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深切缅怀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

爱生活汽车 2024-08-22 19:52:33

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沈鹏先生

8月21日,对于沈千帆先生来说无疑是被深切哀痛笼罩的一天。因为便是在2023年的这一天,他的父亲沈鹏先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而至今已满一年。2022年末,沈鹏先生的夫人在庆祝完他们携手走过的 65 载婚姻后离世,仅仅七个多月后,沈鹏先生也与世长辞。作为长期与父母同住的子女,沈千帆深切体会到父亲将艺术追求渗透至生活的每一处细微之处。日常起居中、人际交往间、家庭教育里,皆充满着艺术的灵动与鲜活。这种润物无声的影响,既塑造了沈鹏先生独特的生命姿态与生活模式,也在沈千帆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态度的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家风典范与党恩铭记:善行传家,爱心献世之路

在沈鹏先生的一生中,他在出版社辛勤耕耘了近半个世纪,致力于编辑工作,并热心提携后辈;后转至书协,继续不遗余力地关怀青年才俊。而他能如此专注地投入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他的妻子殷秀珍女士是一位医术精湛且心地善良的医生,她无私地帮助病患,家中也因此常常有访客,对前来求医的人极为耐心,解释病情、出主意想办法,对从外地来的亲朋毫不吝惜。

也正如沈千帆先生所说,他在一个温情满溢的家庭中长大,父母皆具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这深深熏陶着他。夫妻二人感情笃深,共同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犹如坚实的后盾,在他与姐姐的成长历程中,这种氛围如同一颗颗善良与奉献的种子悄然播下,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在这个家庭中,他们始终坚守与人为善的原则,沈鹏先生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鼓励子女善待他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沈鹏先生依然乐于款待孩子的朋友,充分展现出家庭的温暖与开放。与此同时,父母二人终其一生都积极追求进步,牢记党的教诲,紧紧追随党的事业。沈鹏先生在 18 岁时来到北京,20 岁便调入初创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虽所学并非美术专业,但他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努力工作。殷秀珍女士亦是如此,到北大医院工作后,她继续上大学深造,兢兢业业。他们于1956 年一同加入党组织,对彼此的工作一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包括唐山大地震在内的诸多艰难挑战。

沈鹏夫妇深受党的关心与培养,他们心怀感恩。沈鹏先生一生热心公益,在抗震和抗洪救灾、资助贫困学生、保护文化遗产和珍稀动物等诸多方面,都有可观的捐款。同时,他还把自己的作品和收藏捐赠给江阴南菁中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并设立了多项基金。

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沈鹏先生

严父教诲与跨界启迪:追求卓越与知识融合的成长之路

沈鹏先生在艺术领域和工作方面全情投入,是个执着于完美之人,对自身的要求可谓严苛至极。即便步入晚年,卧于病榻之际,他依旧秉持着这种严谨的作风。对于自己的作品,他格外珍视,只要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便会反复进行修改。在家庭当中,这种严格要求也映射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沈鹏先生对子女的要求同样极为严格,激励他们持续追求进步,即便孩子取得出色成绩,他更多的是提醒他们切勿骄傲自满。

沈鹏先生有着一个日常惯例,每天清晨醒来,他首先会走进书房,整理思绪,而后才去进行洗漱以及享用早餐。到了晚上临睡前,他也会再度踏入书房,处理工作以及进行思考。这种对工作的执着与全身心投入,深深地触动并影响着他的子女们。

尽管对子女要求严格,然而沈鹏先生同时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包容。他充分尊重子女的个性选择,并不强行要求他们继承自己的书法事业。他的子女分别踏上了医学和行政管理的道路,并且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卓越成就。或许沈鹏先生对于子女未能传承他的书法事业存在些许遗憾,但他更为看重的是子女在自己所选道路上努力发展并获得成功。

沈鹏先生极为注重学习上的交叉融合,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广泛阅览科普杂志及其他各类书籍,即便在晚年病重之时,仍在阅读有关相对论和宇宙大爆炸的旧书。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追寻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得以体现。曾有一年,史家胡同小学的一个学生课外小组发现了六颗新的小行星。沈鹏先生得知此消息后兴奋不已,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书写完毕后让沈千帆先生送到史家小学。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此深感惊奇,孩子们也备受鼓舞。这件事彰显出他的一种独特情怀,既包含对宇宙、对知识的好奇与探索,又寄托着他对儿童、对教育的深切关心。

在父亲的创作方面,他大力倡导各种知识的学习、交叉与融合,强调要在较为宽广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创作。这恰似金字塔,唯有底座宽阔、坚实,方能形成更高的巅峰。这就要求对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尤其要了解各学科前沿的知识。有学者评价他的思维方式,既具备中国传统“悠然见南山”式的感悟与境界,又拥有西方学者的理性与缜密。为保持思想和思维的活力,受父亲影响,沈千帆先生也注重跟进学习各方面的最新知识,以此保持开阔的眼界和活跃的思维。

时代洞察与艺道精进:先生的大局观与极致追求之路

沈鹏《草书诗一则》纸本水墨

沈鹏先生自青年时代起,便彰显出对时代大势的高度敏锐。这一特质,成为其事业稳步前行且成就斐然的关键要素。在解放前,他踊跃参与编辑进步刊物,努力学习并大力宣传先进理论;解放后,他全力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那段特殊时期,沈鹏先生始终保持着清醒与冷静,潜心于工作和学习,为改革开放后自己的脱颖而出筑牢了坚实根基。

在编辑工作领域,沈鹏先生表现出了极致的用心与非凡智慧。他并非仅仅完成那些技术性和重复性的任务,而是深入地学习与研究他人成果,由此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储备。他之所以能够洞察大势、坚守定力,得益于其始终保持着清醒冷静的思维。当书法热潮兴起时,他极具前瞻性地关注并提出书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持制定了《中国书法发展纲要》,充分展现出其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与把握。

步入新时代,沈鹏先生积极响应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号召,尽管年事已高且身体欠佳,他依然坚持为传承和繁荣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集中精力举办个人展览、出版全集,为后人留存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在艺术创作方面,沈鹏先生大力倡导尊重个性,强调在美学框架之内充分发挥个性。他所提出的书法创作十六字方针“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深刻体现了对艺术创新与综合修养的高度重视。他一生追求卓越与完美,凡事亲力亲为。他所有的文章皆由自己撰写。对于自己的文章和书法作品,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书写,不满意的便果断撕掉扔掉,直至自己满意为止。他的这种劲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比如有时创作诗歌,为了一个字、一个词,他会反复查阅众多资料。晚年时,他依旧保持着随手记录的习惯,一张张小小的纸片,不断地推敲、琢磨、誊写,这既是他排解忧患、病痛的力量依托,也是他充满欢愉与诗意的人生况味体现。

在沈千帆先生30岁生日之际,沈鹏先生送给他一幅字,内容为“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此乃龚自珍《己亥杂诗》的集联,梁启超曾将其题赠给冰心。沈千帆先生在年轻时拿到这幅字,尚不能深刻理解其中深意。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他逐渐领悟,慢慢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心情不平静的时候,他常常会默念这两句诗。这两句诗,既寄托着沈鹏先生对孩子的深切期望与谆谆教诲,也是沈鹏先生一生事业、境界与智慧的生动写照。

文中素材来自江阴介居书院

0 阅读:0

爱生活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