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们发现这种泄密事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操作方法。
根据北京日报3月28号当天早上发布的消息可以得知,一公司的保洁员居然利用职务的便利对外泄露国家机密,已经造成了重大泄密。
据了解,该单位的部分工作是采用外包的方式运营的。部分外包工作人员因为工作的需要可能长期要在该单位进行办公或者是协助开展专项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接触或者是知道重大秘密的机会。
这次的泄密人员姓段,此人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居然主动联系外部的间谍情报机关,取得联系之后,在对方的指派下,段某进入该公司从事保洁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此人利用保洁身份当掩护,通过工作方面的便利,采用盗取偷拍等方式对外部的间谍情报机关提供相应的信息。
这件事情被查出来之后,段某已经对外提供了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还有其他6项情报,已经造成了重大的泄密,严重危害到了我们的祖国安全。
网上资料非段某本人
通过这件事情,也使得我们对间谍的一些手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原来这些间谍人员,并不见得都是从事相关机密工作的人员,外部的间谍组织现在已经转变了思路,可以让一些有可能接触到相关单位或工作的边缘人员成为自己的谍报人员。
相比于核心的人员泄密,我认为类似保洁员这样的角色在秘密进行窃取工作的时候,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即便是单位发现了有情报泄露,在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怀疑到一个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的身上。毕竟在我们的常规思维中,保洁员学历不高,个人能力较弱,甚至一些机密级的信息或者是设备摆在对方的眼前,对方也不见得能够看得懂。所以反而形成了典型的“灯下黑”!
笔者认为,这次出现的这种恶劣的情况,同样为我们相关的单位敲响了警钟。尤其是针对一些外包工作的时候,如果单位的一些项目,技术或者是设备需要保密的话,应该直接杜绝外包人员的介入。从而尽最大可能的避免,类似的泄密事件的发生。
而值得注意的是,进入3月份,这已经不是我们第1次看到有关内部的谍报人员泄密相关消息了。
3月19号的时候,我们的观察者网就发布过类似的消息。刘某是某科研所的助理工程师,在工作期间自认为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没有得到重用和提拔,对工作单位怀恨在心,所以选择离职。在离职之前,此人私自通过拷贝、留存等手段获得了大量的涉密资料,当时刘某的想法就很明确,他知道这些资料是机密信息,知道对祖国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想通过这些资料卖给外部的间谍组织获取利益。
离职之后,此人炒股失败,债台高筑,面对人生低谷,想到了自己手中掌握的一些机密资料,最终铤而走险,萌生了投敌叛国,倒卖情报的邪念。
随后刘某主动与外部的间谍组织接触,随后,外部间谍组织摸清了刘某的心态,知道刘某急需要资金。通过一番操作,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刘某手中的机密材料。
这件事情,对我国的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导致某核心技术出现部分外泄的情况!刘某不知道的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的这种间谍行为很快就引起了我国相关单位的注意。随后经过调查之后,对此人进行了抓捕,最终,刘某因犯间谍罪,并且情节非常恶劣直接被判处死刑。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出现了两次这种严重泄密的恶劣情况,这让我们认识到了目前我国反泄密反间谍领域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外部的一些间谍组织,对于具体需要什么样的情报,有明显的针对性,对人性的掌控有很高的手段。所采取的方式,也呈现出更加的多样化。
面对这样的一个恶劣情况,笔者认为,全民提高反间谍的意识,是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我们只有团结起来,坚定的树立维护国家机密的决心,并且严格的约束自己相关的行为,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外部的谍报势力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可能得逞。
我有点没明白,机密文件,不是不能拷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