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负责调查的官员在李辅国家中的粪坑找到了他的头颅,而他的眼睛竟然还微微张开。
什么人会对李辅国如此愤恨?李辅国又是什么样的人?
小太监的决心
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小时候的他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
他不爱说话,性格闷闷的,而且长得…嗯,用现代的话说,有点“非主流”。
他的脸长得特别像猩猩,眼睛鼓鼓的,前额凸起,牙齿乱七八糟的,动作举止还有点娘娘腔,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长得丑,家里还穷,小时候的日子真是暗无天日。
所以,他年纪轻轻就被送进了皇宫,做了太监讨生活。
当过太监的朋友都知道,像这种刚进宫,没什么背景的小太监,干的都是最下等的活儿,比如在皇帝的马厩里扫马粪,被其他太监当牲口一样使唤。
那些太监还老欺负他,动不动就羞辱、打骂。
李静忠其实读过几本书,识得几个字,心里对这种待遇很不爽:大家都是太监,你们凭什么这么对我?都是半斤八两,干嘛互相为难呢?
李静忠心里虽然气得要命,但面上也不敢表露。
其他太监看他老实,就更兴奋了,变本加厉地欺负他。
李静忠就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让别人不敢再小瞧我。
要想不被欺负,就得往上爬。
改名李辅国
李静忠没啥特别的技能,也就只能靠拍马屁来博取权贵的欢心。
于是,李静忠使出浑身解数巴结高力士,最后终于成了他的跟班。
这一跟就是好多年。一直到了40岁,李静忠才混上个管理马厩账目的小差事。
李静忠到了中年,才混上个“弼马温”的小官,这在别人看来可能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啥盼头了,但他却不这么想。
他觉得,比起以前,现在的生活已经好太多了。
他对这份工作特别上心,特别有耐心。
因为他工作做得好,高力士就把他推荐给了太子李亨。
对李静忠来说,能伺候太子,绝对是人生一大跃迁的良机。
他虽然狂喜,但也没有飘。
他知道自己出身卑微,资历也不深,爬到今天这一步,很多人都不服气。
所以,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对人谦卑有礼,跟宫里的大臣打交道时,总是低声下气。
还拿着念珠,打坐念经,不吃肉,一副超然物外的样子。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那些看似不起眼、外表懦弱的人,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性。
李静忠的谦卑和懦弱,其实是他隐藏锋芒的手段。
李静忠可以说是“闷骚界”的一朵奇葩。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看到了机会。
当时,杨贵妃和杨国忠在马嵬坡被杀,李静忠立刻抓住机会,向太子李亨出了个主意:趁这个机会,让唐玄宗分一些兵马给太子,以反击叛军、收复两京为名,找个新地方立足。
李静忠不光自己劝,还鼓动太子的宠妃张良娣去说服太子。
这一劝,太子李亨就没跟玄宗去四川,而是去了灵武。
接着,李静忠又给太子出了个主意,说现在玄宗逃到四川那么远,人心涣散,叛乱难平,太子不如就趁这个机会登基,这对天下百姓也是好事。
李亨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在灵武登基,史称唐肃宗。
很明显,李静忠劝李亨登基,可不是为了李亨或者天下百姓,而是为了他自己。
李亨成了皇帝,他这个劝进的人自然就有功,能爬到更高的位置。
李亨一登基,自领天下兵马大元帅。
他特别宠信李静忠,封他做太子家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还给他改名叫护国。
李亨回到长安后,又提拔李静忠为廊国公,府仪同三司,给了他500户的食邑,名字也改成辅国。
这么一来,世上再无李静忠,只剩下一个越来越贪心的李辅国。
初露锋芒
从李静忠到李护国,再到李辅国,别人看他一路顺风顺水,应该挺满足的了。
但是,李辅国可不满意,他地位一稳当,就开始玩弄权术。
他和张皇后勾结,慢慢控制了朝政。
肃宗当上皇帝后,只知道喝酒玩乐,生活荒淫,各地的报告不看,国家大事也不管,全都交给李辅国处理。
大臣们的奏章送到李辅国那儿,他就自己处理了,也不告诉肃宗。他还假装肃宗下诏,稍微有点不高兴,就对人用刑。
他以前受了太多委屈,现在要用粗暴的手段来补偿。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李辅国在朝廷里安插了很多眼 线,到处收集情报。
有些大案子,御史台和大理寺都没权力管,他却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官员们都怕他,不敢随便说话。
李辅国出门,总是有几百个随从保护,威风凛凛。
宫里的皇亲国戚也不敢直呼其名,都叫他“五郎”或者“五父”。
但是,这时候李辅国还面临着两个大麻烦。
一个是高力士,就是那个一手提拔他的大佬。
高力士总是看不上李辅国,成天把他过去的糗事拿出来说,让李辅国在大家面前丢尽了脸。
另一个麻烦更大,就是唐玄宗。虽然唐玄宗已经没有实权了,但影响力还在,李辅国担心万一他东山再起,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甚至可能下场凄凉。
李辅国琢磨着,得找个机会把这两个心头大患给解决了。
有一天,剑南节度使来京城汇报工作,经过长庆楼的时候,正巧看到唐玄宗在楼上欣赏风景。
节度使因为是玄宗的老部下,就上楼去拜见了玄宗。
这事被李辅国知道了,他立刻跑去跟肃宗说,玄宗在和外臣勾结,打算调兵进长安,抢回皇位。
肃宗一听,慌了,让李辅国快点想办法。
李辅国二话不说,带着兵就去了,心里打着要么胁迫,要么干掉玄宗的主意。
好在高力士勇敢地站了出来,把士兵喝退了,李辅国的计划才没成功。
但是,打那以后,肃宗就再也没去看过他爸了。
李辅国在旁边煽风点火,肃宗后来就把高力士给流放了。
因为帮忙削弱玄宗的影响力,李辅国又升了官,做了兵部尚书。
上任那天,他派了100个士兵在前面开路,肃宗还亲自办了国宴为他庆祝,整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
可是,就算爬到了这个位置,李辅国还是不满足,他直接去找肃宗,说自己想当宰相。
当时的宰相李岘早就看穿了李辅国的野心,他反复提醒肃宗,说李辅国权力太大,胡作非为,这样下去,肯定会给国家带来麻烦。
但肃宗就是不当回事。
最后,李岘反而被李辅国陷害,丢了官,李辅国也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
李辅国是个太监,不仅对权力贪得无厌,对女人也挺有占有欲。
那时候,他不仅得到了肃宗的宠爱,还赢得了张皇后的好感。
张皇后为了表示对他的特别照顾,在后宫办了个名叫“谢春宴”的派对,请了还没出嫁的大臣女儿们来参加,实际上是想给李辅国挑个老婆。
没过多久,肃宗就做主把李辅国挑好的姑娘嫁给了他,还特意给了他一座府邸,就在长安的市中心。
这时候的李辅国,要权有权,要势有势,要钱有钱,要家也有家,这些很多历史上的太监想都不敢想的事,他全都搞定了。
但是,结婚后的李辅国并没有退出权力的游戏,去过逍遥快活的日子。
他对权力的渴望更深了。
在权力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权倾朝野
张皇后也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她和李辅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开始对他那种独断专行的做法感到厌恶。
这时候,肃宗已经病了好久,太子李豫在代管国事。
张皇后把太子叫来,跟他说,李辅国掌握了禁军,气焰嚣张,老是用皇帝的名义乱来,已经很久了;现在皇帝病重,你年纪又小,万一出点事,后悔都来不及,不如先发制人,把李辅国给解决了。
太子李豫胆子小,一听张皇后的话,吓得要死,不敢答应,只说父皇病得这么重,现在就杀他最看重的大臣,怕是把父皇吓着了,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张皇后气得说不出话,直叹气说太子不是干大事的料。
没办法,张皇后只能放弃说服太子,转头去找越王和衮王,打算让他们安排武士在长生殿刺杀李辅国。
谁知道李辅国的眼线到处都是,一得到消息,他马上派人叫来禁军,把凌霄门围了,还把太子给劫持了。
天黑之后,李辅国带着兵冲进长生殿,抓住了越王和衮王,把他们关了起来。
紧接着,他又带人去抓张皇后。
张皇后一听到风声,赶紧跑到肃宗那儿求救。
但肃宗已经病得快不行了,自己都保不住,更别提救她了,只能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喘气。
就在这节骨眼上,李辅国带着兵冲了进来,他亲手把张皇后从肃宗的卧室里拖出来,活活勒死,还抓了几十个皇室的亲信,把越王、衮王这些皇室亲王也都杀了,把皇室的支持者都清理掉了。
就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唐肃宗也去世了。
在李辅国的控制下,太子李豫就在他爹的尸体旁边继位,成了唐代宗。
李豫当上皇帝后,李辅国就觉得自己保驾有功,要求升官。
代宗没办法,只能封他为司空、中书令,晋爵博陆郡王,还尊称他为“尚父”,给的封地也增加了800户。
从这以后,李辅国更嚣张了,更是目空一切,朝廷里的大小事他都管。
他甚至对代宗李豫说:“皇上您就在宫里坐着吧,外面的事我替您搞定。”
代宗对李辅国这样张狂当然很不爽,但自己刚登基,位置还不稳,所以也不敢和他正面冲突。
被刺家中
俗话说,树大招风。
李辅国这么专权,让另一个太监程元振心里很不平衡。
随着代宗慢慢站稳脚跟,他开始想用程元振来收拾李辅国。
于是,代宗暗地里培养程元振,给了他不少特权。
代宗先是从李辅国手里收回了好多小职务,比如管牲口的、管田地的这些兼职,然后又把他的军事职务也给撤了,最后让他搬出宫去住,免掉了他的宰相实权,只留了几个虚名。
到最后,李辅国连中书省的大门都进不去了。
李辅国气得要命。
他一辈子辛辛苦苦,就是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也确实曾经拥有一切,但到头来有没了,这不是白辛苦了吗。
李辅国终于忍不住和皇帝摊牌了,对代宗说:“我这个老奴才罪该万死,既然伺候不了您这位主子,那就让我到九泉之下去伺候先帝吧!”
李辅国这话说完没多久,就应验了——他在自己家里被人杀了,还被剁成了几块。
朝廷里的人都心知肚明,这事的幕后黑手,十有八九就是和他争权的程元振。
所以,这案子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代宗听说李辅国死了,就下了一道命令,追封李辅国为太傅,还让人用木头刻了个脑袋,安在李辅国没有头的尸体上。
〖~~~《·结语·》~~~〗
李辅国这个太监,能混到宰相,一辈子也算是风光无限。
但他肯定没想到,除了这些,他还在大唐开了太监专权的先例。
从那以后,皇宫里就再也没安宁过;也是从那以后,皇帝在大唐再也不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