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小松果说影视 2025-03-18 11:02:32

2007年3月23号,毛主席的小儿子毛岸青因为心脏病突然走了。他老人家走后,毛岸青就是家里唯一还在的儿子了。所以,毛岸青一走,不光是他的亲姐姐李敏、亲妹妹李讷,还有嫂子刘思齐,就连首都的好多人都来送别,加起来有好几千人呢。

快不行的时候,毛岸青老会梦到自己的哥哥,梦里总和哥哥一块儿溜达。除了工作那点事儿,毛岸青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想念妈妈、爸爸,还有哥哥。

每年,他都会和老婆一起回到板仓老家,去祭奠杨开慧。毛岸青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死后能和母亲葬一块儿。他去世后第二年,老婆邵华也因为生病走了。后来,他俩的骨灰被一起安放到了杨开慧烈士陵园。这么一来,过了七十多年后,他总算是又回到了母亲身旁。

【领袖之子,半生坎坷】

2007年三月底那会儿,毛岸青感觉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突然跟一直陪在身边的老婆聊起了韶山,还提到了他的堂弟毛岸平。

在毛岸青眼里,老爸这辈子全搭给了祖国和老百姓,他真的太了不起了,让儿子打心底里佩服。说到让他觉得亲情暖洋洋的,除了小时候的妈,就是那个跟他一起熬过最苦日子的兄长。这位大人物的儿子活着的时候特别低调,从没在媒体上露过脸。但他这辈子遭的罪,可不比大哥毛岸英少,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追悼会现场,有个老爷子跟毛岸青长得特别像,大家伙儿都瞅着他,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哪位啊?这时候,毛岸青的媳妇儿邵华,已经哭得不行了,她硬撑着伤心,走过来给大家说明了真相。

没想到他就是毛岸平,他俩这堂兄弟俩上次见面已经是十年前的事儿了。

在毛岸青的告别仪式现场,邵华碰到了长沙县来的朋友们,那感觉就像见到自家人,眼泪止不住地流。她讲道,岸青在世时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能回到板仓,回到母亲身旁,和亲人们待在一起。这里埋着外公外婆,还有思想进步的舅舅,以及英勇牺牲的杨展烈士……这番话一说,在场的人全都泣不成声。

没想到,仅仅过去一年,比毛岸青小了十五岁的邵华,也跟着他走了。在给他们俩举行骨灰安葬的时候,毛新宇真心地跟父母说,他已经替他们实现了最后的心愿,把他们带回到了开慧奶奶那儿。

他身为大人物的孩子,小时候吃的苦头真是咱们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但这些苦头啊,反倒锻炼了他的心性。跟他的哥哥毛岸英比起来,他性格上更内敛、不张扬,但他一直都在默默付出,从没停过。

他这辈子最想念的就是老妈和老哥。毛岸青和老哥小时候是咋过的,还有主席在他长大过程中到底起了啥作用呢?

毛岸青小时候,他爸爸毛主席就特别忙。三岁那年,他有了个弟弟叫毛岸龙,可那时候革命情况越来越糟糕。蒋介石搞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受到了严重打击。为了保存实力,共产党的活动都悄悄转到了地下。

这一年,小毛岸青来到了这个世界,体验了不长但珍贵的家庭温暖。他跟老爸毛主席、老妈杨开慧,还有大哥毛岸英,在上海武昌共筑了一个充满爱的窝。

在那张很有名的照片上,小毛岸青被包在襁褓里,紧紧挨着妈妈杨开慧,哥哥毛岸英就站在旁边。那浓浓的亲情,就算隔着照片和时间,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真的很打动人心。虽然这张照片里,爸爸毛主席没在场,但它依然很宝贵。

毛岸青还在婴儿时期,他老爸毛泽东就因为要去参加国民党的全国大会,和杨开慧母子俩分开了。从那以后,夫妻俩有很长时间都没能在一起。

毛主席琢磨着,要不把娘儿四个送回板仓,也就是杨开慧老妈的家里头。要是还留在革命的最前头,他们母子几个实在是太不安全了。经过这回共产党人的流血牺牲,毛主席心里头明白了,想要革命成功,就必须得有枪杆子,手里头得握着自个儿的军队。

接着,他动手拉起一支队伍,准备秋天发动起义。那时候,毛主席忙得都没时间管家里和孩子了。杨开慧在板仓那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悄悄进行地下工作。他们俩都在为更美好的未来使劲儿呢。

但是,那次分别后,毛主席就再也没能和杨开慧见面。1930年的时候,反动派的武装力量出一千块大洋要抓毛主席的老婆杨开慧。有一天晚上,反动派的人突然闯进杨家,把杨开慧和她的儿子毛岸英都给带走了。

敌人威胁杨开慧,告诉她加入共产党是违法的,还劝她,只要她宣布脱离共产党,她和孩子们就能保住平安。

这时候,杨开慧她爹杨昌济老先生已经不在了,但他的老朋友章士钊、蔡元培这些人一听到杨开慧的事儿,马上就动手帮忙救人。

敌人起初盘算着,要是能让毛主席的夫人低头,那效果可比千万人投降还强,于是他们让杨开慧在牢里过了几天安稳日子,想让她改变主意。但杨开慧立场铁硬,敌人的恐吓和诱惑对她来说根本没用。

他们换了个讲法,说杀掉毛主席的老婆能让共产党更害怕。1930年11月,杨开慧被粗麻绳紧紧绑住,押着往刑场走。简单宣判几句后,又在城里大大咧咧地绕了一圈,让大伙看了一个多小时热闹,最后才被带到了识字岭刑场。

杨开慧心里明白,自己离死不远了。但革命嘛,总得有人先走一步,她为心中的信念而死,觉得死得有价值。所以,她一路上都挺淡定。挨了两枪后,敌人给她松了绑,可杨开慧还是痛苦地挣扎了好久,生命并没有立马离她而去。

等敌人过来补上那致命第三枪时,她已经在地上挖出了两个深坑,身旁的一大片荒草都被她的鲜血浸透了。

毛主席心里一直放不下杨开慧的牺牲,觉得特别对不起她。新中国成立后,他给老朋友送诗时还提到:“我丢了心爱的杨,你也没了柳。”这里的“心爱的杨”就是说的杨开慧。大家那会儿拼尽全力去救她,可最后还是没能留住。还好,后来我们把毛岸英接了回来。

杨开慧被抓的那天,恰巧是毛岸英的生日。那时候,毛岸英虽然才八岁,但妈妈被关在牢里的事儿,他也开始模模糊糊地明白了些。从那以后,他心里头就对那些敌人种下了深深的怨恨。

人生无常,谁能想到,毛主席和毛岸青父子这一分开,居然就过去了整整20年。

党的秘密工作者开始行动,他们偷偷把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写的信,传给了杨开慧的嫂子。毛泽民呢,其实也是我党在上海秘密工作的一员。他听到杨开慧的不幸消息后,知道她的三个孩子现在处境很危险,就想着赶紧把孩子接到上海来。

杨家人心里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有限,要是能让那几个孩子回到中共那边,或者是回到他们老爸身边,那肯定是最妥当的办法了。

在上海,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兄弟被安排进了中共地下党安排的上海大同幼儿园。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大家细心的照料,暂时躲开了外面战乱的纷扰。

大同幼儿园是借宋庆龄的名字来办的,其实就是我们党为了安顿那些中共党员或者烈士留在上海的小孩。那块门牌还是宋庆龄亲手题的呢,主要是想避开国民党的搜查。管理这个幼儿园的董建吾,明面上是个教堂牧师,暗地里也是我们党的秘密工作者。

现在幼儿园里已经有了澎湃、蔡和森等人的小朋友,照顾这些小朋友的,都是地下工作者的家里人,像董建吾的老婆郑兰芳就在其中。按道理讲,这个地方对那三个孩子来说应该是最保险的。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原本大家以为那个幼稚园是个安全的藏身之地,结果顾顺章一变节,那地方立马就暴露了。没办法,幼稚园只好匆匆解散了。

那段时间,哥俩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过得特别艰难。没有固定的地方住,只能靠着乞讨生活。而且,他们还老被巡捕和警察追赶、挨打。毛岸青就是因为被外国巡捕打了一顿,脑袋受了伤,留下了病根,这病根几乎伴随了他一辈子。

后来,党组织找到了那两兄弟并救了他们出来,那时候他们已经受了不少伤。虽然毛岸青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但他却从没享过一天的福。

【两兄弟的苏联之行】

那时候国内局势动荡,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展开了残酷迫害,董建吾打算安排毛岸青兄弟俩去苏联学习,顺便避避风头。

张学良掏了钱,让手下一块跟着,他们先是跑到法国巴黎,在那儿把去苏联要办的签证给搞定了,之后才动身去了苏联。

在巴黎法国逗留的日子里,毛岸青和他兄弟一直努力学俄语。后来,他们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援手,顺利踏进了苏联的大门。

1937年那会儿,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在上海地下党的协助下,通过张学良那边的关系,漂洋过海,去到了比较安稳的苏联。

毛岸青受到了苏联党和广大民众的深切关心与帮助,还有共产国际的支持。在苏联的国际儿童院里,跟毛岸青一起念书的,大多是各国革命头头的孩子和那些烈士留下的孤儿,但像他这样身世波折的孩子,真的是一个都没有。

1938年的时候,毛主席意外地从一位从苏联回来的同志那儿,拿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照片,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真是没法说。接着,他就给俩孩子写了封信,让正好要去苏联处理事务的同志给捎过去。作为一位父亲,毛主席心里装着的是整个祖国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他把个人的小家庭放在了一边,和亲爱的老婆孩子分开了好长时间。

1946年那会儿,毛岸英抢先一步回到了延安,毛主席亲自跑到机场去接他,父子俩一见面,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那时候,毛岸青还在苏联深造呢。毛岸英手里头拿着毛岸青给老爸写的信,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完信,心里头那个美呀,立马也给毛岸青回了封家信。

“看到你哥哥,就像看到了你”,这句话简单直白,满含深情。毛主席虽然没法天天和儿子们待在一起,手把手教导,但他对儿子们的爱一点没少。

一年后,毛岸青完成学业回到了祖国。毛主席心里头那个急啊,特别想见这个多年没见的儿子。但他还是硬压下那份思念,让毛岸青先去克山县搞土改。他说,这样能让儿子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脚踏实地地在中国大地上干点实事,好好了解中国的革命和实际情况。

在克山县,毛岸青运用了他在苏联学到的集体农庄那套方法,主动带着农民们搞合作,一起解决生产上的难题。那时候,他整天和农民混在一起,一块儿下地干活,吃饭睡觉都在一起。这样一来,他和乡亲们的关系亲近多了,宣传工作也跟着顺利了不少。

毛岸青一直卖力地推广和助力,克山县的农村互助活动很快就搞得风生水起。

在西北农村体验生活那会儿,毛主席跟当地的同志们特意叮嘱,千万别把毛岸青的真实身份说出去。毛主席这么做,就是想让毛岸青真刀真枪地锻炼一番,亲眼看看真实的农村和中国是怎么样的。他对儿子的这份爱,真的是深沉得很。

土改完成后,毛岸青又在克山多待了五个月。等他回家时,全身爬满了虱子,衣服被子都得先拿给贺妈妈用开水煮过才能继续用。长征那会儿,大家管虱子叫“革命虫”,想来毛家人看到他这样,心里头可能还会觉得有那么点骄傲呢。

1949年春天时候,毛岸青跑到北平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见到了他好久没见的老爹毛泽东。这么多年没见,父子俩这回可算是见上面了!

【喜结连理】

1949年,毛岸青回到了北京,他去了中宣部工作,主要任务是翻译俄文。他对待工作特别认真,总是努力干好每一件事,也因此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毛岸青工作上挺顺溜的,可感情这事吧,一直没啥进展。毛主席跟他掏心掏肺地说:“你找另一半的时候,别提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就说你是个从农村出来的,干俄语翻译的普通人。”老爸这番开导和催促,毛岸青心里头豁然开朗了不少。

毛岸青的父亲作为领导,自然是有人关心他的婚姻大事,而他身边的人也没少为毛岸青的感情生活操心。记得毛岸青从苏联回到旅大,就是现在的大连,在那休养期间,旅大市委的领导就给他安排了一位挺出色的女护士来照料。他们的意思是,两个人相处久了,说不定就能生出情愫,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不过,毛岸青跟那位女护士一起待了两个多月,每天见面,但两人的关系还是没啥大进展,既不冷淡也不热乎。旁边的人看着都挺着急,可这事儿毕竟得他们自己决定。后来,有个人的到来,让这一切都变了样。

1949年的时候,邵华的亲姐姐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而毛岸英是毛岸青的兄长。转眼到了1960年,邵华在大学念书期间,因为身体不太好,就去了大连休养。巧的是,毛岸青那会儿也在大连。他们碰了好几次面,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变得挺熟悉了。

张文秋,也就是邵华她妈,心里琢磨着能和毛主席家再结亲家,就跟毛主席提了这茬。毛主席心里也挺乐意,就找了个机会,随便问问儿子:“你觉得你嫂子的妹妹咋样?”没想到这一问,正说到毛岸青心坎里去了。

毛岸青早就喜欢上了邵华,后来他们互相写了几封信。有了毛主席的同意,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办了婚礼,这两家人算是结成了更加紧密的亲戚关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