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年少时期虽然放荡不羁,但在身居国民党高位后,便逐步改变了生活习惯,除了生活规律外,也变得酒、烟、茶不沾,甚至反对下属抽烟。
因此,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几乎没有人在蒋介石的面前抽烟。然而,陈布雷却是一个例外!
事实上,蒋介石之所以反对下属抽烟,特别是反对军人下属抽烟,是因为他觉得“会抽烟的人必然会逮着机会就抽鸦片,抽了鸦片不是败家丧产,就是想办法巧取豪夺,到最后身家性命难保”。
正因为如此,蒋介石才会对抽烟表示反对。
后来,蒋介石的这个习惯逐渐被人知晓,那些下属虽然也抽烟,但却不敢当着蒋介石的面抽烟。然而,陈布雷却没有受到这个限制,甚至在陈布雷去世后,追授了他一个称号:“当代完人!”
看得出来,蒋介石对陈布雷,是非常看重的。
陈布雷,1890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慈溪,,本名陈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
陈布雷先后在慈溪县中学堂、宁波府中学堂、浙江高等学堂读书,毕业后,陈布雷进入上海《天铎报》,担任了撰述。也是在此时,他开始使用笔名“布雷”。
因才华出众,陈布雷在20多岁时便在报界享有盛誉,是上海报界著名的记者。陈布雷擅长时事政论,文字俊雅。仅仅几年后,陈布雷便做到了《商报》的编辑部主任。
那时候,陈布雷便进入了陈果夫的视野,觉得他是一个可用之才,便经常把国民党圈内的决策透露给他。
在陈果夫的帮助下,陈布雷总是可以给人一种“有先见之明”的感觉。就连孙中山都赞扬她主持的《商报》,“可称为是忠实的党报”,说它的宣传比国民党办的报纸,还更有成绩。
渐渐地,陈布雷的名字也进入了蒋介石的眼中。
1926年11月,陈果夫告诉陈布雷,蒋介石有求贤若渴之意,便请他到江西南昌,去面见蒋介石。
1927年,在见到陈布雷时,蒋介石问他怎么样才能扑灭上海的工人运动,陈布雷想了一下,回答说:“愚见,是否以可靠的部队包围上海,造成猛虎出山之势,然后用帮会势力打头阵……”
听了陈布雷的回答,蒋介石点了点头。
不久后,陈布雷被蒋介石留在他的总司令部居住,以便对他进行继续考察。期间,蒋介石出了一个题目,让陈布雷撰写一篇“告黄埔同学书”,并提了几点要求。
很快,陈布雷便完成了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陈布雷使用了黄埔军校校长和总司令的口吻,肯定了黄埔军校学员在其中所做出的贡献,并指出黄埔学员应反省自身错误,团结一致,清除与总理精神不符的同学,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看了陈布雷写出的文章后,蒋介石十分满意。这篇文章也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帮助蒋介石赢得了大量黄埔学员的支持,巩固了他的领导地位。
此后,陈布雷成为了蒋介石的首席侍从,如影随形地服侍着蒋介石,专心致志地处理国民党的党政机要,帮助蒋介石撰写书信文告。其中,蒋介石的文告、演讲词,十之八九都是由陈布雷撰写的。
这一年,陈布雷加入了国民党。之后,陈布雷历任了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而陈布雷本人也被称为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
那时候,蒋介石看到陈布雷没有私心,淡泊名利,也不介入派系纷争,忠实可靠,与许多国民党人不同,对他十分信任,也很尊重他。甚至让陈布雷成为了唯一可以在蒋介石面前抽烟的人。
陈布雷也对蒋介石感激涕零,多次说过铭记不忘领袖的“知遇之恩”。这一点一直持续到了抗日战争胜利。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陈布雷为他撰写了《西安半月记》。
然而,陈布雷的本心却不愿意。后来,陈布雷在日记上写了如下的话,表达了他当时的心境。其内容为:
“余今日之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躯壳和灵魂,已渐为他人一体。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于此哉!”
那时候,陈布雷的内心便开始起了烦恼,但却在封建思想的驱使下,依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为蒋介石服务。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布雷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其中,人们熟知的蒋介石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稿,便出自陈布雷之手。
那天,面对国内200多名知识界的名流,蒋介石慷慨陈词:
“如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我们五百年古都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冀察,亦将成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能变成北平……如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只有拼民族的性命,求最后的胜利……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当时,蒋介石的这次演讲,确实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布雷越来越感觉到国民党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经济凋敝、丧失民心,而他心中“抗日领袖”、“民族英雄”的蒋介石,也成为了“人民公敌”。对此,陈布雷的心中十分苦恼。
1947年,蒋介石让人找来陈布雷。
在陈布雷到达蒋介石办公室的时候,他的女儿陈琏已经在那里了。这让陈布雷十分意外。
就在陈布雷不知道如何开口的时候,蒋介石说:“布雷啊,你又瘦了。”
听了蒋介石的话,陈布雷带着伤感的语气,回答说:“年龄不饶人啊!我也感觉大不如从前了。”
然而,就在陈布雷想要说女儿陈琏的事情时,却被蒋介石打断了。蒋介石说:“好了,我已经命人把陈琏带回南京,快把你夫人接回来,过个团圆年吧。”
想到陈琏的事情非同一般,陈布雷赶紧说:“不,不,陈琏的事情还没有结案,不能把父女私情,置于党国法律之上啊!”
听到陈布雷如此说,蒋介石说:“好了,布雷先生,就凭你一人的洁身自好,是挽救不了党国的。”
紧接着,蒋介石又无奈地说:“我也把实情告诉你,确实北平方面有人说陈琏是共产党,但我不相信,我亲自调阅了她的材料,证据不足,她只是跟着北平那些激进的教师、学生上街游行滋事罢了,可她毕竟是咱们的孩子,把她带回去,你亲自教育不就行了吗?”
陈琏是陈布雷最小的女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布雷带着女儿来到重庆生活。
1939年,陈琏在合川国立二中读高中时,中共地下党组织将他发展为秘密党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陈琏对国民党的做法非常愤恨,宣布与家庭决裂。
1942年,陈琏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学习。1946年,陈琏在中央大学毕业后,前往北平,在赴北平贝满女子中学担任了历史教员。
1947年8月10日,陈琏与她在昆明西南联大是的上级袁永熙结了婚。
9月24日,因涉嫌中国共产党间谍,陈琏和丈夫袁永熙被国民党逮捕,后蒋介石命人将其带到南京,交给了她的父亲陈布雷。
那天,蒋介石虽然让陈布雷带走了陈琏,但却在二人离开后动了心火。看得出来,如果陈琏不是陈布雷的女儿,就是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
后来,人们分析,陈布雷自杀的原因,是他的精神状态的极度衰弱、对国民政府未来的失望以及家庭四分五裂等综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