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顶嘴孩子,学会一个战术就够了:乌鸦定律

兰妈谈育儿 2025-04-24 18:27:04

文/兰妈谈育儿

听过这样一句话:恐吓带来的教育只会让孩子一时听话,换来的却是孩子一生的“内伤”

这句话,立马就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例子:

有一个5、6岁左右大的小男孩,不小心把妈妈刚买的奶茶打翻了,妈妈当场就炸了

当时,妈妈第一反应也是指着孩子怒吼:“哎呀,你怎么回事呀,怎么那么笨啊,连奶茶都拿不住,你看看你能干什么,还能干什么”

连续的问责,当时我听了都一激灵,男孩更是吓得浑身发抖,只是望着妈妈发呆,连眼泪都硬生生地憋着不敢掉

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恐吓式教育

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教育形式,当我们脱口而出的时候会给我们孩子留下怎样的心理感受呢

听一个网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小时候讨厌暴躁的大人,长大后又讨厌自己成了暴躁的大人”

网上看到一个12秒视频,视频里也是一个看起年龄只有4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帮妈妈把面粉抬到院子里晾晒

也不知道是走得太急, 还是没调整好姿势,男孩一个踉跄没站稳,直接摔了个大跟头

面粉呢,也随着男孩的摔倒,直溜溜地撒了一地,白花花的面粉更撒了孩子一身

男孩惊恐地顶着满身面粉站起来,被妈妈训斥一顿后站在原地不敢挪动

到了晚上,他偷偷跑到院子里复盘,不停地模仿白天是怎么摔倒的

...

其实,孩子的内心是自责又自卑的,大概从摔倒的那一刻开始,内心的极其不自信,还有被妈妈责怪的自责感,都会导致他未来都不会有勇气再帮妈妈做什么了

记得兰妈以前就是这样,妈妈早逝、爸爸又常年在外打工,每年都是被寄养在不同亲戚家中

为了不给亲戚找麻烦,兰妈也是有活儿抢着干,谁干什么就抢着去帮忙

可那时候年纪小,劳动能力又差,有一次搬桌子扫地把大伯母家的暖水壶打碎,心里愧疚感一直蔓延至今

特别是听到大伯母一直唉声叹气的声音,心里更是难受极了

再后来,为了避免惹麻烦,兰妈就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事事抢着干,在我的心目中也敏感地觉得:“即便被误会人太懒,也不要充当勤快的大好人”

这就是从小不被包容、不被认可的心理阴影,小时候没过去的坎儿,长大后也照样过不去

所以,孩子叛逆、顶嘴、甚至犯错还摔门躲房间,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自此认定孩子是一个坏小孩,也拿坏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这些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继续变得糟糕的根本原因,不想把孩子养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自卑胆怯,那家长就要学会一个新的教娃战术:乌鸦定律

所谓的乌鸦定律,就是指一个人若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那就会一直深陷问题中走不出

而一个人最大问题,也是总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从不会反思自己,还总把不顺心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都归咎于别人

成年人如此,教育好孩子这件事也不例外

一个成熟的家长,在面对孩子叛逆反抗的时候从来不是只顾着焦躁、抱怨,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反省自己的态度,才能把孩子重新拉回来

比如,以下几个有关乌鸦定律的实操方法,就可以有效破解亲子之间的矛盾与争吵:

01

如果情绪很差

那就给自己“10秒钟”情绪缓冲

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孩子伤害究竟有多大?一则视频道出了真相

视频中,是六个犯罪少年,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糟糕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而总结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兰妈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经常被父母语言暴力

有些家长说:“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猪都比你强”

还有些家长说:“你能玩吗?刚开始就考了这么点分,后面怕是次次都要做班上的垫底生”

其中,有个叫张强的16岁孩子,他自述说

“在我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分开了,妈妈每天骂我,骂我是个拖油瓶,把对爸爸的恨发泄在我身上,还总骂我是废物,她从来就没有夸过我,印象中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

讲真的,一个经常在被打压、责骂、甚至语言暴力下成长的孩子,心态若崩了,成长又岂会好多少呢

所以,好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一定要具备及时调解情绪的能力

当然了,人无完人,也没有人能做到绝对性的完美,唯有在情绪很差的时候学会调整状态

比如,“10秒钟”情绪缓冲就可以有效防止情绪恶化

我们借助乌鸦定律要做的就是:

1、换个环境,去房间播放一首音乐,或者去厨房倒杯水喝

2、心理默念:“孩子只是情绪差了而已,不要生气,等情绪好点了再沟通”

3、洗澡冲凉,生理降温可以有效减少心里烦躁,也能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负面情绪

如此,当我们有了“10秒钟”的情绪缓冲后,大脑就会恢复理性,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在巧妙转接下重新上线

02

如果成绩很差

那就帮孩子找回学习的自信与方向

看过一句话,至今给我的感触都很深:

“哪怕孩子成绩垫底,哪怕连老师都觉得他很糟糕,你也一定不要放弃他,每个孩子也都有被挽救的可能”

一个男孩,面对学习的一再滑落,他崩溃地说:“太难了,爸爸,我还是去卖煎饼吧”

老师也当着爸爸的面下定论说:“这孩子就这样,没救了,他就这样了”

好在面对老师的咄咄逼人,孩子成绩太差的事实面前,爸爸依然没有崩溃动摇,而是直接问老师“初一结束,我儿子名次考到多少,学校才不会开除他”

当时,教导主任给出的答案是:“班级前十”

爸爸也爽快地答应说:“好,但我要说的是年级前十”

对于这一幕,很多人都觉得这位爸爸在吹牛、放大话,甚至连妈妈得知这件事后,也当着儿子的面讽刺说:“还年级前十,你咋不上天呢?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了一张年级前十的脸了吗”

对此,爸爸完全不认可,直接和妈妈吵起来:“年级前十应该是什么脸?批评孩子可以,但你不能当众羞辱他,这个世界上也没有比【我是为孩子好】更恐怖的借口,那我们为什么不对着镜子臭骂自己两小时呢”

紧接着,爸爸又对儿子说:“记住人生就像射箭,学习就是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那每天拉弓就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现在要做的也是给自己立一个目标,一个你觉得可以实现的目标,然后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就这样,在爸爸的有效引导和鼓励下,男孩最终不负期待真的考进了年级前十

与此同时,这个例子也让我明白了“孩子无普通,只有还没有发挥出的潜力”

是的,每个人都会迷茫、都有遇到困难想放弃的心理

而我们家长要做的,从来不是在孩子低谷的时候再火上浇油地批评打击,而是站在理解包容孩子的心理上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孩子学习不好,就帮他找到正确学习的努力与方向,直到自信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深种

03

如果敌意很强

那就硬话软说地给孩子台阶下

教练型父母的研发人毛富钢老师认为,心理学上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叫做:仇亲期

所谓的仇亲期,就是那些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自主意识爆棚,对父母的干涉和教育都会感到烦躁,也会从思想、言语、乃至行为上,都产生比较激烈的反抗

认识一位妈妈就是如此

她告诉我,她的女儿跟谁都有好脸色,唯独跟她不行

上一秒,明明看到她和同学喜笑颜开,聊得难舍难分,可下一秒看到她后就会立马变脸

妈妈说一句话,也会不服气地顶嘴十句,甚至还经常闷不吭声地关上房门不理人

对此,妈妈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她完全不能理解,明明孩子是自己手把手带大,为了孩子也牺牲了事业发展机会、还有对自由的渴望,可孩子为什么养着养着就不懂得感恩,反而排斥妈妈待在身边呢

直到女孩大学毕业,再次因为一件事和妈妈吵得不可开交时,女孩才说出了心中隐藏已久的话

她说:

“妈妈,你知道吗?我对你其实是又爱又恨的,我爱你,是本能,可我恨你,也是因为你不停干涉我人生的本能,我一边告诉我,要好好爱你,另一边还告知自己不能恨你,可每次被你批评指责、甚至数落的时候我都控制不住要冲你发脾气”

也是那一刻,妈妈才明白她过去的苛责和打击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有多大

可以说,孩子对她敌意很深,也是受伤之后的一种本能反应

不想继续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紧绷、无效,那当我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敌意感的时候,就要及时调整我们跟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

.比如,你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把态度端正了,那就不要说硬话去指责孩子身上的缺点

.而是用说软话的方式对孩子求助说:“宝贝,这道题怎么做,爸爸妈妈都不会,你可以教教我吗”

.在示弱+求助的形式下,你会发现孩子对学习这件事就没有之前那么负面、摆烂了

04

如果错误频现

那就多一些客观回放换位思考

对于孩子,大多数家长都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

可如果期待过高,那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必然会因为认知、和情绪等问题不断恶化

就拿孩子经常犯错这件事来说

很多家长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为什么孩子每次犯错之后不长记性,下一次还要继续犯错、反复犯错呢”

有些家长认为,这些孩子就是故意的,家长越不让做的事情就越是要挑战反抗

也不排斥这种情况,但犯错的本质就是孩子遇到了困难,如果这个困难一开始就没有被解决掉,那下次再遇到的时候自然也会重复犯错

兰妈大女儿就是这样,她从读二年级的时候就有一个癖好:不会写作业就撒谎说作业落在学校没带

其目的,也是为了逃避在家里写作业,然后第二天到学校随便借同学的作业抄答案

这件事被发现后,我不止一次批评她,她也不止一次向我保证:下次绝对不会了

可前面刚保证的事情到了后面就直接忘记,甚至还变本加厉地直接摆烂,再说些什么就无视你,捂着耳朵不听,人也钻进屋里不愿意出来

再后来,分析了原因,也总结了经验,我发现女儿那看似倔犟的性格背后,实际上是隐藏着深深的自卑感

逃避写作业是因为不会,撒谎作业没拿第二天到学校借同学作业抄,也是因为怕做错了,老师会批评她,然后还会请家长到学校

也是慢慢洞悉了这些心理活动后,我在平复自身情绪的情况下,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招式:客观回放:

.比如,同样的错误孩子再一次出现时,我并没有揪着现在的错误不放,更没有拿出以前的错误斤斤计较

.在错误已经产生的情况下,我也欣然接受,然后再客观地对两次错误进行评价:“你看看,这次虽然又忘记带作业了,可这次明显比上次态度端正了,我说让你去学校取作业,你都没有顶嘴”

.果然,在客观回放的积极评价下,女儿取回了作业,然后又积极投入书写答题中,遇到不会做的题也不会想一些歪门邪道的方法作弊,而是选择向我求教、或者网上查资料做题

看得出,教育孩子真的需要方法、还有智慧,特别是孩子犯错时一定要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看事

告诉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是我们没有面对错误的勇气,你现在的态度就比爸爸妈妈那时候有用多了”

在客观回放、还有积极鼓励中,相信孩子身上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了

那么,关于对付顶嘴孩子的相关战术,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2 阅读:554
评论列表
  • 2025-04-25 01:13

    我想死,被孩子背刺,我感觉我所有付出都是个屁,是大人被逼疯啊

  • 2025-04-25 05:50

    好好说不听啊 吃一百个豆都不嫌腥 一个坑反复跳

  • 2025-04-25 04:18

    三年级后不骂娃娃了,讲道理。开玩笑方式交流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