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你睡得还好吗?

膳食一度 2020-10-30 17:51:57

10月28日消息,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四分之三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三分之一要熬到凌晨1点以后入睡,而在睡眠时长低于6小时的青少年儿童中,13岁到17岁的孩子占比高达89.5%。

今年上半年,疫情导致的长时间居家,更加剧了这一状况,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人睡眠时间多了,但人们的睡眠时间整体延迟了2到3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也增长了43%。据医学统计,我国40%的人睡眠欠佳,50%的中学生严重睡眠不足。

优质的睡眠可以促进我们身体功能的恢复,保证大脑和精力的充分恢复,还能提高自身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再生功能,防止衰老,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我们的情绪。所以,当睡眠节律、睡眠量被破坏后,我们就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分类

睡眠障碍简单的分为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3类。睡眠障碍又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梦魇、夜惊、睡行症等,这其中,失眠症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原因

环境因素

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睡眠,比如,卧室内光线过强、室外噪声大、温度太冷或太热都会影响睡眠。一般而言,人们睡觉时最好将卧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8~20度。

心理因素

当人际关系发生冲突或者生活中发生了重大事情,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都会使人们的睡眠受到很大影响。

个人习惯

睡前锻炼身体,或在午夜进行强力的脑力劳动,又或是在睡前喝大量的咖啡、茶、可乐,长时间屏幕暴露,都会导致睡觉前头脑过于清醒,不利于入睡。

精神因素

由于暂时失眠,导致过分焦虑,这种心理会加重失眠;一种是患者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神经衰弱、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都会带来失眠。

激素原因

褪黑素是导致睡眠的主要因素,具有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深睡眠、调节时差等多项生理功能。老年人的各系统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因此褪黑素的分泌较正常量不足,继而使深睡眠时间缩短,引起睡眠障碍。

药物因素

患者由于使用了某些抗生素、激素、抗结核药、抗癌药、甲状腺素、酒精、扩血管药等,造成了失眠的发生。

睡眠障碍治疗

西医治疗

西医主要通过合理利用镇静催眠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起效较快,但是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呼吸抑制加剧、乏力、嗜睡、存在耐药性、药物依赖等情况。目前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的西药多是作用于多巴胺类和GABA受体,多使用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和褪黑色素类药物等。

中医治疗

中医观点认为睡眠障碍大概分为3个方面,失眠、喜卧和多梦。近10年治疗失眠使用最多的为行气活血、清热降火、养心安神和滋阴下火类药物。除了中药方剂,目前临床中也常用中医成药进行治疗,如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在临床可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且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氧运动

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分泌,而放松大脑皮层,减少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并完善皮层的抑制-兴奋的转化功能,从而更易产生睡意。有氧运动对于伴随不同的疾病的失眠症状均有改善作用,我们可以谨慎地推荐有氧运动作为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之一。

此外,还可以运用各种放松疗法,比如通过练气功、做瑜伽、使用肌肉松弛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慢性失眠,患者可以采用水疗法、磁疗法,短波、超短波疗法等方法治疗。

注意

生活中一部分睡眠障碍是因为患者本身存在基础性疾病,比如焦虑、抑郁症等。这些疾病很常见,只是有时候被大家忽视了。再者,一些消化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也容易造成睡眠障碍。所以,为了根治睡眠障碍,我们往往还需要先治疗基础疾病。

膳食一度,您的膳食指导专家。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