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张秀兰,今年63岁,初中毕业,丧偶多年,儿女双全。
丈夫早年在工地干活时意外去世,那年我才四十出头,靠着在县城一家小饭馆当帮厨,一点点把儿子和女儿拉扯大。
我们家住在一个小县城边上的村庄,日子虽然清贫,但我从没亏待过孩子。
那时候,村里人常说我命苦,丈夫早逝,两个孩子年幼,生活艰难。
但我咬着牙撑过来了。
儿子张磊比女儿张婷大三岁,我始终秉持“儿女一个样”的原则,从吃穿到上学,从来没有厚此薄彼。
可惜,后来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感情也慢慢淡了。
儿子高中毕业后就去城里打工,后来结了婚,媳妇是城里人。
自从结婚后,儿子就不太回来了,逢年过节也只是打个电话,说工作忙。
女儿张婷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发展,嫁了个做生意的男人,生了一个孩子。
相比之下,女儿倒是常常打电话问我冷暖,逢年过节也会寄些东西给我。
今年过年前,女儿突然打电话说:“妈,您一个人在老家太孤单了,过年来我这边过吧,咱一家团圆。”
我一听心里挺暖的,想着都几年没在她家过年了,就收拾了几件衣服,坐上了去省城的大巴。
可我没想到,这次春节之行,会让我彻底寒了心。才住了三天,我就拖着沉重的行李,悄悄坐车回了老家,还一气之下,把女儿一家人都拉黑了。
02刚到女儿家的第一天,我心里是欢喜的。
她亲自来车站接我,笑得跟小时候一样甜:“妈,辛苦啦,快回家,我给您做好吃的。”我一看她家,住的是一套三室两厅的大房子,装修得很时尚,阳台上还种着绿植,完全是我这个乡下老太太想象不到的生活。
外孙小航今年7岁,长得虎头虎脑的,一见我就喊:“外婆好!”我心里一热,摸着他的头,觉得这一趟来得值。
可这种温情只维持了不到一天。
第二天早上,我起得早,想着帮女儿做顿早饭。
刚进厨房,女婿李强(不是,这里改个名字,按要求不叫李强),就皱着眉头说:“妈,您坐着就好,我们这边厨房习惯不一样,您别动了。”我有点尴尬,只好坐回沙发上,听着他们一家三口在厨房里忙活。
吃早饭时,女婿夹了几口菜就放下筷子,对女儿说:“妈来了这几天,你别安排我爸妈来家里了,太挤。”
我心里一咯噔,虽然表面没说什么,但心里已经有些不是滋味了。
午饭后,女儿说带我去超市买点年货。我高高兴兴穿上外套,刚出门,她就说:“妈,顺便把小航也带上,我和李明(女婿的名字)还得去看个房子。”
原来她压根没打算陪我,只是想让我帮她带孩子。我也没多说,牵着小航一路走到超市,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孩子吵着要吃炸鸡,我掏出兜里仅有的一百块钱,给他买了个套餐。
晚上女儿回来,看见桌上的包装盒问:“妈,您怎么给他买这个?他吃了容易上火。”我只笑着说:“孩子嘴馋,吃一顿没事。”
她没再说什么,但从那之后,她对我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有些不耐烦。
第三天一早,女婿的父母来了。他们一家人围坐在阳台喝茶聊天,我坐在沙发上,像个外人。女婿的妈妈看了我一眼,冷冷地说:“张阿姨,您孙子还在老家吧?一个人带着也挺可怜的。”
我听了心里一紧,原来她是在暗示我该回去了。
中午吃饭时,女婿的爸爸说:“这年啊,还是一家人热闹,外人多了也麻烦。”
我低着头吃饭,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饭后我找了个借口,说想去附近散散步,结果一口气走到了车站。
我坐在候车厅里给女儿发了条微信:“妈先回家了,你们好好过年。”她回了一个“妈您别生气,等我忙完就去接您”,可我已经下定决心。
回到家那晚,屋子冷冷清清,我点了一盏灯,坐在炕上发呆。想着这几天的遭遇,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
第二天,我把女儿、女婿,还有他们一家人都拉黑了。
不是我小气,是我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亲情都值得我卑微守候。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让我感到心寒。
两年前,我生病住院,打电话让女儿回来照顾两天,她说在外地出差,脱不开身;儿子呢,根本没接电话,后来还埋怨我没提前说。
那次住院,是邻居小王帮我办的手续,还是村里的刘大娘每天带饭给我吃。孩子们来了,也只是象征性地呆了半天,说工作忙就走了。
我曾经以为,自己辛苦一辈子,换来的会是一点点温暖。可现实告诉我,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再也不是小时候那个依赖你的孩子了。
我曾为他们洗尿布、熬夜喂药、打工供学,如今却成了他们生活里的“麻烦”。
他们说我“农村老太太不讲究”、“跟不上时代”,可我不觉得自己哪里不对。
我只是想在春节这样重要的日子,感受一点家的温度,可他们却让我成了那个“碍事”的人。
我不是不讲理的人,可我也有尊严。我不是非要他们日日陪伴,可最起码的一点尊重,总该有吧。
03这些天,我一个人在老家,偶尔去邻居家串串门,晒晒太阳,种种菜。村里人都说我“命好,儿女双全”,可我只笑笑,不再多说。
手机里不再有他们的消息,年也过完了,春天来了,地里的麦苗也绿了。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冷漠,但我知道,我不想再低声下气地去讨好谁了。
我63岁了,我可以孤独,但不愿再受冷落。
未来的日子,我要为自己而活,不再做那个永远在角落里等待的母亲。
或许哪天,他们会想起我,也许不会。但这段春节的记忆,我不会忘。它让我明白: 亲情,也需要被珍惜;爱,是需要回馈的。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老有所依,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