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世间那么多冤假错案,为啥只有张五哥和刘王氏得以昭雪

杨角风发作 2023-12-24 10:33:50

遍观整部人类历史,有太多的冤假错案发生,有些冤案随着时间的推迟得以平反,而更多的冤案则像水面溅起的波澜一样,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其实也存在诸多的冤假错案,只是有一些冤案得以平反,而更多的冤案却没能沉冤昭雪。随着时间的流逝,要么再不被人提起,要么被提起时已经成了被扭曲的真相。

那么,为什么整部剧中只有张五哥和刘王氏的冤情得以昭雪,其他人却没有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世间那么多冤假错案,为啥只有张五哥和刘王氏得以昭雪?

一、

《雍正王朝》中的冤假错案确实多,开篇老四胤禛去江南赈灾,一路走,一路看,也顺带解决了撞到的“冤案”。

比如翠儿就被王三发子听从扬州知府车铭的命令,强买强卖,并打算送到任伯安家当家妓案。当然,这次获救的女子中,并不仅仅翠儿一个,还有很多类似遭遇的女子。

不过,他们也不是明抢,而是利用闹灾的背景,让这些女子“自愿上钩”。比如,有父母卖女儿的,有女儿卖身葬父的,也有孤苦一人卖给别人当丫鬟的。但一开始,王三发子绝对不是说买了这些女子,是去给人家当家妓的,不然李卫不会骂他:

“你天打雷劈的王三发子,你几块破木板,就想换一个大姑娘啊?”

后来在扬州知府衙门,面对老四胤禛的过问,车铭就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会将这些女子送回家。而任江南巡盐道的任伯安,则直言自己一直忙着赈灾,根本就不知道有送女子这回事。

毕竟这件强买强卖民女案并未发生,最后这些女子也得到了妥善处理,所以也没有人因此获罪。

当然,在扬州地界上的“冤案”并非这一件,扬州知县田文镜被撤职也是其中一件!

当时老四胤禛问扬州知府车铭,田文镜为啥没来,车铭说田文镜治县无方,已经被停职待参了,结果老四胤禛就火了:

“据我所知,田文镜在位三年,赋税钱粮年年道府第一,处置诉讼刑狱也还算公正干练!”

二、

不过,扬州知府车铭也给了老四胤禛一个答案,那就是田文镜判官司是有问题的:

“田文镜在位三年,虽也不无功绩,可处事偏颇,怨声沸扬!”

原来,他判官司不问有理无理,只问有钱没钱,有钱的输给没钱的,钱多的输给钱少的。若是田文镜一直按照这个标准判案,确实很难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毕竟钱多钱少并不是判案的唯一理由。

所以,不仅田文镜被撤职,有一定的冤情在里面,包括田文镜判的案子里,大概也是有冤情的。

而整部剧中,真正称得上冤案,且被官方证实的只有两件,一件是张五哥的“宰白鸭案”,另一件则是“刘王氏案”。

张五哥的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强奸并杀害了一女子,按大清律例这是死罪。于是任伯安找到刘八女,刘八女又找到张五哥的老爹张老汉。因为刘八女对张老汉有恩,所以骗他说,替自己坐牢以报恩。

张五哥担心自己的老爹身子骨不行,承受不住,故,自己去坐牢顶替。也难怪后来康熙帝劫法场的时候,质问刑部官员,任季安多少岁数,面前的人又多大岁数?

结果,等到张五哥得知,这个罪名不是坐牢,而是要砍头时,大喊冤枉。却被刘八女威胁,说,如果翻供,那就等于张老汉做伪证,轻者流放,重者砍头。张五哥毕竟是个孝顺的孩子,事已至此,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三、

张五哥的冤案之所以会掀起轩然大波,离不开这几个人,以及这几个因素的推波助澜。

第一个人就是阿兰,她是怎么找到老十三胤祥府上,又是如何说服对方去管这件事呢?

阿兰这个女子本身就存在诸多疑点,一个女孩家家的,本该待嫁闺中不能出门见生人的。但是在江夏镇那一晚,她就主动出来伺候对方,还跟老十三胤祥眉来眼去的。

这也导致,老十三胤祥对她印象极佳,再次见到她还非常惊喜:

“咦,怎么是你啊?”

按照原著中的说法,阿兰是刘八女养的间谍,接近老十三胤祥就是为了收集情报的。只不过,这样一来就有个矛盾难以解开,刘八女不会傻到派阿兰去找老十三胤祥伸冤,嫌自己死的晚吧?

阿兰的选择很重要,要知道当晚住她家的不止老十三胤祥,还有老四胤禛呢。按照官职和爵位来讲,也是老四胤禛更高,阿兰为啥选择老十三胤祥?

除了他俩本就在江夏镇互有好感以外,更重要的是,老十三胤祥侠肝义胆,是个热心肠,阿兰判断他会管这事。

而且,从她能找上门来看,要么是进京后去衙门告状,人家告诉了她老十三胤祥的家在哪。要么就是早在江夏镇的时候,老十三胤祥嘴巴就不把门,把自己的身世透露给了对方。

不管怎么说,老十三胤祥迅速找到老四胤禛,商定好了对策,要闹就闹他个惊天动地!

四、

其实张五哥的刑部冤案,这中间会牵扯到很多人,之所以老四胤禛敢管,也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张五哥对自己有恩,曾经也算救过自己的命。另一方面,迫使他顶罪的刘八女跟自己有仇,毕竟当年的江夏镇下马之辱,还时刻萦绕心头。

更重要的是,张五哥是一个忠孝之人,为了父亲不受牵连,宁可赴死。这对于以宽仁治国的康熙帝来讲,这是一个多好的榜样,不仅得救他,还得把他留在身边给自己尽忠。

但是,张五哥的冤情是明面上,这件案子真正被冤的恰恰是毫不知情的太子胤礽:

“这一下你们把我弄惨了,什么钱不好弄,偏要弄这几个人命钱?”

因为这件事一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太子胤礽有罪!

尚书房三位大臣,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在康熙帝面前汇报此事时,也是觉得太子胤礽有罪,佟国维就直接说了:

“臣担心一层一层彻查下去,会牵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将无功而返。”

说白了,朝廷的根本就是太子啊,能让皇上投鼠忌器的,也只能是太子。面对康熙帝的装傻卖楞,马齐都直言了,说自己虽为百官之首,但管不了皇子啊。

康熙帝也觉得太子胤礽有罪,所以才会更希望太子党的老四胤禛去接刑部冤案的差事,而不是老八胤禩。

邬思道啊,老四胤禛啊,甚至连太子胤礽都认为自己有罪,不然的话也不会找老四,让他随便查几个人就完了。

五、

那么,对于张五哥案件本身来讲,太子胤礽真的有罪吗?

其实是无罪的!

就算有罪,顶多也是对属下管教无力,定一个失察之罪。之所以后来事情会恶化到那种程度,主要还是太子胤礽心善,还想着保一下手下这批人。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心思,才会找到主审官老八胤禩,求他手下留情,随便查查就行了。

也正是因为此举,让老八胤禩觉得太子心虚,才会更坚定了一定要给他定个罪名的信心,并最终付诸了行动。

毕竟,当初佟国维就对老八胤禩说过:

“皇上不怕做错事,只怕不做事。”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太子胤礽有没有罪,而在于老八胤禩想不想让太子胤礽有罪!于是,一番操作之下,肖国兴被老八胤禩连哄带骗的做伪证,冤案反倒成了受太子胤礽指使下酿成的了。

最终这个案子,跟任伯安关系更密切的老九胤禟全身而退,本就没多少关系的太子胤礽却深陷其中。

事后太子胤礽在热河时,也对老十三胤祥说过,自己啊被老八坑惨了!

当然,太子胤礽被冤案的案子不止这一件,后面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就是有人假传太子手谕调兵,气得康熙帝当场封了四个亲王,并废掉了太子胤礽。

虽然这里面的很多冤案,事后也得以真相大白,但康熙帝终究是没为太子翻案。

六、

除了张五哥的冤案得以昭雪以外,在《雍正王朝》中还有一个人的冤案得以平反,它就是刘王氏案。

刘王氏的冤案发生在雍正帝时期,地点在江苏,是由李卫发现,并给与平反的案件。但是,这个案子得以平反,也是有原因的。

当时李卫正在江苏大力推行新政,按照雍正帝的安排,他这里是试运行摊丁入亩政策。虽然李卫很狡猾,也很强硬,权力也大,但还是遇到官员们的抗拒,举步维艰。

思前想后,李卫决定出奇招,但在出招之前还得获得雍正帝的支持:

“主子,奴才遇到麻烦了……这几天奴才正在想法子,不出奇兵,是打不过这些狗N养的,就是怕事情做的怪,他们又告奴才的状。”

而他所谓的奇招,就是冲臬司衙门的按察使司黄伦下手,臬司衙门嘛,顾名思义,打官司的部门。

只要是涉及案件,就没有百分百公正的,所以在这里找,必然能找出冤假错案来。果然,很快就被他查到,有一个叫刘王氏的不太正常,一直喊冤枉。

而雍正帝呢,也全力支持李卫这样干,还让刘墨林给他回信:

“告诉李卫,叫他放开手去干,状告上来,朕会替他做主!”

当然,臬司衙门的冤案不要太多,为什么李卫只选择了刘王氏这一件呢?

很简单,因为这一个案子,跟其他的冤案不同,不仅牵扯到黄伦不公平审理的问题,连他自己也涉案了。

七、

更重要的是,这件案子往上只到黄伦为止,不会再往上牵扯,这就避免了超出李卫管辖范围,难以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李卫选择给刘王氏翻案,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嫉恶如仇,势必要把所有的冤案查清。事实上,他就只查了这一件,其他的根本就不在乎。

当然,也不排除李卫这人好色,见刘王氏漂亮,就这样被砍了,着实可惜。事实上,后来刘王氏得以平反之后,也没脸见人了,只能出家为尼,李卫还感慨:

“可惜了,可惜了!”

身边的小跟班心领神会,马上就对李卫说,要是大人舍不得她出家,小的这就把她叫回来。李卫这才醒过味来,敢情是自己看的太入神了:

“把她叫回来干嘛,扯他M的淡。”

最终,李卫通过平反刘王氏的案子,成功拿下了带头反对推行新政的黄伦。不仅获得青天大老爷的称呼,还顺利扫除了障碍,全力推行新政,可谓一举三得。

但是,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雍正王朝》这部剧中,类似的冤案太多了,为什么只有张五哥和刘王氏的得以平反,其他的冤案并没有呢?

是啊,年羹尧的死算不算一个呢,他真犯了该死的罪吗?

一群清流和八爷党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个劲弹劾年羹尧,真的有正当理由吗?

并没有!

年羹尧真正的死因是雍正帝的面子问题: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圣名就一日受到玷污!”

八、

当然,年羹尧的屁股也不干净,先不说他杀孙嘉诚的事正当不正当,江夏镇的几百个冤魂总逃不过吧?

还有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明知道他没有伙同太子胤礽谋反,两次对其圈禁,第二次更是长达十年之久。以至于出来后的老十三胤祥,也是战战兢兢,连跟雍正帝下棋都不敢赢他。

面对雍正帝的训斥,老十三胤祥跪倒在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我这十几年如履薄冰、步步小心,还是著了人家的道儿啊。在宗人府被皇阿玛圈禁了整整十年啊,……您看看,我这头发一多半都白了……我今年才三十七岁。”

这里面既有对康熙帝的怨恨,也有对自己遭遇的不公而哭诉,更有对未来的担忧。

还有李绂,确实是清流,当初之所以要弹劾田文镜,也是田文镜这人不会说话,把人家给气着了。

当时李绂劝田文镜,说生员们不懂事,教育一下就行了,就别革了人家的功名。第二天,见田文镜还是玩硬的,竟然撤了几个替读书人说话的官员官职,仍然劝田文镜:

“罗镇邦他们,不过是为了读书人说了几句话,这点罪不至于罢官免职。”

确实,政见不合,可以谈嘛,直接利用自己的官职大,给人家免职算啥?

没想到,就因为李绂替人家说了几句话,田文镜直接说他结党,还要弹劾李绂,把李绂气着了:

“我倒一味相让,你竟如此小人之心度我之腹,你说我结党我就结党,我倒要为天下读书人争个脸面!”

九、

事实上,田文镜的做派,别说李绂看不下去了,连弘历和刘墨林都颇有微词:

“田文镜在这里推行新政,又做得过于操切,怎么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议?”

但毕竟田文镜的屁股是坐在推行新政上,就算某些事做得不对,雍正帝也不会说啥。反而那些弹劾田文镜的人,全都被打成了朋党,若不是三王爷拼了老命,连御前免跪的特权都不要了,李绂的性命也难保。

类似的冤案还有很多,像张廷璐任主考官的科场舞弊案,每个人都知道他不是主犯,却不得不承受主犯的罪行。雍正帝更过分,最后他赐死弘时时,就说了,当初科场舞弊案他就怀疑弘时了,但因为他是皇子,就没追究。

反倒是明知弟弟张廷璐是替罪羊,却又不得不听从雍正帝的命令去观刑的张廷玉,心中滋味,难以言表。

还有郑春华啊,坎儿啊,王掞啊,鄂伦岱啊等等,虽然他们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何尝不是被人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蒙受冤情?

是啊,为什么他们的冤案就没能得以昭雪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好好想一下,他们的冤案为什么会发生呢?

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能力有限,办案不力,随便找人顶罪呢,还是为了自己一己私欲,故意冤枉他人,亦或者自己是被其他人蒙蔽,在无意中冤枉了对方……等等等等。

十、

其实很简单,这些冤案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想通过这个案子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太子胤礽被冤枉的案子,他可是太子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让他当冤案主角的,只能是康熙帝。

当然,太子胤礽被废这事啊,涉及到因素很多,这里只讲剧中体现出来的一个,那就是康熙帝的脸面问题。

比如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太子老师王掞就喷康熙帝是不教而诛,这也并非口出狂言。因为遍观历史,废太子,杀功臣,都是有违圣君之名的恶行。

所以,康熙帝才会利用八爷党成员,故意制造跟太子胤礽的摩擦,就是为了转移自己想废掉太子的矛盾。

所以,康熙帝明知调兵手谕是假的,还是废了太子,被人喷不教而诛后,又复立了太子,还对王掞说:

“朕只要将来,人家不骂朕是不教而诛的无道昏君,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为了逼太子造反,又玩了一场南巡,等到众皇子闹得不可开交之时,还问张廷玉:

“如果朕再次废了太子,那么千秋万代之后,史书会怎么评述?”

等到得到张廷玉的答复后,龙颜大悦:

“那么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就都怨不得朕了。”

就这样,太子胤礽被康熙帝钓鱼执法了,被逼起兵造反,随后被废!

同样的道理,雍正帝也利用清流和八爷党的人,干掉了功臣年羹尧,随后又干掉了清流和八爷党。

所以说啊,官职越大,阶层越高,也就越没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谈。作为普通人,确实有让自己变优秀,变得更受人瞩目的需求。但若是没有强有力的保障,结局反而比你平庸一辈子更凄惨。这一点,人家张五哥就看的很透,老十三胤祥前脚去世,后脚人家就辞掉官职,去守灵去了。

若没有这些,就算你被人陷害毒死了,纵使家人喊破了嗓子,纵使很多人都听到了,又能如何呢?

所以,张五哥和刘王氏的冤案得以昭雪,并不是必然,而是偶然!

4 阅读:970
评论列表
  • 2023-12-27 18:10

    深刻[点赞]

  • 2024-06-30 10:35

    因为他们是满清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