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长沙岳麓区法院外,
9岁的小女孩晨晨(化名)正紧紧攥着母亲的手,
她的额头上有一道狰狞的疤痕,
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一年半前,
她的头骨被老师扔出的三角尺砸碎,
经历了5小时的开颅手术和多次的脑部修复。
如今,
她依然需要每天服用药物才能入睡,
而那个曾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宋某明,
正在接受法院的审判……
那么
晨晨的老师宋某明为什么要用尺子砸向晨晨呢?
这件事还要从2023年9月6日那天说起,
当天,
长沙市博才梅溪湖小学四年级的课后服务课上,
40岁的教师宋某明因为学生喧闹,
多次制止无效后情绪失控。
将教室内放置的一把白色硬塑料三角形教学尺子折断,
用力扔向一名吵闹的学生。
可没想到,
因为宋某没有控制好力道,
这把断尺最终砸中了坐在该学生前座的晨晨。
经法医鉴定,
晨晨的伤情为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颅内出血、脑挫裂伤,
构成重伤二级、九级伤残。
在2024年11月,
岳麓区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宋某明有期徒刑五年,
并禁止其从事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
然而,这场判决未能平息争议:
首先是量刑争议,
宋某明虽有自首情节,
但其身为教师对未成年人施暴的恶劣性质,
让公众质疑“五年是否过轻”。
其次是民事赔偿的争议,
尽管宋某所在的学校已支付152,362元医疗费,
但晨晨后续治疗费用和终身后遗症的经济负担仍由家庭承担。
法院驳回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引发家属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最后是二审书面审理的争议,
宋某明母亲申请重新鉴定伤情和调取监控未果,
二审采用书面审理而非开庭,
律师指出此举虽合法(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34条),
却让公众对程序透明度产生疑虑。
在争议声中,
2025年4月10日,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宋雨明故意伤害案展开了二审宣判,
最终法院裁定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虽然,
法院的二审已经结束,
但这起案件暴露出的不仅是个人失德,
还有教育体系的深层漏洞,
事件中,
教师宋某明从“敲击讲台”到“掀翻课桌”,
最终演变为投掷三角尺,
折射出的是部分教师在高压教育环境下的情绪管理失控。
其次,
在事情发生后,
宋某第一事件想到的不是治疗,
而是隐瞒。
据知情人透露:“宋老师换了孩子的全身校服,
为了让大家看起来没流血是小事,
唯独忘了换孩子的鞋。”
家长也指控校方未及时送医且误导医疗人员,
而教育局仅对涉事教师和书记停职处理,
未公布系统性整改措施。
目前,
在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下,
晨晨逐渐走出阴影,
并于2024年10月31日重返校园。
但晨晨头上的疤痕会随着时间淡化,
她的童年却被永远割裂。
当三角尺落地的那一刻,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该问自己:
如果这是我们的孩子,
五年刑期真的足够吗?
那么,
各位亲爱的朋友,
你们怎么看待晨晨受伤事件的呢?
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