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有这么一件悬案,几百年来人们也是议论纷纷,却无法定性。
这件悬案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被劫案,说他悬,并不是悬在丢失的过程,而是悬在丢失之前。到底是谁走漏的风声,让晁盖等人得到消息,不仅掌握了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时间、路线和方式,甚至连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都掌控在手。
也正是因为掌握了足够的信息,才使得智取生辰纲的计划得以实现,也间接促使了晁盖等人上梁山事件。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谁走漏的风声,让杨志天衣无缝的运送计划落空,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文章第88期:究竟是谁走漏的风声,让杨志乔装押解生辰纲的计划落空?
一、
算起来,整个智取生辰纲事件的起源,源自于赤发鬼刘唐,他半夜睡破庙里被雷横抓了,路径晁盖家,给了俩人碰面的机会。
当时晁盖并不认识刘唐,刘唐也不认识晁盖,但他却表明了自己的来历,就是奔着晁盖来的:
“他是天下闻名的义士好汉,如今我有一套富贵来与他说知,因此而来。”
甭管刘唐是为了让晁盖救自己,还是他确实就是为了生辰纲的事,奔晁盖而来。总之,刘唐获救之后,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如实告知了晁盖:
“小弟打听得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
那么,他的这个消息,是从何而来呢,算不算独家消息呢?
不算!
首先,梁中书给老丈人送生辰纲这事,并不是第一次,去年已经有过一次了。更关键的是,去年那次运送生辰纲竟然没有成功,被贼人劫走了。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价值十万贯的宝贝被劫走,官府竟然至今没有破案。
这在江湖上来讲,绝对是大事,早就传的沸沸扬扬,那伙贼人也会被众多英雄好汉奉为神。因为刘唐自己就跟晁盖说了,梁中书送的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人人可以取之:
“小弟想此是一套不义之财,取而何碍。”
在他看来,既然生辰纲能被劫走第一次,那么就有希望被劫走第二次,但自己孤狼一个,急需寻找入伙人,显然晁盖成了他的首选。
二、
既然大家都知道有运送生辰纲这事,那么,刘唐怎么知道的运送生辰纲时间呢?
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毕竟蔡太师过生日的时候,整个京城权贵都得出动,纷纷到蔡府庆寿。所以,蔡太师什么时候过生日这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传遍了。
刘唐才会提到一个时间节点,甭管梁中书怎么运送生辰纲,都必须赶在六月十五前送到:
“今年又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早晚安排起程,要赶这六月十五日生辰。”
那么,他又是怎么知道,去年生辰纲被打劫后,今年梁中书还要送呢?
这就要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叫生辰纲了:
生辰纲不是金子和银子,也不是直接送十万贯钱,而是用这些钱去集市上购买金珠宝贝玩器,再送。毕竟前者直接送钱,在官场上不叫送礼,那叫行贿,也会给政敌留下攻击的把柄。而要是换成生辰礼物再送过去,政治风险就低的多,毕竟朝廷也不能规定女婿不能给老丈人庆生贺寿啊。
所以,整个流程就成了,蔡太师生日快到了,梁中书掏出十万贯钱,让手下去市场上买礼物,买完礼物后,再打包派人给老丈人送过去。
而整个流程中,除了押送人员和路线外,其他步骤根本就没法保密,尤其是手下们大张旗鼓的去市场上采买宝物。什么丝绸商、古董商、字画店、首饰店……早就传遍了,毕竟谁都想从中捞一笔。
三、
事实上,人家梁中书压根也没打算隐瞒这事,他给杨志的方案就是大张旗鼓,敲锣打鼓,走大路将生辰纲送进京。
也就是说,从刘唐嘴中提供的信息,并没多大价值,他能打听到的,其他人同样能打听到,并没啥秘密可言。
关键信息是什么呢?
是具体的押运时间,押运人员和方式,以及将会选择的押运路线。这些信息,刘唐是一概不知的,也没法给晁盖提供具体的参考意见。
这时候,才出现了第二个关键人物,也是第二个带生辰纲押送信息过来的公孙胜。当刘唐带来生辰纲的信息后,晁盖决定干一票,于是利用自己的威望,又拉拢了阮氏三兄弟,公孙胜和吴用,凑成七人小团队。
团队确立之后,吴用决定让刘唐再去打探消息,看看生辰纲到底从哪条路押运过来?
其实这也是目前最重要的部分,就押运时间上来讲,再晚也不能晚于蔡太师生日。他们只需要守株待兔就行,就算猜,大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毕竟,等当地的商户把梁中书采买的礼物送到府上后,基本就可以当做运送生辰纲的起始时间了。
所以,他们此时最需要打探的消息,就是生辰纲押运的路线。而这一点,没等刘唐去打探,公孙胜就说出来了:
“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
四、
那么,公孙胜不过一个道人,他是如何猜出生辰纲押运路线的呢?
当然,从书中的描写来看,这公孙胜就是个半仙,还有什么他算不出来的。只不过,要是把这个当证据来讲,就太不严谨了,不可信。
但是,公孙胜不是本地人,他是从大名府北边的蓟州府过来的,晁盖所在的是济州府,在大名府的南边,开封府又在济州府的南边。这里多说几句啊,《水浒传》的作者毕竟不像现在一样,有详细的地图参考。所以,书中涉及地点的问题,往往存在矛盾,动不动就只有一条路可走的情况。
对,公孙胜走了这么一趟后,他基本就确定了,从大名府到开封府,必经过黄泥冈。
这一点,跟杨志对梁中书分析的情况一致,当时他也提到了路线:
“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公孙胜算来算去,就黄泥冈离这边最近,也最容易得手。其实不止他认为这地方最容易得手,押运生辰纲的杨志也很清楚,这也是他们一行人经过黄泥冈时,杨志不敢让他们停歇的原因所在:
“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五、
也就是说,到这里为止,晁盖等人掌握的信息都还不算离谱,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可是,押运方式上,就存在疑点了。
因为,从吴用定下的计谋来看,他们显然也已经得知梁中书安排运送生辰纲的方式了:
“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
他们定下的什么计策,这就不用我(凡是账号名非杨角风发作均为抄袭)多说了,就是利用蒙汗药智取。但是,要用这个计谋,还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押运生辰纲的人不能太多。
按照梁中书最早的计划,是十辆大车,每辆车都有厢禁军监押,后面再跟着个军健。这种用马车拉着走大道的情况,过不过黄泥冈暂且不说,他们又哪来的把握会把酒卖给众人吃呢?
毕竟这种押运方式,人不会太累,也不至于渴到非要喝酒的地步,况且人家有车,完全可以带上酒。
就算非要喝酒,也不够喝啊,要知道最终的计划中,白胜是挑着两桶酒叫卖,一桶酒也就够十来个人喝: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人一多,他就算两桶酒都不够喝的,一旦军士们没能全部喝酒,就有人晕不了,他们的智取之路就会出现问题,风险极大。
毕竟梁中书都说了,要是人不够,就再多派一点,以至于杨志都出来喊停:
“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
六、
别说五百了,梁中书要真一辆车派了五个人押送,一共五十多个人,晁盖他们就要抓狂了。
由此可见,要么吴用是故弄玄虚,制定的智取方案不止这一个,到时候可以随机应变。要么就是杨志前脚刚出发,他们就得到了确切消息,知道了押运人数和方式。
如果是第二种的话,那么会是谁走漏的风声,让晁盖等人获得了信息呢?
有人说是梁中书!
为啥是他呢?
是因为他活得憋屈,作为蔡太师的女婿,他的地位并非靠自己的本事爬上来的,而是依赖老丈人。所以,他的老婆就经常对他进行表忠心教育,询问他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
“相公自从出身,今日为一统帅,掌握国家重任,这功名富贵从何而来?”
这就是一道送命题,但凡回答的有一丝纰漏,轻则挨骂,重则会丢官。所以,他每次都是字正腔圆的表忠心,没有老丈人的提携,我算个屁啊:
“世杰自幼读书,颇知经史。人非草木,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
既然感恩,那可不是嘴上说说的,是需要真金白银往外拿的。显然,老丈人过生日,就是一个表达忠心的好机会。这可不是随便写个寿字,送个生日蛋糕,或者生日贺卡就能打发过去的。
可是,过个生日就要送十万贯的礼物,换算到现在上千万,偶尔一次还行,要是年年这么送,谁受得了?
七、
由此就推出,梁中书自导自演,故意把消息放出去,就是为了让生辰纲被劫。一次被劫,两次被劫,下次再想送,估计夫人都得拦着不让送了。
可是,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就这么被人劫走了,不难过?
有人就说了,生辰纲嘛,一幅字画可以卖五万贯,也可以卖五贯,还不是他说的算。若是晁盖劫的生辰纲真那么值钱,为什么上梁山后,当天有人报有商队经过,他就要去抢:
“正没金帛使用,谁可领人去走一遭?”
而且,梁中书突然对杨志那么好,就是摆明了选他当背锅侠。并在出发之前,故意套杨志的话,逼着对方表态:
“小人情愿便委领状,倘有疏失,甘当重罪。”
更有意思的是,一队人马走到黄泥冈的时候,任凭杨志怎么赶,就是不肯走了。尤其是两个虞侯,他俩又没挑担子,反而越走越慢,把杨志气得不行,他们还解释:
“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他们不仅不走,还故意在对话中透露关键信息,什么杨提辖,东京太师府啥的,关键是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刚好旁边就有人在偷听: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
即便最后丢了生辰纲,其他人也跟无事人一样,回去复命,梁中书还夸他们,压根一开始就没注意到杨志不在:
“你们路上辛苦。多亏了你众人。”
八、
但是,梁中书的这个计划并非天衣无缝,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宣告他政治生涯的结束。
对于普通人来讲,或许十万贯是大钱,但是对于梁中书来说,不过是毛毛雨罢了。像蔡太师这种级别的高官,永远都不会缺送礼的人,多少人哭着喊着都找不到门路。梁中书有这门路,当然是能送到最佳,哪有自己给自己掘坟墓的。
况且,谁能保证杨志半路不会打开包裹看看,里面到底装的什么东西?
再说了,梁中书连两个督军都镇不住,谁去押送生辰纲都得听老婆意见的人,哪有那么深的城府,调动这么多人去演一个生辰纲被劫假案。
毕竟透露消息出去,不止晁盖等人会得到,其他贼人也会得到,押送人员嫌弃自己命大吗?再说了,梁中书又怎么保证杨志不会选择自己的押送方案呢?
真要把杨志放出去了,将在外,军令都有所不受,谁又能保证杨志会按照原计划的路线行走呢?
所以,梁中书自导自演的可能性极小,而真正透露押运方案的,更可能是别人!
其实真正有动机干这件事的,不是梁中书,也不会是押送人员,而是没有被选中的押送人员。因为一旦杨志押送成功,不仅其在梁中书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上升,也会间接打了去年没能成功押送人员的脸。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是在梁中书的大名府,也是同样的情况。
九、
就像王伦想让杨志入伙,以便制衡林冲一样,梁中书也急需培养心腹,以制衡手下都监李成,以及索超、周瑾等人。
梁中书为了提杨志为副牌军,特意让周瑾跟他对打,后来又蹦出个正牌军索超,勉强打了个平手,算是立威成功。后来梁中书干脆将杨志提拔成了提辖使,等于是杨志挤掉了周瑾,也就是李成的部下,成了大名府新兴势力。
这还没完,关键是今年运送生辰纲的差事,也落到了杨志头上。按照梁中书老婆所讲,以往运送生辰纲的差事,是手下军校的事:
“帐前见有许多军校,你还择知心腹的人去便了。”
他老婆都用了一个“还”字,就是觉得理所当然,得派大名府留守司的军校,也就是兵马都监李成手下的人去办这件事。
但是,梁中书不信任李成,自然不愿意用他手下的人,但这无形中算是得罪了这一派人马。
要知道,整部《水浒传》中,官府这边的人没少跟江湖好汉们有所勾连,最明显的就是宋江、雷横、朱仝,包括花荣等人。所以,不排除李成、索超、周瑾也在江湖上跟人有所牵连,这倒也能解释为什么后来索超和周瑾战败后,归顺了梁山。
所以,本身就跟杨志有仇,现在他又抢了自己的饭碗,那么,让他运送生辰纲而不得,岂不是最好的报复手法?
只要把杨志除掉了,那么梁中书无人可用,可不又得返回来重用这哥几个。
这或许就是生辰纲押送秘密被泄露的原因所在啊,因为他针对的就是杨志,而整件事最终的结局也印证了这一点,又是杨志一个人承担了所有。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水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精彩还在继续,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