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庙在人民路,与苏州著名园林——沧浪亭一街之隔,遥相呼应。沧浪亭是北宋被罢官的苏舜卿倾心筑建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文庙则是北宋景祐二年 (1035),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北园旧地创立,一北一南为苏州现存最古老建筑之一。


苏州文庙的建筑宏伟,规制整齐,虽经千年历史,依旧保护修缮完好,为东南文庙之首。进入文庙之前,首先是巨大照壁,上有“万世师表”四个大字,这是数千年来朝野对孔子的尊崇,随后是巨大的牌坊,牌坊正面篆刻着“德祐天地”、背面则是“道冠古今”,这八个大字足以说孔子的思想、德行为人称颂。而后是孔子讲学的雕塑,接下来是“泮池”,走过“泮池”上的石桥便是文庙的正式建筑——大成门(又称戟门)。


大成门的建筑为明化成十年重建,清同治年间重修。硬山造,面阔五间25.5米,进深七檩12.5米。我站在大成门下,仰望着那高大而精美的建筑,那是我们先人对文圣的尊崇。

出大成门便见有着历史印迹的棂星门。棂星门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明成化年间重修,高8米,宽25米,8柱,7间,柱枋上镌刻龙凤,云鹤,花卉如意图案。棂星门石雕浑厚古朴,粗中有细,有明显的明代艺术风格。此门是一座罕见的古建瑰宝!棂星门一般为封建帝皇陵寝建筑,传说是按神话中的天门设计建造的。因为孔子被尊为孔圣,与皇帝并列,故享受此殊荣。现存的棂星门在十年浩劫中,从原文庙故址南端(新市路口)原封不动的拆建到目前位置。

走出棂星门就是孔子的大型雕像,这尊雕像和我在各地祭拜参观孔庙(文庙)中所见到孔子雕像几乎相似,深邃的眼神宽阔的脑门和和蔼的笑容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形象让人敬仰。

绕过孔子雕像,就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中央是孔子的彩色画像,两侧则是孔子讲学布道的彩画。大成殿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明朝中期苏州知府况钟重修,它的梁架结构,斗拱,鸱尾,都有宋代建筑的风格,大成殿重檐多宇,崇台列阶,古朴庄重,气势轩昂、重檐庑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面积共计几百平方米。特别是殿内五十根擎天大柱全系楠木。在全国亦实属罕见,可称为天下奇观。



苏州文庙即府学,初称州学,始修于北宋景祐二年 (1035),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北园旧地创立,范仲淹改革旧制,创始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的新格局,开创了庙堂一体的儒学教学的新路,“有学制之雄丽,池圃之幽邃,尤为江南诸学之冠”的赞誉。”后为各地效仿


我对孔庙(文庙)情有独钟,第一次造访孔庙则是在1980年代的中期,因工作需要去济南,事毕后独自一人去了孔子的家乡曲阜,游览和参观了孔府、孔庙、孔林三处。老实说,那个年代去曲阜完全是作为一个游者的身份去看看欣赏一下我们的古老建筑的精美宏伟,并未上升到对文化的尊崇角度去理解、寻求景点的文化和历史地位。后来,随着年岁的增加,我对文庙这等历史文化传承不断加深了理解,所以外出旅行,做攻略时就把孔庙(文庙)作为一个必游的景点,每到一地总是安排时间去孔庙(文庙)走走看看,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省悟:为什么时隔两千余年,孔子创立的儒学之精华仍然是我们的治国理家修身立业的基本准则、为什么经历五千年的各种纷扰苦难,中华民族依然独自存在,这就要从中华文化的传承说起,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一代人对孔子也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读书的时候受到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影响,对孔子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后来的特殊时期的文化专制中,我们都把孔子作为一个对立面而口诛笔伐。到了解放思想的新时期,整个社会都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反思、澄清,我对孔子、孔庙(文庙)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思想在历经两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中确有一定糟粕,但其对教育、对修身、对交友、对治国、对理家都有着许多至理名言,“一本论语治天下”虽为夸张,但你仔细阅读、认真品味,是大有益处的。
去孔庙(文庙)走走看看,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件快事,我愿余生多走那些散落在祖国各地的孔庙(文庙),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这四只驮碑的动物叫赑屃,虽碑不见去处,它却依然在世,真可谓“历经千年看世界,满是沧桑满是喜,换了人间延千年,诉说历史不说话”


苏州文庙还是国家碑刻博物馆,馆藏展示数百块各年代各大家都书法碑刻作品,如果你是一个书法碑刻刻爱好者,那在苏州文庙的碑廊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苏州是鱼米之乡的富庶之地,古建古迹园林之多为全国之最,今日参观文庙获益良多,我想在春暖花开之时再游苏州以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