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好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功能异常或者患有各种心脏疾病,比如心血管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瓣膜病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75f06182cfe980a445d02f199ce644.jpg)
不管是哪一种心脏病,最终都会因心功能不全而引起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比如头晕乏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水肿、活动耐力下降等。
那什么是心功能不全呢?
它指的是因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生理需求,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那么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家如何进行活动?这要与患者的心功能级别有关,需要格外的谨慎,以下总结心脏不好的人群在家适合的运动方式及注意事项:
1.对于心脏不好的人群,居家运动的开始,最好咨询医生或心脏康复专家,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在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喜好,心功能的级别,家庭的条件,听从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运动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01b5abdcd6a540314e461275a1a64b.jpg)
2.心脏不好的人群任何时候都要避免剧烈运动,快速、紧张和用力,避免过度疲劳和对心脏造成过度负担。
3.建议有氧运动,如饭后散步、打太极拳等低强度的运动,活动量循序渐进,可适当进展为骑自行车、慢跑等,因为运动可以增加心肺的功能,扩张外周血管,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心脏泵力能力。
4.活动量及活动强度一定要循序渐进,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可以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从低强度逐渐过渡到中等强度。建议规律运动,每周3~5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4277104e47e6cf8ca7fc32b91dd24fe.jpg)
5.心脏不好的人群运动前后最好监测血压、心率的情况,如有条件,在运动中最好也有心率的监测。要求运动后心率<115次/分,或者不超过休息时心率20次/分为宜。若心率、血压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帮助。
6.运动中增快的心率要在休息30分钟内恢复为好,如果不能恢复,即使运动中没有出现胸闷气促、乏力等不适情况,也应判定运动强度过大,需要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
7.每周可适当增加一些轻柔的力量训练,比如使用哑铃、杠铃或器械进行小重量、多次数的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但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92c86a3ddc9968e2cf8c0c35f03c6f.jpg)
8.日常也要增加平衡的训练,可以通过单脚站立、走平衡木等方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尤其适用于老年心脏病患者。
9.心脏不好的人群对自己也应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所评估,不能盲目运动。如果在运动期间出现胸闷、胸痛、出汗、心慌或心悸等心脏不适感,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观察,若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
10.运动时最好避开太冷或太热的时间段,容易引起身体不适,也不要独自去偏僻的地方,应与人结伴同行,并带好相应的食物和水,以防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得到救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0d9c34b43dc0e74d5339d3079530e5.jpg)
11.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运动中避免“争强好胜”的心态,情绪激动会易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甚至增加猝死可能。运动是为了身体健康,不是为了争输赢。
心脏不好的人群在恢复期不是一动不能动的,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里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运动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和易疲劳性,对稳定病情及延缓疾病的进展都非常有帮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d5bdebd4743f76ee57fad885b460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