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带儿子去小区门口早餐店买煎饼。隔壁摊子站着我认识的赵老师,正在和一位家长聊天。
赵老师是本地重点中学语文老师,也是资深班主任。
那位家长焦急地说:"孩子语文基础太差,作文满分60分只能考30多分,阅读理解也做不好,您说该怎么补救?"
这场景令我想起一件事:儿子上小学时,他的语文成绩一度跌至班级中下水平。那时我也曾向赵老师求教。
如今儿子的语文已能稳定在班级前三,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里念。
回想这一路走来,确实有几点收获和感悟值得分享。
01
阅读习惯是基础中的基础
儿子刚上小学时,我发现一个现象:语文好的孩子,基本都爱看课外书。
记得一次家长会上,语文课代表妈妈说,他们每天晚饭后都会读半小时书。
一开始孩子不愿意,但坚持一段时间后,竟然主动要求延长阅读时间。
我决定在家里也试试。刚开始时,儿子对读书兴趣不大。我就买了些他感兴趣的漫画书,《阿衰》《哆啦A梦》都成了他的入门书籍。
渐渐地,我开始在书架上添置一些科普读物、儿童文学作品。
《西游记》《三国演义》的儿童版本、《米小圈上学记》这类贴近生活的故事书,都成了他的心头好。
现在想来,当初选择漫画作为切入点是明智的。因为漫画轻松有趣,能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等他养成了阅读习惯,再慢慢引导他读一些有深度的书籍。
我观察到,经常阅读的孩子在语言表达、写作构思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就像运动员需要不断训练肌肉一样,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基本功。
02
写作要从生活出发
很多家长会问:"孩子写作文没话说,该怎么办?"
记得赵老师曾说过一句话:"生活中处处是素材,关键看孩子会不会观察、会不会表达。"
我让儿子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买了一个随身笔记本,遇到有趣的事情就记下来。
比如上次去动物园,他观察到大象用鼻子卷起水喷到身上,这个细节就被他记在本子里。
写作文时,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就成了很好的素材。
有一次他写"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就用上了在动物园观察到的细节。这篇作文不仅得了高分,还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分享。
除了记录,我还鼓励儿子说出他的观察和感受。周末带他去公园玩,看到落叶纷飞,就问他:"这片落叶让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这样的互动,培养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慢慢地,他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真实的情感。
03
阅读理解重在理清思路
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孩子的难点。
我发现儿子做阅读理解时常常犯一个错误:读完文章就急着答题,结果理解不到位,答案也就偏离了重点。
赵老师教了一个方法:读文章时在段落旁标注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二是答题时可以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刚开始练习时,我会和儿子一起读文章,帮他标注重点。
比如读到写景的段落,就在旁边标注"景物描写";读到人物对话的段落,就标注"对话"。
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他逐渐掌握了阅读文章的方法。现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他会先通读全文,在重要段落旁做标记,然后再开始答题。
这个方法不仅提高了他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他的思维条理性。
前几天批改他的阅读理解作业,发现他已经能够很好地抓住文章重点,理清文章脉络。这让我感到欣慰。
04
语言积累要形成体系
提高语文成绩,离不开系统的语言积累。
我让儿子准备了一个成语本和一个好词好句本。每天读书时遇到好的词句就记下来,定期复习。
但单纯地记录是不够的。我发现很多孩子背了很多成语,却不会在作文中运用。
于是我和儿子约定:每周在作文中至少用上3个新学的成语。刚开始时他觉得很难,写作时总想不起来该用什么成语。
我就教他一个方法:把成语按场景分类。比如描写心情的成语放在一起,描写天气的成语放在一起。这样写作时就容易想起来。
渐渐地,他掌握了运用成语的技巧。现在他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贴切的成语,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05
家长的陪伴和鼓励很重要
提高语文成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和鼓励。
记得儿子刚开始写周记时,经常写不出来。我就和他一起回忆这周发生的趣事,帮他理清思路。写完后,无论写得好坏,我都会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在他已经能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而且乐在其中。这让我明白,孩子的进步需要时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前几天,儿子的语文考试又拿了班级第一。看到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这让我想起赵老师说过的话:"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关键是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寒假即将来临,这是提升语文能力的黄金时期。
希望这些经验能对正在努力提高孩子语文成绩的家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