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平,宋庆龄没有好感,甚至不愿意和人提到这个地方,更不用说走进北平了。对于宋庆龄的这个特殊情况,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因此,谁也不愿意主动在宋庆龄面前提到“北平”这两个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颖超受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委托,带着他们的亲笔信前往上海,邀请宋庆龄北上,并顺利完成了任务,让人佩服!
1949年8月28日,邓颖超和宋庆龄乘坐的列车,缓缓地停在了北平火车站。
在宋庆龄走下列车的时候,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已经在车站迎接了。当天晚上,毛主席特意为宋庆龄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
宋庆龄这次来北平,是受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
然而,在感受到周恩来和邓颖超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后,宋庆龄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10月1日,宋庆龄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0月17日,宋庆龄返回上海。在此之后,宋庆龄还决定在往后的日子里,每年都会定期到北京“上班”。
宋庆龄能够做出如此决定,与周恩来和邓颖超超高的为人处世技巧是分不开的。不然,毛主席也不能把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周恩来和邓颖超完成。
1949年初,在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毛主席和周恩来便通过信函等方式,多次诚挚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商新中国的建国大计。
在收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信函后,宋庆龄都没有明确表态,表现得十分犹豫。
5月27日,宋庆龄居住的上海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对此,宋庆龄的心里十分高兴。当时,宋庆龄说:“感谢上苍,我们现在总算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宋庆龄对上海解放虽然持欢迎态度,但对去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依然是不太愿意的。
对于宋庆龄的特殊情况,毛主席和周恩来也十分清楚,这才决定派邓颖超带着他们分别写的两封信,前往上海,劝说宋庆龄来北平。
6月25日,在抵达上海的当天,邓颖超并没有着急到宋庆龄那里拜访,而是让宋庆龄熟悉的廖梦醒先行到宋庆龄那里,试探她的内心。
对于廖梦醒,宋庆龄是非常信任的,要不也不会让她长期担任自己的英文秘书。因此,在见到廖梦醒时,宋庆龄十分高兴。
寒暄之后,廖梦醒对宋庆龄说:“北平将成为新中国的首都,邓大姐代表恩来同志,特来迎接你,大家都盼望你能去参加新政协。”
听了廖梦醒的话,宋庆龄微笑的脸庞上出现了一丝难过之色。她为难地说:“北平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去那里。待我考虑考虑,想好再通知你吧。”
宋庆龄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她的丈夫孙中山,便是在北平(当时叫做北京)病逝的。那时候,孙中山先生只有59岁!
关于当时的事情,黄埔军校的史料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在东征军出发前后,孙中山正因北京政变而进行南北和平统一的活动。此时北洋政府由段祺瑞出面维持局面,自称“临时执政”。孙中山号召和平统一,希望同北洋军阀妥协。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抱着在北京召开全国国民大会的愿望,从广州坐船经上海,又绕道日本到天津,最后到达北京的。
在北京的段祺瑞与国民军表面上热烈欢迎孙中山,实际上把他当成摆设。军阀们另有打算,把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束之高阁了。孙中山本来就有相当严重的肝脏病,到北京后连累加生闷气,陷于进退两难,病情加重,于1925年1月26日入协和医院施行手术,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以“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身份前往古北口迎战奉军的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发动了北京政变,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担任了“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商定了参加内阁人选,驱逐了清朝皇帝溥仪,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
在收到冯玉祥等人的邀请电报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乘机宣传革命的建议,决定北上。
11月1日,冯玉祥等人再次发来电报,称盼望孙中山早日北上。11月8日,孙中山致电冯玉祥:“准于元日由粤起行。”
11月13日,孙中山带着夫人宋庆龄离开广州,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
然而,在抵达天津后,孙中山因肝病发作,不能继续前行。直到12月31日,孙中山才扶病抵达北京。
然而,这次北京之行,孙中山并没有达成目标。最终,北京政变的成果被张作霖、段祺瑞等人篡夺。对此,冯玉祥心里十分后悔。
后来,在孙中山病重时,冯玉祥便让他的夫人李德全带着他的亲笔信,到孙中山居住的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看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享年59岁。
孙中山病逝后,冯玉祥“令全军下半旗,官兵戴黑纱,并助丧资万元以志哀悼”。此外,冯玉祥还让全军服孝七日,以示对孙中山的哀悼之情。
4月,孙中山的灵柩被移往香山碧云寺存放。后来,根据孙中山的遗嘱,又将他的灵柩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中山陵园里。
因为孙中山在北京壮志未酬便已经病逝,宋庆龄才把北京看作了自己的伤心之地,这才在1949年6月25日对廖梦醒说了“北平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去那里。待我考虑考虑,想好再通知你吧”的话。
即使如此,廖梦醒还是看出,宋庆龄并没有完全关闭北上之门,便告诉邓颖超“盼其赴平似有希望”。
6月27日,邓颖超派廖梦醒再次到宋庆龄那里劝说。这一次,宋庆龄答复:“考虑考虑。”
当天晚上,宋庆龄设宴邀请邓颖超到家里做客。期间,与宋庆龄交流后,邓颖超觉得让她北上“或有可能”,但“依其性格,尚须下工夫”。
6月30日,在经过多次劝说后,邓颖超才拿出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两封亲笔信,交给了宋庆龄。看过信后,宋庆龄终于答应了北上的请求。
7月1日,在收到邓颖超发来的喜悦电报后,细心的周恩来告诉邓颖超,长途旅行,宋庆龄病体难支,“可嘱上海铁路管理局备头等卧车直开南京,然后再换卧车,由浦口直开北平,并附餐车,大约三天可达”。
那段时间,为了让宋庆龄北上之行舒适,周恩来做了许多努力,包括了宋庆龄北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8月28日,在邓颖超等人的努力下,宋庆龄抵达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
在这次北京之行中,宋庆龄始终都感到非常满意,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