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冬风,裹挟着雪花,吹得人脸生疼。
淮海大地,炮火连天,震耳欲聋。
我,粟裕,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此刻的心却比这冬天的风还要冷,还要沉。
就在刚刚,我收到消息,黄百韬,那个在战场上让我们吃尽苦头的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在碾庄圩举枪自尽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就像被抽空了力气,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我并不是为他的死感到悲伤,而是深深的疲惫,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无力感。
这场仗,打的太艰难了。
碾庄圩,这个名字现在听起来都让我心口隐隐作痛。
黄百韬,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他出身草莽,从一个北洋军阀的小小传令兵,一步步爬到国民党中将司令官的位置,靠的是什么?
是他在枪林弹雨中磨炼出来的狠劲和韧劲。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顾祝同的参谋长,参与指挥过多次大型战役。
解放战争中,他更是成了我们华野的心头大患。
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哪一次他的出现不是让我们捏一把汗?
所以,淮海战役一开始,我就把他列为首要目标。必须先啃下这块硬骨头!
碾庄圩,易守难攻。
高大的夯土墙,密集的火力点,简直就是个铁乌龟。
我们原以为几天就能拿下,结果却陷入了苦战。
黄百韬那家伙,狡猾的很,用“诱杀战术”让我们吃了不少亏。
战士们伤亡惨重,很多都是新兵,还没见过这么残酷的场面。
我心里比谁都着急,比谁都难受。
我们的武器不如他们精良,战士们的经验也不如他们丰富。
可是,我们没有退路!
淮海战役,只能胜,不能败!
我不断调整战术,夜间突袭,集中火力,甚至动用了我们好不容易缴获来的几辆坦克。
终于,碾庄圩的防线被我们撕开了一道口子。
黄百韬被困住了,突围无望。他选择了自杀,也算是条汉子。
可是,胜利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战士的生命。
那些年轻的面孔,那些倒在血泊中的身影,一遍遍在我脑海中浮现。
我不敢闭眼,一闭眼就能看到他们。
我不敢向主席诉苦,不敢说我有多累,多难。
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我的失误。
如果我能更早一点预判到敌人的战术,如果我能制定更完美的作战方案,是不是就能少牺牲一些战士?
我的妻子楚青,她最懂我。
她说我从来不在主席面前说自己的困难,总是把所有的压力都自己扛着。
她说我傻,她说我太苛刻自己。
是啊,我傻,我一根筋。
可我是个军人,我的职责就是打胜仗,保护人民。
为了这个目标,我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看着战役的伤亡报告,默默流泪。
胜利的喜悦,早就被巨大的悲痛所淹没。
我很少跟人提起这场战役,更不愿听到别人提起黄百韬。
每次听到,我都会陷入长久的沉默,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战争,是残酷的。
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也摧毁了无数人的心灵。
我多么希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杀戮。
我的一生,都在为和平而战。
我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也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我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更加珍惜。
黄百韬的死,对我来说,是一个警醒,也是一种解脱。
他解脱了,而我,还要继续背负着这份沉重的责任,继续为和平而奋斗。
这段历史,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
它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记录,更是一个军人内心的独白,一个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