭遇不测,特此前来查看一下,如果没有事我就不打扰了。”
孟氏虽然有些疯癫,但是看到王子瑜后却是恢复了几分正常,她将王子瑜请到屋内,为他沏上热茶以表今日帮助之恩。
当孟氏将茶杯递给王子瑜时,王子瑜发现孟氏的双手有些红肿,他关心道:“您的手是怎么弄的?莫非刚才我见到的那人真的是您?”
被王子瑜这么一说,孟氏连忙将手缩回,她结结巴巴地说道:“没,没事的,你不要管。”
孟氏虽然比王子瑜大,但也是孤身一人的寡妇,王子瑜也不便再多多细问,既然人家不愿说,他也不再提。
当他抬手举起杯子想要将茶水一饮而尽时,胸前的挂坠显露了出来。孟氏看到挂坠后,两眼一亮盯着他看,随后便若有所思起来。
孟氏来到王子瑜身边说道:“今天幸亏有你帮助,都怪我年纪大了,有时精神恍惚,还没有问你是哪里人氏。”
王子瑜茶水已经到了嘴边,见孟氏想要与他聊天,便放下茶杯与她交谈起来。
他见孟氏本性不坏,并且年龄应该和父母辈相仿,便知无不言地将自己的身世一一告知。
交谈一番过后,王子瑜喝完水准备起身回家,这时,孟氏却把他叫住,态度诚恳地说道:“今晚你一定要睡在床底下,否则会有杀身之祸!”
王子瑜挠挠头,想要继续问出个所以然,然而这时孟氏却又变得疯疯癫癫一般,将他赶出了屋内。
王子瑜也是知道孟氏有这个毛病,他没有生气,趁着天还没有黑,向家中赶去。
这天晚上,王子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脑中一直闪出孟氏嘱咐的话,最后一咬牙还是听从了她的话,爬到了床下。
也不知过了多久,王子瑜在睡梦中被屋门的异响惊醒,只见四条腿两个人蹑手蹑脚地来到他的床前,先是用石头砸向了枕头上,随后便用长刀在床上乱砍。
可是砍到的感觉让那二人很是别扭,掀开棉被一看竟然空无一人,其中一人便说道:“难道那个疯婆子骗我?怎么会没有人呢?”
王子瑜在床上惊魂未定冷汗直流,他没想到晚上真的会有贼人前来,趁着二人犹豫之际,他使劲滚出了床底朝门外跑去。
那二人本要查看床底,被突然滚出来的王子瑜吓了一跳,随后便稳住心神提刀追了出去。
王子瑜冲出屋门后,被地上的冰雪滑倒,后面的二人得意道:“你小子还想跑?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说完,二人便要举刀来砍。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亮起了灯光,众人提着灯笼刷刷地出现在了王子瑜身前。
那二人见自己暴露,转身便想逃跑,结果被抓了个正着。
王子瑜眯着眼睛看着众人,只见孟氏带着王员外和夫人走到他的身前说道:“就是他!我没有看错!”
王员外颤颤巍巍地扶起了王子瑜哭诉道:“儿啊!爹总算找到你了!没想到你就在爹的眼前啊!”说完便抱起王子瑜痛哭起来。
王子瑜有些懵圈,这时那两位歹徒被扯下了黑布,王子瑜这才发现,原来正是集市上那刀疤男和年轻人,可是,他们为何会在这里?
这时,孟氏便将他的身世说了出来。
原来孟氏以前是个接生婆,偶然一次救了身负重伤的刀疤男,她不知道的是,这个刀疤男竟然是个江洋大盗。
被他迷惑的孟氏正巧为王员外夫人接生,刀疤男便起了歹意,想要掳走王子瑜敲诈赎金。
最后,孟氏幡然醒悟,看着可爱年幼的王子瑜下不去手,又怕刀疤男对他下毒手,便将王子瑜放到了破庙,见有人将他拾走才离开。
刀疤男见孟氏没有与他同流合污,打了一顿孟氏后,拿着赎金便回到了老家娶妻生子。
将金钱挥霍一空后,刀疤男的妻子去世,他便带着儿子出来想要重操旧业。
正巧听说王员外一直还没有找到儿子,便想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再给他们夫妇投上剧毒,这样便可高枕无忧地继承家产了。
谁知,王子瑜的出现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先是丢了毒药,后来又在街上和王府见到了刀疤男的儿子,他们怕打草惊蛇,便起了杀人灭口的主意。
孟氏在家中知道了王子瑜的身世,那件挂件正是她当年放入的,于是便将前因后果告诉了王员外,这便有了今晚之事。
王子瑜的身世讲完,王员外的夫人也抱住了王子瑜,怜惜道:“儿啊!这些年让你受苦了!都是娘的过,把你弄丢了!”
一家人终于团聚,刀疤男和他的儿子罪行累累被打入大牢,而回到王府的王子瑜又见到了当日那位姑娘。
从王员外口中得知,这位姑娘是王员外认的义女,因为在街头卖艺看她可怜,便将她带回家当作女儿。
自从上次被王子瑜所救,这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对他一见倾心,再加上王子瑜是家中少爷,在别人的撮合下,两人很快便成了婚。
从此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和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中国汉字是笔划,不是笔画。汉朝许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面收录的汉字有一万多个,清朝的(康熙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四万七千多个,(新华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一万多个,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姑娘?老太婆[得瑟]六十多了
里面是个喜羊羊?[得瑟]
而明末清初收藏家、文学家黄虞稷千倾堂书目把吴承恩(西游记)归于地理类,黄虞稷认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旅游游记地理书籍,不是故事小说,清朝咸丰年间重修的淮安府志,竟然没有吴承恩写过(西游记)的记载,明代天启淮安府志中说吴承恩推崇儒学,反对佛教,百回本(西游记)有很多佛教内容,吴承恩反对佛教,那么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几乎没有可能是吴承恩,希望各个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能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尊重史实,不要再把吴承恩署在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上面,因为吴承恩几乎没有可能是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近年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作者都署名佚名或无名氏。
中国汉字总数有几万个,清朝的(康熙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四万七千多个,一般不常见的汉字,都能在(康熙字典)里面查到,(中华字海)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八万多个,(汉字海)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十万多个,普通人在小学的语文课里学习、掌握的汉字,大概有两、三千个,虽然只占汉字总数很小的一部分,但都是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汉字,并不太妨碍普通人在生活中的阅读、观看,中国的初中、高中的语文教科书,为什么没有生字表?为什么不继续教初中、高中的学生学习更多的汉字?这样下去,除了在小学的语文课学习的两、三千个常用汉字,大多数的汉字会渐渐失传,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熟练的掌握、书写出几万个汉字了。
我一猜就是,闹事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要占便宜[得瑟]估计这帮被控制的基本上没活路了
明清时期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署名全都是佚名或是无名氏,意思是不知名的作者写的,明代万历二十年,南京金陵世德堂刊印本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上面作序言的陈元之也说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是不知名的作者写的,希望国内各个出版社今后出版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不要再署名吴承恩是作者,因为吴承恩几乎没有可能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近年来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都署名佚名或是无名氏,1995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署名就是无名氏,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近年来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它们出版的(西游记)作者都署名佚名或无名氏,就是不知名作者写的,流传至今最早的(西游记),是明代南京世德堂刊印的(西游记),作者署名是华阳洞天主人校,还有署名陈元之作的序言,在序言中陈元之说百回本(西游记)是不知名作者写的,在明清时期各个版本的(西游记)都没有署名是吴承恩写的,作者署名全是无名氏,意思是不知名的作者写的,直到近代鲁迅和胡适,一致认为(西游记)是吴承恩所写,他们的凭据只是明代天启淮安府志,希望国内各个出版社今后出版的(西游记)不要再署名吴承恩是作者,而应该尊重史实,署名应该是佚名或是无名氏才对。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