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赤壁之战当中,主张投降的张昭,最后结局如何?

静心历史事 2025-01-18 16:30:54

赤壁之战过后,张昭又度过了将近三十年的时光。就其最终结局而言,实际上是挺不错的,最起码也算是得以善终啦。

然而与此同时,张昭的晚年可真是有意思极了!特别是他与孙权后来的关系,那简直是透着一股无厘头的味道呢。在孙权五十岁那年,居然下达命令,把当时都七十六岁高龄的张昭家里的大门给烧了。可事后呢,孙权还得亲自跑到张昭家门口去认错,恭恭敬敬地把张昭请回来上朝呢。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得从张昭他本人这儿开始讲起了。

东吴的张昭,其地位向来是极为超然的!想当年孙策在世期间,那可是对张昭极为看重且十分倚仗呢。甚至孙策都曾清清楚楚地表明过这样一番话:要是我如同齐桓公一般,那么张昭便相当于管仲啦!

在东吴集团创业期间,张昭可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长时间承担着东吴的内政相关事务。当孙策走到生命尽头之时,他把张昭与周瑜一同留给了孙权呢,让张昭主理内政方面的事宜,而由周瑜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

不得不说,在孙权接班之后,之所以能够逐渐将江山坐稳,全然得益于这俩人给予的大力支持。若没有他们在背后全力相助,孙权想要在接班后顺利掌控局面、稳坐江山,恐怕是极为困难的呢。

在赤壁之战前,张昭极力主张投降一事,实则并非因其不忠诚。要知道在当时那种局势之下,东吴集团取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相较而言,选择投降的话,反倒更有机会获取到更为可观的利益。

孙权对此情况一直心知肚明。即便在开战前夕,张昭极力主张投降,可孙权自始至终都未曾质疑过他的忠心。并且,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孙权还曾把领兵之事交由张昭负责,让其试着去接触军队方面的事宜。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孙权实际上始终是将张昭视作自己的老师。他们二者之间的这种关联,已然突破了大王与臣子间常规的那种关系范畴呢。

然而,伴着孙权年岁不断增长,此前的那种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如最初那般纯粹,而是开始有了不同以往的转变,那种原有的状态已然开始变了味道。

简而言之,待孙权年事渐长,便觉着自己已然成熟起来了。可在这时候,他上头还有一位仿若老师般的存在,每日里都要揪着他的耳朵对其进行各种提醒,如此这般,着实让孙权心里头厌烦得很呐!

特别是在孙权步入四十多岁以后,双方之间的关系就愈发显得极为奇特、怪异起来了。那种状态,仿佛与此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一种让人感觉颇为异样的情形呢。

张昭与孙权相比,年龄上要大出26岁,这岁数差距大得都能当孙权的爹了。并且,张昭在东吴有着极高的声望,孙权一直是把他当作师长来看待的。也正因如此,每逢张昭向孙权进谏的时候,那态度上可真是一点都不顾及孙权的面子。

就拿孙权来说吧,有一回他和众人畅饮,兴致高涨之际,放言非得喝到醉倒在水里才够尽兴。这话刚一出口,张昭便立刻甩袖离去,不过他也没走远,只是到外面坐上了马车。后来孙权派人将他请回,张昭把孙权好一通数落,还将其比作周王,孙权虚心接纳了意见,终止了酒宴,此事才算了结。

需明确的是,在当下这个阶段,孙权的年龄已然快要达到40岁啦!

除此之外,孙权对打猎一事甚是喜爱,尤其热衷于外出猎捕猛兽。每每听闻孙权这般行径,张昭都会前来,对着孙权好一番数落。孙权呢,也只是笑着听取这些意见,可一到事后,却仍旧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全然不顾之前的劝告。

公元225年,双方之间那原本就存在的微妙关系,确切地说,是那种微妙的裂痕,终于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不再有任何隐藏,就那样明晃晃地展露了出来。

这一年,东吴到了要任命一位新丞相的时候。彼时,众人皆推举张昭来担任此职,在大家看来,张昭仿佛就是这一职位当之无愧的唯一人选,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他来出任东吴的丞相一职呢。

然而,到了最后时刻,孙权做出的选择竟然是顾雍。

此次设相一事背后,孙权自是有着诸多考量,绝非仅凭个人喜好行事。而在这之后,张昭明显流露出失望之情。没过多久,张昭便径直选择告老还乡,把所有部属与军队一并交出,只盼着能回到家中安然享受晚年生活。

便是从这一时刻起,孙权与张昭之间的关系,愈发显得诡异起来了。此前或许还稍显正常,可自此之后,二人关系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且让人捉摸不透的纱幕,那种难以言明的诡异之感越发浓烈了。

张昭回到家中后,并未觉得有多失落。毕竟他身为文人,即便退了休,也不愁无事可做,这不,他径直去为《论语》撰写注解了。可孙权那边呢,没过多久便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儿了。

以前张昭身在朝堂之上时,孙权心里就觉着特别踏实,仿佛有了坚实的依靠一般。可如今呢,张昭已经退休离开了朝堂,孙权心里便总感觉空落落的,好似缺了点极为重要的东西似的。

在那之后,孙权别无他法,只得亲自前往张昭处赔礼道歉,甚至不惜屈膝下跪,恳请张昭能够原谅自己,并且盼望张昭能偶尔到朝堂之上履行上朝的职责。张昭经不住孙权这般软磨硬泡,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应允会偶尔到朝堂上去转一转。

公元232年的时候,公孙渊派人来到东吴,向孙权发出邀请,希望能和孙权携手一同对抗曹魏。孙权对这一邀请其实是持愿意的态度的,然而张昭却并不赞同此事。随后两人便争执起来,而且争吵的程度愈发激烈,到最后啊,两人面对面地吵着吵着,竟然都给气哭了!

更为荒唐的是,哪怕张昭都已经哭了,却仍旧未能阻拦住孙权派人去与公孙渊联络。于是在此之后,张昭又一次回到家中,从此不再前来上朝。而孙权得知这一情况后,大发雷霆,径直派人用土把张昭家的大门给封住了,还放话道:“你要是这会儿不出来,往后就别想再出来啦!”

紧接着,张昭也被气得不轻,只见他同样采取了极端的做法,从屋子里面弄来土,将大门严严实实地封了起来,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往后余生都不会再踏出家门一步啦!

事情还没就此了结呢!没过多久,孙权推行的辽东政策终究还是失败了。于是,孙权又一次派人去请张昭前来商议事宜。可这回张昭也较上劲了,不管旁人怎么劝说,就是不肯出来。这下孙权又火冒三丈了,居然直接下令让人放火烧张昭家的大门,想以此逼迫张昭出来。但张昭哪怕面对这种情况,也坚决不从,反倒让孙权没了辙。

最终,孙权实在是别无他法了,只得下达灭火的指令,而后还亲自前往张家门前“站岗受罚”一般地站着。待张昭瞧见了这一情景后,方才平息了心中的怒火,从屋内出来与孙权相见,接着便又开始继续参与朝会事宜了。

张昭的晚年,所过的正是这样的日子。那种日子的情形,便是张昭在其人生暮年所经历的状态,就如同前文所描述那般,他在晚年就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呢。

这好比一对父子,当儿子步入一定年纪后,一方面期望能得到父亲给予的关爱与建议,毕竟那份来自父亲的心意很重要。可另一方面呢,由于自己也已长大成人,又不愿父亲对自己过多干涉、指手画脚。然而要是父亲真的不再说自己了,心里反倒还会觉得不是滋味呢。

或许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男人至死都是少年”的那种情形了吧。

毋庸置疑,张昭的最终结局称得上很不错。在公元232年的时候,张昭已然81岁高龄,于此年溘然长逝。而在他离世之后,孙权给予了极高的礼遇,特地用最为隆重的“太牢之礼”来为他送行,足见孙权对其的敬重。

张昭到了晚年,生活过得并非平静无波,甚至可以说有点喧闹折腾。不过在生活的诸多事宜上,孙权对张昭那可真是关怀备至,方方面面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真的是无可挑剔呢。

也许,对于自幼就失去父亲的孙权而言,张昭在他心中所占据的位置,早已不单单是师长与臣子那么简单了。在很大程度上,孙权是把张昭当作自己的父辈来看待的。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