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美元悬赏令撤销背后,美国与塔利班的利益博弈新局

秋白聊国际 2025-03-27 10:46:00

美国国务院近日悄然撤销对阿富汗临时政府内政部长西拉杰丁·哈卡尼的1000万美元通缉令,其亲属也从恐怖分子名单中除名。这一动作被视为美国与塔利班政权和解的关键信号,也折射出国际政治中“利益优先”的冷酷现实。

哈卡尼的身份转变堪称戏剧性。作为“哈卡尼网络”创始人之一,他曾在2018年承认策划喀布尔塞雷纳酒店爆炸案,导致6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美国公民。该组织被美国列为恐怖实体,与塔利班协同对抗北约联军二十年。然而,随着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权,哈卡尼摇身成为代理内政部长,掌控国家安全事务。美国此番撤销通缉,相当于默认其“恐怖分子”到“国家管理者”的身份切换。

美国此举绝非心血来潮。首先,塔利班执政已成既定事实。自美军撤离后,阿富汗政权更迭迫使美国调整策略。继续通缉现政府核心成员,等同于否认塔利班政权的合法性,这显然不利于双方就反恐、难民等议题展开对话。其次,“哈卡尼网络”的活动轨迹发生变化。据监测数据显示,该组织近年未再针对外国目标实施袭击,美国评估其威胁性下降。更重要的是,双方可能已达成秘密协议——阿富汗临时政府或承诺遏制极端势力外溢,换取美国放宽制裁。

回顾历史,美国在阿富汗的20年军事行动耗资2万亿美元,却以塔利班重新掌权告终。讽刺的是,昔日被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哈卡尼网络”,如今成为维护阿富汗治安的“正规军”。这种角色转换背后,是当地民众对结束战乱的强烈渴望。美国智库报告指出,哈卡尼派系在打击“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中作用显著,这为其赢得了部分民意基础。

美国的政策转向再次验证“没有永恒敌人,只有永恒利益”的定律。2001年,美国悬赏2500万美元追捕本·拉登;千万美元通缉令却因政治需要撤销。这种反差凸显大国博弈的实用主义逻辑:当承认塔利班政权有助于遏制中俄在阿影响力,或为未来资源合作铺路时,历史血债便成为可交易的筹码。

目前,阿富汗临时政府尚未正式获得国际承认,美国此次“解禁”哈卡尼,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可能成为撬动双边关系缓和的支点。不过,这种交易性外交能否带来长久稳定,仍取决于塔利班能否真正兑现反恐承诺,以及美国如何平衡道德谴责与现实利益的微妙天平。

0 阅读:11

秋白聊国际

简介:以我之青春, 捍卫这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