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景·幽静——游苏州沧浪亭记

华良好旅行 2025-01-21 05:30:36

读苏舜卿《沧浪亭记》深,则对辞官为民而造“沧浪亭”之事所解。为此本文全录苏舜卿《沧浪亭记》与读者共享。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苏州有“百园之城”而说,当年走进姑苏古城,一转身便是一座苏州园林,一跨河又是一座苏州园林,光是列入国家保护的就有“拙政园、狮子林、留园和沧浪亭”。游走于苏州园林,你在惊叹苏州园林的山水叠石、亭台楼阁榭是如此的精致,简直是人间乐园,如果你对历史有所喜好的话,就会从一座座精致的园林背后,发现现存(修复)的园林都是私家园林演变而来,它们有的是为官一任,荣休归家时为终老购田所建、有的是富商大贾发家后为光宗耀祖而建、也有的是遭贬官员为寻一安生归隐而出资所见,他们的共同喜好就是集江南建筑之精华而大兴土木,那一栋栋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画梁雕栋的精致玲珑的就油然而起、园子引水掘地堆山叠石,遍植珍贵花木,使园子有山有水有荫有百花,关上大门便是人间乐园。苏州园林为什么历经战乱而能幸存,一是,苏州是富庶之地文化根底深厚,百姓均是土族,都不想背毁人家园之罪名,二是,苏州园林的大门鲜有高大的牌坊类建筑,都是一个很小的大门,那些造园之人都明白富不露眼乃能长长久久的道理,关上大门自娱自乐岂不美哉,三是,造园之人都是道德人家和有富裕家资,能传宗接代子孙维护修缮不止而成。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不少私家园林赠送给国家、不少私家园林因主人远走他乡而被政府接受,更重要的是政府和有关部门,有的花巨资修缮保护对外开放、有的则改之为国家机关文化场所,极少为民居,故破坏和毁坏不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苏州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又花巨资进行腾退和修缮以恢复历史旧貌,为此一个不大的城区就布满百余座大大小小的有特色的园林。

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也是一座袖珍园林。园子虽小,但很有特点,进门就是一座有掘土造湖的泥堆成的假山,不高的山顶筑一亭为“沧浪亭”供主人登高望门外所环绕的清水和观微波泛起的轻浪,园内用环园的长廊将园内各处建筑,园内的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真是集江南建筑之精华而为人所流连忘返。园内还有几株腹空开裂的几百年的枫杨树屹立在园内的内处,我在树下端详半天,为此类古树顽强生命力而折服。

沧浪亭于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沧浪亭的假山“沧浪亭”上看到一对母子在看书,孩子还拿一支笔在书上做题记。聊起以后得知这对母子是来自北京,小学寒假后从北京一路南下,去了济南曲阜,这几在苏州,我问她们在读什么书,她们让我看封面,原来是《古文观止》,我一惊,男孩尚小就读古书,难能可贵,孩子的母亲说,明年要上初中了,趁寒假就课外读读熟悉一下。当时是阴天,温度大概不超10℃,我手插口袋还觉冷,在这样的气温下,男孩还能坐定看书,如是坚持,将成大才也。同时,也为这位陪读的母亲点赞

沧浪亭虽是袖珍园林,但其建筑园林山水布置颇具匠心,处处可见其幽静精致,我每到一处总要停留、总要对比、总要读出经典,但综因学识浅薄,只其一而不知其二,今天以一篇小文说说自己的感叹,期盼大家指导。谢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