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杨志丢了花石纲一溜烟跑了,为什么宰了牛二反而不逃了?

杨角风发作 2025-03-31 08:35:59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相当拧巴,又特别衰,也是唯一一个怂到想自尽的好汉,他就是出身天波杨府的杨志。

跟其他人不同,比如鲁达,鲁智深,三拳锤死郑屠,也就是镇关西后,二话不说,撒腿就跑;还有李逵,之所以后来流落江州结识宋江,也是因为在老家杀了人,一溜烟逃到这边来的;就连武松,当初在柴进府上避难,也是因为在老家喝酒伤人,误以为将人打死了,先走为上……

包括看起来比较怂的宋江和林冲,一样是杀了人后,赶紧想办法逃跑,杀人逃跑仿佛成了梁山好汉的标志。唯独杨志,在大街上一刀结果了泼皮牛二后,竟然不逃,这是为何?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文章第87期:杨志丢了花石纲一溜烟跑了,为什么宰了牛二反而不逃了?

一、

杨志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正挑着担子路过梁山,结果就碰到了等着打劫路人,交投名状落草的林冲。

俩人打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直到王伦赶到,发现杨志这人有点不简单,于是急忙叫停,并让对方自报家门:

“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

随后,杨志滔滔不绝,把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全都告诉大家了。原来他出身名门,祖上也世代为将,自己更是武举人出身,一度做到了殿司制使官。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本来该在战场上厮杀的杨志,却成了快递员,专门运送货物。

先是运花石纲,结果在太湖遇到一阵邪风,船翻了,货物丢了,人也跑了;后来好不容易遇到大赦天下,杨志又变卖家产凑了一担子金银财宝,结果被林冲堵上了;不久的将来,他还会运生辰纲,同样是货物被劫,人还差点没了。

说他运气好吧,毕竟出身名门,还中了武举人,官至殿司制使官,却遇到邪风,花石纲丢了。说他运气差吧,他人都逃了,偏偏撞大运遇到大赦天下。即便是遇到打家劫舍的林冲,却还能遇到仰望自己的王伦,并希望他留在梁山。这要换别人,应该庆幸自己没死,这又遇到有人愿意收留自己,是烧高香的福气。

可惜,面对王伦的邀请,杨志却一口回绝,说的理由是京城有家眷之前因为自己的事受到连累,需要先过去酬谢人家一番再做打算。

二、

杨志之所以婉拒王伦的邀请,并非是因为他要急着去京城酬谢家眷,而是不甘心!

通过他自己的说法,他乃五侯杨令公之孙,一般情况下,杨令公是指杨业。可惜,传到杨志这一代,家道没落,原本杨家将就是镇守西北方向的麟州,到他这里却成了:

“流落在此关西。”

好不容易当个官,这又丢了,所以,他不甘心。面对王伦的邀请,他甚至觉得对方是在贬低自己,我好歹也当过官,怎么可能落草为寇呢?

于是,杨志此行,就是希望通过花钱运作,能重新回到体制内,光宗耀祖:

“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礼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可惜,现实给了杨志当头一棒,因为他好不容易花钱换来的一纸文书,却被高俅一票否决了,并将他从殿司府赶了出来。

走投无路之下,他决定当街卖刀,换点盘缠,再做打算。可惜,好巧不巧,跟当地的泼皮无赖牛二杠上了,并在对方的不断挑衅下,没能控制住自己,一刀将其砍了。

这就回到题目了,杨志前面弄丢了花石纲,都知道脚底抹油,一跑了之。还有后来运送生辰纲,同样出事了,同样是第一时间选择逃跑。可这次闹事区杀了人,将会面临重罚,杨志却一改常态,没跑,选择了去自首呢?

三、

其实杨志这个人,在《水浒传》里面,属于那种特别拧巴的人,一般人很难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比如运送花石纲,这玩意就是石头,根本不会遇到劫匪,可偏偏他就这么倒霉,遇到邪风船翻了。其实这种天灾,谁也预料不了,既然发生了,那就想办法补救便是。可惜,令人想不到的是,杨志竟然二话不说,直接跑路。

本来这种事发生了,要么抓紧时间再找艘船,再花点钱重新弄石头便可。即便舍不得自己花钱,或者时间来不及,那也得及时禀告上级,让对方想办法补救。

在官场上的人都应该清楚,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耽误了皇家工事,从上到下都得挨批。对于高俅来讲,若是花石纲没能及时运到,他自己也会受到惩罚。要不怎么说官官相护呢,不护着不行啊,毕竟官员也不是神仙,总有出错的时候,本就属于利益共同体。

高俅其实并不是气杨志弄翻了花石纲,而是气他为什么不打招呼,直接跑路?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

本来你弄丢了花石纲,就让我很难处理了,结果你还不及时汇报,自己先跑了,害得我提心吊胆的迎接上级的斥责:

你看看你选的好人,弄丢了东西不说,人还跑了,本来还有很多办法补救,现在好了,耽误工期了。

四、

这一点在央视《水浒传》中,高俅并非故意刁难杨志,他说的话也很在理:

“身为朝廷差官理应尽守职责,现在丢失花石纲,耽误御花园修建日期,别说你一个小小的制使,就连本太尉也担当不起啊!”

是啊,本来高俅就跟他非亲非故,因为这事还惹得皇上不高兴,现在你毫无责任心的杨志又跑回了,还想官复原职,我还敢用你?

下回遇到点儿事,你杨志又跑了,我高太尉岂不是又被你坑了?

所以,高俅不肯收留杨志,主要原因并不是没有收到他的礼。高俅都做到太尉了,他最缺的是可信任和使用的部下,而不是银子。杨志是有才能,但既没担当,做事也没道德,这种人的破坏力反而更大,把他留下就是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会伤到自己。

再加上,杨志是绕过高俅花钱打点提前拿到了任命文件,本就不合逻辑,高俅不批也就说的过去了。

当然,也有可能高俅刚当上官,不懂官场这一套,即便杨志层层打点,自己举手之劳的事,也不愿意干,况且高俅是泼皮无赖出身,看不上杨志,也说得过去。

再说了,高俅爱宝刀这事,连林冲都知道,还知道去白虎堂进献宝刀呢。作为其下属的杨志,难道不知道自己身上的宝刀更合高俅胃口,偏偏宁可卖掉换银子,也没想过直接送给高俅,求得官复原职。

五、

正因为在高俅那被赶出来了,而银两也因为上下打点所花光,杨志才不得不跑到大街上卖刀。

其实,泼皮牛二的到来,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众所周知,高俅原本也是泼皮无赖,现如今当上了太尉,早就成了当地泼皮无赖心目中的神了。所以,高俅有什么一举一动,或者什么喜好,专门有一批泼皮无赖研究呢。

前几天脸上有一大块胎记的杨志被高俅赶出了门,即便高俅没什么指示,那会看脸色行事儿的这些泼皮无赖自然也得凑过来捣乱。不要不信,连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身边,都聚集着一群闲人,专门帮忙为非作歹的,更何况是替高俅出气了。

所以,也不排除牛二是故意来找茬,想把宝刀弄到手,再去孝敬高俅去。

若是牛二跟上面的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让大家怕成这样,还拿他没辙吗?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有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要知道上一个京城有名的破落户,可是叫高俅哦,也是开封府人士:

“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

说不定,牛二还是最先成名的,高俅是后起之秀(不过看岁数应该不是)。他这次上街,可是直奔着杨志来的,很难说他不是有备而来。

六、

牛二这么有名,作为长期在京城当差的杨志,就算不知道他叫啥,但面对这种类型的无赖,旁边的人都散了,他也应该知道躲开是最好的选择。

要不怎么说杨志这人很拧巴呢,他偏不躲,偏要看看对方能把自己怎么样。

刚才也提到了,杨志活得这么拧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肯放弃往昔的荣耀。甚至,当初他弄丢了花石纲,不肯回去复命,反而逃跑,也是出于这个理由。是啊,杨家代代都是忠烈,偏偏到了他这一辈,成了囚犯,脸面上当然过不去。

而此时,走投无路的他,卖的也不是刀,而是过去的荣耀!

如果牛二只是过来抢刀,还不至于被杨志给砍了,关键是牛二竟然敢否定这把刀:

“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有甚好处,叫做宝刀?”

对于杨志来讲,这不是刀,这是杨家的荣耀,你牛二质疑它,质疑的不是刀,而是否定我杨家,否定我祖上,其行为跟掘了我杨家坟墓一样恶劣。

本来,杨家传到杨志这一代,就已经很落魄了,刚刚又被高太尉骂了一顿,赶了出来,现在你一个泼皮无赖,也有资格来质疑我杨家的宝刀?

所以,杨志要尽最后的努力,维护杨家的荣耀,解释这把刀到底好在哪:

“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

七、

当然,杨志一直眼睛往上看,张嘴闭嘴都是祖上荣耀,导致瞧不上这种底层人,也就不熟悉这类人,没有理顺这类人的生存逻辑。

再加上此时的杨志已经生无可恋,都到了卖宝刀,不要祖上荣耀的地步了,万念俱灰之下,冲动一下也就说得过去了。

如果在杨志落魄之前,牛二去挑衅他,反而不会死。可此时的杨志已经落魄了,内心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你个皮腌灒货算什么东西,也敢来撩拨老子?

噗呲……

事实上,我们看《水浒传》书中的描述,面对牛二的挑衅,虽然揪住了杨志的衣领,但并未动手,是杨志先动的手: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

这一推,牛二就急了,把头扎进来,要死要活,还要动手,最后被杨志先下手为强捅死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向很怂的杨志突然动手了呢?

就在于牛二说的这句话:

“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意思就是说,你要真是个男人,那就砍我一刀,要不是个男人,就(跪下)认输,并把刀交出来。这个说法,跟前面质疑宝刀一样,已经上升到质疑杨志不是男人了。

还是那句话,杨志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尤其不能辱没杨家将后人声誉。事实上,杨志在江湖和朝堂上都很有名气,并不是无名之辈。

后来杨志跟鲁智深聊天的时候,特意把杀牛二的事拿出来说事,就证明此举是符合大家心中“好男人”行为的。

八、

说白了,如果这次杨志面对牛二真怂了,这事传出去,以后他在江湖只能低头走路了,名声全无。

而杀了牛二后,官府这边,比如进了监狱,不挨打,不花钱:

“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要钱,又好生看觑他。”

后来,推司和府尹更是基于这个事实,没有判他死罪,打了二十棍子,直接送到大名府去了。更有意思的是,梁中书听说了杨志捅死泼皮牛二的事,竟然赞赏有加,当场无罪释放,还留在手下办事:

“听得大喜,当厅就开了枷,留在厅前听用。”

到了江湖上,杨志的名声也打响了,后来丢了生辰纲,他落魄到没钱吃饭想吃霸王餐,人家店家就认出了他是杨志,当场就下拜:

“这汉撇了枪棒便拜,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之所以人家拜他,不仅仅因为他是杨家将后人,也不是因为他两次丢了货物,而恰恰是因为他当街杀牛二的行为,符合好汉的特性。

说白了,杨志要是不爱好名声,也不会在花石纲翻船后逃了。若不是不爱好名声,也不会面对王伦的请求,编了个谎话要走了。若不是不爱好名声,他也不会散尽家财,就想重新回到体制内,当官了。

同样,若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也不会面对牛二的一再挑衅,而忍不住了。

九、

那么,杀了牛二后,杨志为什么不逃?

不能逃啊,他刚刚卖刀的时候,就喊过了,自己叫杨志:

“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

这要是逃了,名声不就塌了?

其次,杨志本来就走投无路了,后来丢了生辰纲,他还想着自尽来着。这里也是一样,卖掉宝刀,他估计也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活成行尸走肉了。结果末了了,还被牛二挑衅,一刀宰了他,也算是保全了杨家的名声。

最后,别忘了,高太尉的训诫犹在耳边啊!

高太尉嫌弃杨志没有担当,遇事只会跑路,辱没了杨家的荣耀。而杨志对高太尉的这番训诫,其实是认同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一句话没有辩驳,直接就走了。

后来他跟鲁智深聊天的时候,也刻意没有讲丢失花石纲这一段,就证明他自己也嫌弃当初自己逃跑的行为:

“杨志大喜,两个就林子里剪拂了,就地坐了一夜。杨志诉说卖刀杀死了牛二的事,并解生辰纲失陷一节,都备细说了。”

也正是因为杨志将高俅的训诫听进去了,这次主动承担了责任,才让梁中书对他高看一眼,并留下委以重任。

所以,杨志这一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在乎自己的名声,因为太在乎,活得就非常拧巴,一拧巴就容易干错事,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一直走不出来。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水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精彩还在继续,欢迎关注!

0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