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身边的医生朋友孟牛安。
抽动症的根本,是 “肝风内动,脾失健运”。
肝主风,若肝风妄动,则肢体抽动;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筋脉,亦会引发抽动。且肝与脾相互影响,脾虚则肝旺,肝旺又易克脾土,导致抽动症状反复出现所以孩子表现为频繁眨眼、挤眉、皱眉、耸鼻、咧嘴、撅嘴、点头、清嗓子、发声音等情况。

简单说就是脏腑功能失衡所致,主要涉及肝、脾两脏。既然是肝风与脾虚的问题,那么简单的思路就是给孩子平肝息风、健脾养血。
家长问我冬天可以给孩子做什么食疗方?
最近门诊满是咳嗽的声音,秋冬比较干燥,孩子经常咳嗽感冒。
感冒可能会加重抽动症症状,因为感冒使身体应激,引发炎症反应,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同时服用的药物也可能产生刺激。
前两天说过甘蔗水,适合补脾胃,那么对于肝肾阴虚、脾胃虚弱、容易感冒的孩子,冬天煮山药豆更适合。

今天分享几个搭配:
1.山药豆煮红枣
材料准备:山药豆 100 克、红枣 10 颗。

制作方法:山药豆洗净,红枣去核。将两者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大火煮沸,然后小火慢炖 40 - 50 分钟,直至山药豆煮软,汤汁变得浓稠。
功效与适用人群:山药豆可滋肾健脾,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组合煮水适合抽动症患儿中存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且抽动较为频繁的情况。通过补脾胃、益气血,增强患儿体质,稳定身体内环境,从而对抽动症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改善患儿因身体不适导致的情绪波动。
2.山药豆煮莲子
材料准备:山药豆 100 克、莲子 50 克、少量冰糖(可根据口味添加)。

制作方法:山药豆洗净,莲子去心后洗净。把它们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 40 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后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与适用人群:山药豆滋肾健脾,莲子益肾涩精、养心安神。对于抽动症伴有肾虚精亏、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睡眠障碍的患儿较为适用。能够在补益肾脏和脾胃的同时,宁心安神,有助于减少抽动发作次数,提高患儿的专注力和睡眠质量。
3.山药豆煮桂圆
材料准备:山药豆 100 克、桂圆肉 30 克。

制作方法:山药豆洗净,与桂圆肉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煮 25 - 35 分钟,直至山药豆熟烂,汤汁有一定的甜度和浓稠度。
功效与适用人群:山药豆健脾滋肾,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抽动症患儿有脾胃虚弱、心血不足、畏寒怕冷且抽动症状在劳累或情绪变化时加重的情况。通过补脾胃、养心血,增强患儿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和情绪稳定性,进而减轻抽动症的表现,促进患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恢复。
案例
之前有个小患者,7 岁的小男孩,因为频繁眨眼、咧嘴、耸肩,肢体时有抽动,检查后确诊了抽动症。家长说,孩子情绪极不稳定,常常莫名烦躁,有时又会突然哭闹。
行为难以自控,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时易起冲突,饮食上挑食严重,偏爱甜食与油炸食品,入睡困难且多梦,多汗。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错误率高,记忆力差,还经常感冒发烧。
刻诊:面色潮红,形体偏瘦,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为肝风内动、脾虚失养,根据他的情况开方,以平肝息风、健脾养血、宁心安神为主。
组成:钩藤、天麻、僵蚕、蝉蜕、白术、茯苓、山药、白芍、当归、酸枣仁、柏子仁等。

叮嘱家长 3 件事:
1、调整饮食结构,甜腻、油炸食物不能再吃了;
2、日常教养要耐心温和,避免过度斥责;
3、日常可以煮山药豆红枣粥,帮助健脾养血,宁心安神。
结果如何?
一个月后初见成效,患儿饮食睡眠有所改善,情绪波动减小,抽动频率明显降低。
继续调理,根据孩子恢复情况不断调整用药,几个月后,孩子抽动症状基本消失,情绪稳定,注意力较之前集中,与同学相处也融洽了许多。

辩证分析:
患儿面色潮红,形体消瘦,舌尖红。这些表现提示体内有热象且气血不足。
平时偏好甜腻、油炸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虚,抵抗力下降故而常生病感冒。脉弦细,弦脉主肝病,细脉主虚证,进一步佐证了肝风内动、脾虚失养的诊断。
方中钩藤、天麻、僵蚕、蝉蜕平肝息风,止痉安神;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白芍、当归养血柔肝;酸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提升患儿睡眠质量与专注力。
全方共奏平肝息风、健脾养血、宁心安神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