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412: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妍春聊文化 2024-12-21 17:19:19

【前提示】这一句已经基本被确定是汉代经学家的儒生们给加上来的,因为出土的残本确实没有这一句。其实用不到出土残本来证实这一点,靠着我们的正确理解,也可以鉴别出这一句确实是后来人加进去的。因为无法依据这两条标准给错综复杂的社会道德体系进行这样的排序。而如果正确的理解了本章开头的“上德/不德”,也就没有了这个排排序的麻烦。

上德,就是德的内涵。

下德,就是德的外延。

老子不过是讲逻辑学基础的。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接下来一句“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估计是汉代经学官学者加上去这一句。以“有为&无为,无以为&有以为”标准来划分所谓品质的高下,导致了后来无数的争论。

残本帛书出土证实了老子之说了“上德,上仁,上义,上礼”。这里的“上”,就是“形而上”,现代话就是“概念的内涵”。而“下德”的“下”,就是“形而下”,概念的外延,是具体的条目,使用的范围等。

【不充说】

首先,上是内涵,下是外延。老子在这里讲的是概念,不是给社会道德体系排排序。

上德,上仁,上义,上礼的上,就是概念的内涵或称核心。上德,就是说“德的核心概念”;上仁,就是“人的核心本质”;上义,就是“义的核心规定性”;上礼,就是“礼的本质规定性”。

所以,上/下,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不是品质/品德/德行之类的优劣/高低/上下的评判。

如果以“无为”与否,“无以为”与否,为标准,其全排列就是——

无为,无以为

无为,有以为

有为,无以为

有为,有以为

只有这四种组合,无法囊括,上德/下德,上仁/下仁,上义/下义,上礼/下礼,这样四组八种级别的排序。有上就有下,所以是这样的。

如果只要上德下德上仁上义,四对四,道也匹配,但是还是不好安插的。

况且,所谓下德与上仁,究竟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呢,还是“上仁”“有为而无以为”呢?我们改做现代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假设,下德,是有意识的无为。有意识的啥也不干?有意识地遵守大道天道遵道而为。上仁,就变成了“无意识地有为”,无意识做好事无心无意为人民做好事。

有心有意,啥也不干。

无心无意,为您服务。

你喜欢哪一个?过去你会喊,无为不是啥也不干!不要急,无为就按照你的理解,代入。你再想想。

上义,似乎可以接受,有意识地做好事。急公好义,草莽英雄,水浒勇士都是这号人。

实在是要排排对,那就只有引进另一些概念“伪”&“大伪”。

有真无为,就会有假无为。

有真无以为,就会有假无以为。

这个参考系还是比较契合实际的。

其次,“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这几句的衍入,很可能是汉代经学家有意修改道德经的最明显的证据。因为他们就是误解了上文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的意思,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误导。但是,这种“有意”的修改,到底是“善意的厘正文本”还是“纯粹是为了文本的订正”,还是犹一些人为了叫卖自己伪劣的著述而强加于人的“恶意篡改”七百多处?

我不支持出土残本。所以我也不支持“恶意篡改”的说法,因为无论怎么说这件事都反应了人性中最丑陋的恶。

出土残本,是新出土,谁接手研究都会说“价值和意义巨大”,谁也不会是傻子,研究了好几年然后说此本错误百出,一钱不值。

要宣扬自己的研究具有拨乱反正的巨大价值,就要拼命地踩踏一向被奉为正统的儒家,由此而生“恶意篡改七百余处”的说法,果然不顾,自身的残缺错漏异体字口头语,可不在七百处之下。

【AI作文】

打着公益的幌子追求自身的名利,这就是老子说的“下德”吗?这绝不是“下德”,而是欺世盗名,是下贱!这就是AI小作文,我视之为传统的正统的流行观点。

“下德”意味着与“上德”相比,离自然纯粹之德稍远。“无为”在此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表面的不刻意行事。“有以为”则表示背后存在目的。

在生活里,如一些人做公益看似无为、不图回报,实际想借此博取名声,这便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体现。它与老子思想体系相关,提醒我们在道德实践中存在功利性的情况。在个人修养上,能让我们察觉自身道德行为的潜在目的并改进;在社会治理方面,管理者可借此反思治理策略是否存在私利考量。虽为衍文,却能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从有目的的“下德”走向更纯粹的道德境界。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