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新中国成立时的上将,王建安被分配去给韩先楚当副手,但韩将军丝毫不留情面,直接给回绝了。
1972年那会儿,王建安上将又回来上任了。本来呢,总政治部打算安排他去福州军区做个副司令,但没想到的是,当时福州军区的司令韩先楚却不乐意让他过去。
田维新管分配任务,看他不同意,干脆就提到了周总理。
那么,田维新为啥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呢?韩先楚为啥就是不肯接手王建安呢?莫非他们之间有啥误会或者矛盾?
1950年3月5号,大家都叫他“旋风司令”的韩先楚,他亲自带着40军去海南岛打仗。短短不到俩月,就把海南岛给解放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海上攻击行动,韩先楚在这次行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指挥角色。
比如说,他主张用快速行动来对付敌人的迟缓,下大力气提升40军的备战和训练水平。他亲自跑到前线,指挥40军进行了两次秘密渡河作战,最终顺利地把3万3千多国民党军给打败了。
那年6月份,朝鲜那边打起来了,国际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好紧张。没过多久,也就一个月左右,美国找了个理由,说是要平衡大陆的力量,然后就让他们的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
这会儿,海南岛战役胜利的喜悦还没过去俩月呢。要是咱们再慢半拍,海南岛说不定就成了第二个台湾那样,局势就难搞了。
到了10月份,韩先楚就跟着彭老总,一起去了朝鲜指挥打仗。
那段时间,他直接去了38军那里,带着部队成功包围并歼灭了好多联合国军,赢得了第二次战役的大胜。所以,38军后来有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万岁军”。
抗美援朝打赢后,韩先楚这个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不顾身体有病,还是坚持回了国。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出力。
1957年的时候,毛主席对韩先楚在解放海南岛时的那股子果敢劲儿特别赞赏,于是就点了他来当福州军区的司令,主要就是想让台湾那边儿看看,咱们有厉害的人在呢。
韩先楚这位“疾风猛将”一到福州,还是咱们的开国上将呢,福州老百姓心里头可就踏实多了。
那时候,海峡两边局势紧张,蒋介石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反攻大陆。韩先楚呢,为了随时能应对台湾那边的军队,就一个劲儿地加强军区部队的训练,想让战士们的打仗本事更上一层楼。这么一来,他在军区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他带着福州军区,大家心往一处使,各级头头和韩先楚走得越来越近,经常凑一块儿琢磨怎么让战士们的打仗本事更上一层楼。
1972年的时候,韩先楚已经在福州埋头苦干了整整15个年头,把军区的事务打理得头头是道。就在这时,总参政治部的二把手田维新找上门来了。
简单聊了几句后,田维新就说明了他们这次来的原因。他希望能让福州军区接纳王建安上将,去韩先楚那里当个副司令。
韩先楚一听这话,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想都没多想就直接回绝了。
田维新在去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底,就算被拒绝也没关系。他事先跟周总理打过招呼,要是韩先楚不点头,就请韩先楚直接找总理聊聊。
真没料到,田维新连周总理都搬出来了,可韩先楚还是不买账,他直接说:“就算见了总理,那些难题还是照样摆在那儿。”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啥韩先楚不愿意要王建安上将呢?
中央决定派王建安上将前往福州担任副司令员一职,可出乎意料的是,司令员韩先楚干脆地回绝了这一安排。
1972年的时候,中央打算给一些老同志重新安排岗位,原本是打算让王建安去福州军区,给韩先楚打下手。但韩先楚那边说有些难处,就把这事儿给婉拒了。
他俩都是国家刚建立时的上将,可在职位上,一个是正的,另一个却是副的,这到底是咋回事呢?韩先楚提到的难题究竟是啥?
论起革命的老资格,王建安在1927年就加入了党,还参与了有名的黄麻起义,这可比韩先楚还早一些。
他俩先后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一个在红四军,另一个在红25军,各自带领队伍打仗。
抗战那会儿,王建安主要负责山东的战事,而韩先楚呢,他在晋冀豫那块儿忙着建立抗日根据地。
到了打解放战那会儿,王建安已经升为了兵团副头头,韩先楚呢,则是纵队的大司令,他们俩一个是领导,一个是被领导的。
那段时间,王建安接到命令,带着五个纵队去打淮海战役,最终成功地把国民党的黄伯韬兵团给打垮了。另一边,韩先楚在辽沈战役里头,领着东北联军第三纵队奋勇杀敌,因此赢得了“旋风部队”的名头。
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当上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副司令,同时还管着第19兵团,去了朝鲜打仗。而王建安呢,他是在1952年带着队伍去的朝鲜,那时候他担任的是第九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这样一来,他们俩就成了平起平坐的级别了。
抗美援朝打赢后,他俩因为生病,一个接一个地回了国调养身体。后来,在1955年的时候,他俩还一起参加了授衔大典。
这次授衔的事儿吧,王建安因为手头没具体活儿干,军衔这事儿就给搁置了。反观韩先楚,那是毛主席亲自拍板,从中将里头挑出来,给升成了开国上将。
1956年的时候,王建安被安排去了沈阳军区,当上了副司令,跟杨得志一起工作。后来,彭德怀看重他,推荐他,最后他就被评为了上将军衔。
1961年的时候,王建安被调到了济南军区当副司令员。可刚上任没多久,他就摊上事儿了,只能待在家里,没啥事可做。
很明显,建国前,王建安是个既能打仗又能管政的全才。他军事才能出众,在革命战争那会儿,多次带领队伍上阵杀敌,赢得了不少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他大多时候担任的都是副手的角色,但他从不抱怨,对职位的高低完全不放在心上,仍然冲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努力干活。
1972年,他和一群在特殊时期受影响的老干部被中央重新启用,给他们统一分配了新的工作岗位。
政治部二把手田维新找王建安聊天,问他对工作怎么打算,王建安回答说:我都听上面的安排。
田维新听后心里头那叫一个佩服,像这样经历过无数风雨的革命老将,地位那么高,却一点架子都没有,还特别平易近人,真是太难得了。
因为有一百多位将领申请复职,田维新几乎把各大军区的司令都问了个遍,慢慢把这些将领安排妥当。可奇怪的是,像王建安这种开国上将,竟然没有哪个军区肯收留他。
田维新这下可真犯难了,到最后没辙了,只能去找周总理问问办法。
周总理很能体谅各大军区不愿接纳王建安的情况。毕竟,现在坐镇军区的司令们,大多都曾是王建安的昔日部下,让他们给老领导发号施令,心里多少都有些犯怵。
最后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周总理觉得,可能韩先楚会愿意接纳王建安。韩先楚这个人啊,心胸开阔,从不和人计较,是个能容人的人。
大家都觉得,韩先楚的为人和做事方式,肯定能让他和王建安这对上下级相处得很融洽。
可田维新压根儿没想到,韩先楚会直接一口回绝。问他为啥,韩先楚就道出了自己的苦衷。
其实,韩先楚所在的福州军区,除了他自己,上面已经决定让另一位开国上将担任副司令的职位了。
要是再多一个,那就是有三个开国上将了,这对韩先楚管理军区来说,可真是个大难题。
在王建安调任福州军区之前,还有哪些将领被分派到了那里呢?
以前的老领导突然变成了自己的下手,这让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感觉压力山大,他心里头真不愿意王建安上将来做自己的副司令。
1972年的时候,韩先楚听到风声,说上头想让王建安给他当帮手,他脸上立马有点难看了,直接就给回绝了。可负责调配这事儿的田维新却跟他说:“你要是不答应,总理那边可得亲自找你聊聊了。”
韩先楚无奈地笑了笑,不是他推辞,实在是福州军区那边已经安排了两位开国上将,要是再多加一个,管理上肯定会乱套。就算是跟总理当面说,那些难题也还是摆在那儿,躲不掉的。
为啥福州军区会有两位开国大将坐镇呢?王建安大将后来到哪去了?
说起来,韩先楚在王建安之前,就已经收了一位很厉害的开国上将,那人就是勇猛无比的陈再道将军。
陈再道一开始是武汉军区的头儿,也管过河南军区。他投身革命啊,比韩先楚还早一点儿。他们俩在晋冀豫那一块儿,一起打过鬼子。
不过,由于某些情况,陈再道在1967年的时候被撤了职。但后面经过调查,发现他其实啥事儿没有,所以就得给他恢复原来的职位。
但那时候,各大军区的人员都已经满编了。想想福州军区,它跟台湾就隔了个海,这地理位置,战略上可太关键了。
后来,中央管人事调配的田维新去找了韩先楚,本以为得费番口舌劝劝他,可没想到韩先楚一口就答应了,“旋风司令”还真是痛快。
因此,当其他军区都婉拒了王建安上将的调动时,田维新转头去找了韩先楚。但这次,韩先楚直接给回绝了。
王建安和陈再道在革命道路上走过的历程其实差不多长,他作为一位老前辈,跟其中一个人多聊聊、多沟通还是挺顺畅的。但要是一下跟两个人同时打交道,工作起来就显得有点棘手了。
田维新感觉挺棘手的,可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于是就请周总理出面,跟韩先楚聊聊,帮他做做思想工作。
最终,经过周总理的一番好言相劝,韩先楚还是硬着头皮,把王建安上将给接下了。
真没想到,转眼间又是一个月过去,福州军区那边,老政委到了退役的时候,于是上面就安排李志民上将接了他的班,当上了新的政委。
这么一来,一个地方军区竟然同时有了4位开国上将坐镇,这可是新中国成立后头一遭。
福州军区在四位开国大将的引领下,军队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加稳固了。
同时呢,对岸的台湾也变得老实多了,咱们的措施那真是相当管用,震得住场子。
尽管王建安的工作安排遇到了一点小插曲,但他本人并不往心里去,跟性格直率的韩先楚特别处得来。
剩下的两位将军都特别正直,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严格按照党的原则来,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1973年那会儿,各大军区进行了大调整,结果就是有4位将军陆陆续续离开了福州军区,去了别的地方。
他们离开后,福州军区迎来了几位大名鼎鼎的将军坐镇,像皮定均中将、杨成武上将以及江拥辉少将都来到了这里。
江拥辉离开后,福州军区就完成了它的任务,并进了南京军区里头。
现在,福州军区已经成为了过去,不过福州的老百姓们一直都没忘,那几位将领的英勇故事。这些事迹,就像刻在心里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关于这事儿,大家有啥看法?快来评论区聊聊,分享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