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打更,被女子拉到小巷不让走,男子说今晚不行

小杰子故事会 2023-06-27 17:48:13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56期,喜欢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给个关注!

作者:小杰子

宋永安是聊城的一位打更人,要说打更这份工作也是一份简单的差事,一般都是上了岁数的老者拿着竹梆子和锣,在对应的时辰敲打几下即可。

也因为此差事不难,因此获得的报酬也不是很多。可为何年轻力壮的宋永安要做这份差事呢?

皆因他的妻子刘氏白天需要有人照顾,故宋永安选择做起了打更人。

宋永安和妻子其实年纪不大,然而现在却一直没有儿女,主要因为妻子之前弄丢了儿子,心中一直充满愧疚,导致精神恍惚,时有癫狂。

宋永安虽然痛失爱子,但是身边的妻子因为变成疯癫,他并未嫌弃,并且处处贴心照料。

也因为妻子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故他们一直也没有再要怀上儿女。

宋永安打更的差事还有一位同伴名叫张良,张良为人和善年纪也不是很大,仅因为他有条腿伤过,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因此遭人嫌弃,故选择也做起了打更人。

因为张良行动不便,故他在时钟的油漏旁边记录,宋永安则拿起竹梆子和锣在街上敲打,二人配合已久互相没有怨言。

张良觉得宋永安这人不错,没有嫌弃他行动不便,对于二人的分工也从来没有计较过。因此,他有时间便邀请宋永安来家喝酒。

宋永安也是来者不拒,每逢前去也会顺手带些下酒菜,虽然二人关系不错,但是应有的礼节还是要有。

这日,宋永安像往常一样应约喝酒,这次他打算在河边碰碰运气,如果运气好能够遇到渔民,不仅能够买些价格实惠的水产品,赶上渔民心情好,还能送上一两条鱼。

可是,今日到了河边他却有些失望,只见河边的船只寥寥无几,更别提能见到什么渔民了。

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去之时,忽然看到在河边有对母子正在嬉戏,他心中莫名有种紧张之感。

当年自己的儿子便是在此处落水,他不想看到这对母子也遭此横祸,于是快步上前想要出言阻止。

谁知话还未开口,那名男童便“哎呦”一声滑入水中。

站在河边的母亲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不知所措,当她欲要下水之时,宋永安赶了过来。

他不由分说地便跳入水中,因为男童年龄不大,宋永安没有花费很大的力气便将他救上了岸。

由于男童在水中受到了惊吓,再加上不停地扑腾,在河水中被灌了两口水。

救上岸的男童一动不动,那位母亲心急如焚地哭喊着,宋永安也不多说,将男童面朝地拍了几下后背。

男童“哇”了一下,随后便大哭起来,那位母亲赶紧抱住儿子哭了起来。

宋永安看到此景很是欣慰,心中不免感慨:“要是当日自己在儿子身边,定不会让他就此失踪。”

可惜啊,他没有这对母子命好。

正在他惆怅之际,那位母亲稳定了情绪,带着男童来到宋永安身前感激道:“多谢恩人仗义相助,不然...呜呜呜”

那位母亲又想起了刚才的画面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宋永安笑道:“这位夫人不要再难过了,既然危机已经过去,还是早点回家去吧。”

听到此话,那位母亲擦了擦眼泪说道:“还不知恩公尊姓大名,如果不介意还望恩公与我们一同回去。”

宋永安指了指来的方向说道:“我就是那个镇的,我叫宋永安。”

那位母亲“哦”了一声,随即说道:“宋大哥莫要客气,今日要不是你,我真的没法和家里人交待。”

宋永安眉毛一挑心中一想也是,这事也不是件小事,只是没有出现恶果。

那位母亲解释道:“我本是附近王员外的三夫人,这小儿子便是我和夫君之子,若是他知道此事恐怕多有数落,还望恩公跟我一起回去,也好说句好话。”

他本要拒绝那位母亲的好意,可是自己的衣服已经湿透,再加上这位王夫人也有事相求,便答应了下来。

一行三人便向王府走去,要说这个王员外,宋永安也是听说过的,他是本地有名的富商。

而且他和这位三夫人的往事也是让人津津乐道。

这位三夫人年纪轻轻便嫁到王府成了三夫人,然而她却一改偏房从正的传统,一进王家门便强势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在世间也是罕见之事,毕竟女性大多都是柔弱忍性,但三夫人却是不然。

在她为王员外生下一子之后,更是在王府的地位无人撼动,王员外老来得子,对这对母子可谓是关怀备至。

很快,他们三人便来到了王府,王员外看到湿漉漉的小儿子,又看了看陌生的宋永安,他有些愁眉不展。

三夫人看出老员外的疑惑,便将他拉到一旁,把刚才的经过一一诉说。

老员外听完连忙来到宋永安身前拜道:“多谢恩公啊!这回小儿要不是您在,这可如何是好。”

就这样,宋永安与老员外客套一番,随后便去将湿透的衣服换下,老员外为他准备了丰厚的银两以表诚意。

宋永安摆手拒绝道:“王员外不必客气,这本是举手之劳,若是收了您的银两,那我做这件事也就变了味道。”

王员外毕竟是在商界摸爬滚打过的,不停地换着说辞想要让他收下,可是宋永安却是不忘初心拒绝了。

王员外看着宋永安忍不住地赞叹道:“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真是太少了,不为别的,只为那份善心。”

听到此话,宋永安也是无奈地笑道:“其实今日说来也巧,看到三夫人与令郎在河边玩耍,让我想起了当年落水的儿子,这才上前搭救,只是可惜啊……”

宋永安欲言又止,不禁落下泪来,王员外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接着宋永安便和王员外夫妇聊起了往事,听完宋永安的经历后,王员外不禁感慨道:“能做到你这份上的,很难了。”

而三夫人在听完宋永安的经历后,却是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他,彷佛忽然想到了什么。

三人聊过一阵后,宋永安不收这些厚礼,王员外还有些过意不去,便想留下他在家里吃饭。

宋永安听到吃饭便想起了与张良的酒约,几番客套之后便赶紧走出了王家。

三夫人在宋永安走后突然想到了什么,她跟王员外商量,想要回趟老家。

王员外很是不解,这怎么突然要回老家了,他担心三夫人一个人回去不安全,便想一同前去,可是却被三夫人拒绝了。

王员外深知三夫人的脾气,她决定要做什么肯定有她的道理,因此没有阻拦。

而宋永安离开王府后便赶到了搭档张良家,此时,张良已经等候多时,饭菜已经备好。

虽然宋永安两手空空,但是张良也没有介意,热情地招呼他落坐。

当看到宋永安穿着一件崭新的衣服时,张良疑惑道:“你这是干什么去了?还弄身新衣服,怎么地以后不过了啊。”

宋永安被张良这么一说,看了看自己的新衣服笑道:“嗨,在来你这的路上看到有人落水,我就顺势把人救上岸了,谁知那王府的三夫人非得让我跟她一起回府,这衣服便是王员外送的。”

张良听到这皱起了眉头,他跟宋永安确认道:“你说的是那个富商王员外?”

宋永安点点头,而张良确认后没有再说什么,他看了看妻子,见妻子正在忙碌,于是便招呼宋永安喝起酒来。

酒过三巡后,张良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不一会,张良的妻子走了出去,他忙低着头说道:“兄弟,我得给你提个醒,今天你可能惹上事了,以后你要小心行事。”

宋永安正端着酒杯想要敬酒,被张良这么一说有些不知所以,他问道:“老哥你说的啥事啊?我今天不就在路上救了落水的男童,之后便来你这喝酒了啊!”

张良见宋永安不解有些生气,他说道:“王员外家的事水很深!虽然你今天做了好事,可是却触碰到了别人的利益,到时弄不好会有人来找你的麻烦!”

宋永安这时有些明白张良的意思,王员外家大业大,家里还有大夫人和二夫人,为了家中的利益可谓是暗流涌动,眼下王员外年事已高,她们之间一直在明争暗斗。

而这个三夫人年纪轻轻嫁到王府,还能如今有现在的地位,肯定也不是平常人。

今天自己救了三夫人和她的儿子,搞不好会让王府的其他人钻空子,从中找他的麻烦。

想到这些,宋永安叹气道:“唉,没办法,谁让我自己遇到了呢?如果做善事都还要顾这顾那的,那么做了还有什么意义?我只求一个心安罢了。”

说完,宋永安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张良还有话要说,这时妻子进了屋,他又将话咽了回去,生怕妻子说他酒后乱言。

就这样,二人继续喝酒,不再说刚才的话题,然而宋永安却心中感激着张良,这个时候还在为他着想。

过了几日,宋永安这边本来相安无事,他有时也会想起张良的话,觉得这个事应该过去了,毕竟自己做了好事,怎么还有人找他的麻烦。

这天,宋永安像往常一样在家中照看妻子,当他将家中的事务准备得差不多时候,突然从外面闯进了二人,不由分说地便将他的头套住,随后拖出了家。

当他的头套被拿下时,已经在一个陌生的屋内,两个人面露凶光地看着他说道:“你小子叫宋永安吧!”

宋永安看着二人,他平复一下情绪说道:“我就是,你们是何人?为何要将我掳到这里?”

其中一人引诱道:“你先别管我们是谁,我到要问问你,是不是和王员外的三夫人有一腿。”

宋永安感觉莫名其妙,他只和三夫人有过一次接触,这怎么还上升到私通相会的地步了?

他怒道:“根本没有的事!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里造谣生事,还有,你们可知今日的事是犯王法的吗!”

那二人没想到一个打更的平常百姓,竟然会对他们这般口气,要知道一般的百姓都是胆小怕事,可是这个宋永安的反应让他们出乎意料。

另一个人走上前踹了一脚宋永安道:“你小子也别炸我们,要不是我们手里有证据,怎么会把你弄过来,你还是承认了吧,这对大家都好不是吗?”

宋永安被这人一激,更加理直气壮道:“无中生有的事,凭什么让我承认?哦!我知道了,你们是不是王家的人,拿我找事嫁祸是吧?”

二人被宋永安的话惊得站在原地,他们面面相觑道:“你小子想活久点,嘴巴放老实点,否则你这条命不值多少钱,知道吗?”

随后,二人便走了出去,留下宋永安在屋内。

过了一会,已经很疲惫的宋永安发现屋门被打开,此时进来的人让他又惊又喜。

进入屋内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搭档张良,张良一边为宋永安松绑,一边解释他为何在这出现。

原来,张良上岗后发现宋永安迟迟不来,担心他有什么意外便来到宋永安的家中查看。

虽然,宋永安的妻子有些疯癫,但是张良大概也了解到,宋永安是被别人掳走了。

他没有多想便来到了王府找到了王员外,将宋永安被掳走一事告诉给了他,王员外何等精明之人?想一想便知道是自己家里的人动的手, 一查便知道是大夫人和二夫人儿子所为。

出于王家的名声考虑,王员外没有一同前来,于是委托张良来到这里将宋永安释放。

宋永安被张良搭救后并没有记恨王员外,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虽然遭遇这次意外,但是他的心中依然没有后悔自己的善举。

又过了几日,宋永安正在夜巡,此时已经是三更时分,街上漆黑一片并无他人。

他拿着竹梆子和锣边走边敲,在街上转了一个来回后准备和张良汇合。

就在这时,一位白衣女子却站在大街中央堵住了他的去路。

他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位女子竟然是王府的三夫人!

宋永安客气道:“三夫人,这么晚了你在这里做甚?”

三夫人表情严肃地回复道:“我在这里就是为了等你,你且随我来,我有要事相商。”

宋永安心中纳闷,有什么事不能明日再说吗?再说了,之前王府已经有人找茬了,这夜黑风高的孤男寡女,岂不是往人家嘴里送闲话吗?

他站在原地有些固执地说道:“三夫人,这么晚了恐怕不方便吧?如果有事今晚恐怕不行,咱们明天白天再说可好?”

三夫人有些生气,她没想到宋永安会拒绝,于是怒道:“我真的有要事相商,如果你不去恐怕会后悔一辈子!”

宋永安见三夫人有些生气,但是他也不是傻子,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大晚上的要是被别人看到,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他顿了顿说道:“三夫人,我觉得您人不错,跟您说实话,我不想惹事,如果真的有事咱们明日再议吧!”说完,宋永安便想从三夫人身边绕过去。

就在这时,三夫人却伸手锁住了他的胳膊,强行将他向小巷拉去,边走边说道:“这事必须今晚确定,以免夜长梦多!”

宋永安心中有些忐忑,他不清楚三夫人到底有什么事这么执拗,非得这时拉着他去。

不一会,宋永安被三夫人拉倒了小巷一处宅院中。

只见宅院内漆黑一片,只有间房屋此刻正亮着灯,三夫人便推门带着宋永安走进了屋内。

此时屋内有一名男童正在床上睡觉,从身型上看大概约有十二岁左右。

三夫人指着男童对宋永安说道:“这是我老家无人看管的邻居,上次听说恩公在河边走丢了孩子,我便记下心来,不知恩公可否将这名男童收养?”

宋永安看着这名男童皱起了眉头,他心中有诸多疑惑,这三夫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如果想要帮助收养这名男童,为何她自己不去收养,偏偏找他前来?

之前已经有王府的人找过麻烦,如果让旁人知道此事,还不以为是三夫人和自己的私生子?

他又想了想家中的妻子,于是拒绝道:“三夫人,我知道你是菩萨心肠,但是以我现在的条件不便收养,更何况我的家中还有需要人照顾的妻子,如果加上这个孩子,恐怕他也跟我过不上好日子。”

三夫人看了看宋永安又看了看男童说道:“如果恩公觉得不便,那你可否看看这个孩子容貌再下决定?”

宋永安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孩子的容貌和自己收养不收养有什么关系,莫非这三夫人有什么见不得人之事在此拖延他的时间?

他没有上前查看,而是后退两步,恐怕这里面有什么陷阱。

三夫人叹口气道:“既然恩公心中有什么疑虑的话,不如让恩公的妻子前来看一看,要不要收养,如果恩公妻子也不同意,那我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一提到妻子,宋永安有些生气,因为三夫人明知道妻子有些疯癫,怎么还能提出这种要求呢?

他甩了甩衣袖说道:“我看今日之事,在下爱莫能助,告辞了!”

就在这时,三夫人好似心急火燎,她用胳膊一把就抱住了宋永安的腰说道:“如果你不同意,我今晚就不让你走!”

宋永安被三夫人这么一闹,惊得连忙说道:“三夫人!请自重,男女授受不亲啊!”

就在这时,从里屋走出了两人,其中一人说道:“三娘松手吧,恩公不要误会,有我在场,你还是把你的妻子寻来再说。”

宋永安仔细一看,这人竟是王员外!而站在王员外身旁的是一名老妇,他并不认识。

虽然不知道三夫人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既然王员外在场,他也没有什么忌惮,便回到家中将妻子带了过来。

妻子疯疯癫癫在路上一直喊着“儿子,儿子”,宋永安无奈地摇摇头,当他们二人来到宅院内时,宋永安的妻子从窗户透过的倒影好似发现了什么,她晃了晃脑袋精神了许多,随后向前冲去。

当从窗户看到里面的男童时,她竟直接撞坏了窗户窜了进去,一把抱住了男童大哭起来。

宋永安没想到妻子竟然反应如此异常,他快步走进屋内,仔细端倪男童才发现,这男童竟然长得与他及其相似!

这时,三夫人才说道:“看来不会错了,这男娃便是你们走丢的孩子。”

宋永安眼睛瞪得老大,难以置信道:“你这是从哪把他找回来的?”

三夫人便将回老家的事一一说出。

原来在老家有位邻居,就是这位老妇,她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一名男童漂了过来,于是便将男童救起,男童因为受到惊吓,只记得当日和母亲在河边玩耍,后来就记不清了。

这位老妇因为无儿无女,便将男童收留下来。虽然她并不富裕,但是这几年从来没有让男童挨过饿,受过苦。

就在之前不久,三夫人听宋永安叙述了儿子的意外,她便想起老家中听说之事,于是便亲自回去查探究竟。

为了避免让宋永安夫妇失望,她便隐瞒了下来,因此在晚上想要通过试探的方法,看看这位男童到底是不是他们丢失的儿子。

宋永安的妻子因儿子丢失而自责,因此有了疯癫之症,其实就是太想念儿子了,故虽然几年后儿子有所变化,但是最熟悉儿子的她一眼便认出了儿子。

此时,她的心病已除,哭过之后便拉着儿子跪在三夫人身前拜谢。

而三夫人却指着那位老妇说道:“要谢就谢这位阿婆吧,要不是她,恐怕你们也不会见到儿子。”

这时,宋永安也跪在阿婆身前拜道:“老人家,感谢您这几年对犬子的养育之恩!”

宋永安的儿子从记忆中好似回想起了父母的容貌,但是他看了看老妇说道:“爹,娘,阿婆以后要离开我吗?我不想离开阿婆。”

那位老妇看到男童终于与家人团聚也是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男童说出不想离开她时,让她不禁点了点头说道:“好孩子!阿婆没白疼你!”

宋永安对着阿婆说道:“老人家,以后如果不嫌弃,我就是您的儿子!您就和我们一起生活吧,我们为您养老送终!”

老妇没想到宋永安竟然如此豁达,又惊又喜地点点头“嗯”。

就这样,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以后的日子里,王员外对宋永安一家也是颇有照顾,因为他看出了宋永安的担当、心善、感恩等等优点,这个朋友值得交。

宋永安的妻子再也没有疯癫过,一家人其乐融融。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和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 2023-07-03 19:20

    好人好报啊

    小杰子故事会 回复:
    嗯嗯,好人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