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冬天,福建福安县的狮子头码头依然是人流不息。这里距县城约60余里,旁边就有渡口,位于国统区和游击区的交界之处。这里有家客栈叫狮子头客栈,紧靠着渡口,生意十分红火,往来行人常在这里休息、喝茶。这一天上午,客栈里来了个大眼睛、高鼻梁,面目俊朗的年轻人,书生气很浓。看起来像是去过日本或南洋地方上过学的读书人。他独自做了一张桌子喝茶,应该是在等人。突然,店里闯入了三个急匆匆的男人,六只眼睛到处乱瞟,大约是来寻人的。先来的年轻人眼神刚对上进来的三个男人,脸色突变,手忙往腰间探去。“砰、砰、砰”。电光火石间,后来的一个男人早已拔出手枪,对着年轻人头部连开三枪,年轻人应声而倒,血流满地。周围人有的尖叫起来,有的捂紧了嘴巴赶忙躲到桌子下面。三个男人迅速搜去倒地年轻人身上的手枪和笔记本,正想离去时,其中一个男人又掏出枪来,对着地下的躺着的年轻人“砰、砰”补了两枪。这下子那个年轻人可铁定活不成了。三个男人离开客栈后。那个年轻人竟然动了起来,他浑身带血,爬着到了客栈门口。他慢慢爬出客栈,最终爬不远处的一个小水沟边上,昏死过去。年轻人奇迹般的没死,不过一刻钟后就有人将他救了回去。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那三个杀人者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大难不死的年轻人,在17年后带着千军万马打回这里,解放福建。他就是开国上将,“华侨将军”——叶飞。
在菲律宾阿迪旺小镇的镇中心花园里,竖着一位将军的半身铜像。菲律宾人民在这位将军的铜像座基上用中、英文并排着刻了两行字。英文刻着:菲律宾的儿子中国的英雄。中文刻着:中国的儿子菲律宾的英雄。这尊铜像就是我国开国上将叶飞的铜像,他也是我国开国上将中唯一混血的将军,也因此他获得了这个雅号——“华侨将军”。1914年5月7日,叶飞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阿迪旺镇一个中菲混血家庭,原名叶启亨。他是家中次子,他的哥哥叫叶启存。他们的父亲叶荪卫本是福建人,在年轻时漂洋过海下了南洋,与当地一个叫麦尔卡托的女人再婚,生下了叶飞兄弟。叶荪卫虽然生意做得很大,但仍然遭到菲律宾当局的歧视对待。所以,他在叶飞兄弟两小的时候,就常常和他们说,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叶飞五岁时,父亲就把他们兄弟送回了国,从此兄弟二人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叶飞兄弟两在养母谢宾娘的照顾下茁壮成长。叶飞在成长过程中,看到了落后的旧中国的黑暗,政府的腐败,他经常有说不出的苦恼和烦闷。1926年,叶飞就读于厦门省立第十三中学。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内有三座大山,外有列强欺辱。为了救国救民,志士青年们纷纷走上革命的道路,叶飞也不例外。他在学校中常常同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同学交流,关注着国际局势和国内大事。当他接触到共产主义时,仿佛看到了正确的道路。从此,他毕生都在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少年叶飞曾亲口说过:"最大的愿望就是打倒军阀,强我中华。"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政府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肆意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翼,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结束。少年叶飞不久后在福建知道了这个消息,比起一些动摇的人,叶飞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他相信共产党可以把革命继续下去。1928年,年仅14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把他的哥哥也发展成了团员。叶飞也在党的工作下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很快地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福州市中心书记。虽然叶飞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危险也悄然降临。1930年7月,年仅16岁的叶飞因有“通共”嫌疑在厦门不幸被捕,一旦罪名坐实,叶飞必死无疑。叶飞的父亲叶荪卫得知此事后,万分焦急,他希望借着菲律宾驻厦门领事馆交涉,将叶飞引渡回菲律宾,好救儿子一命。叶飞知道父亲的想法后,坚决拒绝。他告诉传信的人:“如果我回到了菲律宾,将来怎么才能再回来,继续革命呢?”他知道引渡回菲律宾后,可能再也回不了中国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当时,亲历过弱小的、任人欺凌的旧中国的革命青年最真实的想法。好在叶飞被关押期间,他的身份始终没有暴露,而国民党福建当局也查不出这位仅16岁的少年有任何“通共”的证据。叶飞被释放了。这是叶飞革命生涯中有惊无险的一次经历,可他想不到的是,不久后他将要面临人生中最大的劫难。
1933年,已经是共产党员的叶飞,到闽东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并领导红军公开进行武装斗争。5月28日,叶飞、颜阿兰率领红军武装约50人,一举攻入霍童民团驻地宏街宫,缴获26支枪,这就是闽东党史上著名的“霍童暴动”,它打响了宁德县工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国民党和地方民团对此开展了血腥的报复,他们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叶飞是他们的重点对象。叶飞又不幸落入敌手。这次叶飞被捕后,党组织即刻命人带了500大洋将还没被敌人发现身份的叶飞赎出,叶飞又一次有惊无险的脱困。可叶飞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候要来了。这一年冬天,叶飞本打算与县委的一名同志在福安县附近的狮子头客栈接头。由于叛徒告密,叶飞在二楼等人的时候,三个特务就赶了过来。叶飞刚想拔枪,就被早有准备的特务向头部开了三枪,而后又被特务在胸口补了两枪。按常理来说,叶飞不可能有存活的机会。可叶飞的生命力就是如此顽强,他在特务走后,拖着身体,用两只手爬到了客栈外的小溪旁。而我党在闽东地区,群众基础也非常好,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叶飞就被战友救走了。而后查明,叶飞中了五枪,三枪在头部,两枪在胸部。可没有一枪打到他的大脑或心脏。因此,叶飞得以存活。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其中一颗子弹就留在叶飞头内,难以取出。这颗子弹也伴随着大难不死的叶飞直到戎马一生结束的那一刻。必有后福的叶飞在痊愈后不断扩大闽东根据地范围,多次击退国民党部队清剿。他也有了一个绰号“打不死的飞将军”!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民可歌可泣的全面抗战就此展开了。1939年7月下旬,已是新四军团长的叶飞在日伪军眼皮子底下,率部趁夜突入上海虹桥机场,炸毁四架飞机。叶飞大胆的指挥震撼了敌人。他率领部队一直在敌人眼前活动,神出鬼没让敌人防不胜防。而后不久,叶飞受刘少奇之命,组成新四军挺进纵队,进苏中吸引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新四军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郭村保卫战,即将拉开序幕。1940年5月17日,日伪军出动500余人扫荡,叶飞率部迎头痛击,追歼敌人大部。次日,日军搬了整整一天尸体。从此,苏中群众称呼新四军为“四将军”。为防止日伪军的大规模反扑,叶飞率部借道国民党顽固派李长江防区郭村修整。叶飞的挺进队有两千余人,而李长江手下有五万之众。嚣张的李长江给叶飞所部发电:“想要在我的防区修整,先被我消灭了再说。”他给叶飞部下了最后通牒:限三天之内撤离郭村。陈毅听说李长江要打郭村时,给叶飞发电报:“尽量避免与李冲突,若不能避免也要尽量拖延,以抑止战端。”叶飞作为前线指挥官,开过全队高级指挥员的军事大会后,复电一个字:“打!”陈毅赶忙准备过江,又向叶飞部发电报:一切等我到了之后再议。叶飞又复电一字:“打!”陈老总看了虽然生气,大骂:“冒失鬼,看我怎么收拾你。”但也同时调集援兵。还在江南的陈毅也加紧往郭村行进。叶飞修筑工事,整训部队,就等李长江所部来犯。6月28日拂晓,李长江部13个团成密集队形向郭村发起进攻。叶飞率部以逸待劳,激战一昼,消灭敌人两个大队。
29日至30日,李长江部多次组织进攻都被打退,伤亡惨重。到了30日白天,战场突然安静了下来,有的干部以为李长江认输了,不打了,准备撤退。可叶飞断定,李长江并非放弃,很有可能是打算夜袭我军。叶飞一方面派出一个营加强前线,另一方面把夜间游动哨范围扩大、人数翻番。敌人夜间果然来偷袭,不出叶飞所料。来夜袭的李长江部队丢下了数百局尸体后,又只能仓皇而逃。就这样,挺进队牢牢地守住了郭村,之后在友军的配合下,将李长江的十个团从正面击退。7月3日陈毅到了郭村。他见到叶飞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本来是来骂你们的,但你们仗打赢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年轻人做事太莽撞,只此一次下不为例。”郭村保卫战让新四军在苏中地区名声大噪。而叶飞敢用两千人对抗五万人,也在全党、军内出了名。现在的和平年代里,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可战争年代可不同。我党军队纪律严明,关于婚姻、恋爱有规定,结婚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得年满25岁周岁,其次要有8年兵龄,最后得是团级干部以上,否则不许谈恋爱,而叶飞完完全全符合这三条规定,却一直做个单身汉,周围不少人为他着急。于是,新四军一师的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就找一个叫王于畊的小姑娘谈话,看看能不能撮合她和叶飞共结百年之好。王于畊何许人也?她出生于大户人家,上过女子师范,抗战后,怀揣着革命思想主动参军。
1940年2月时,王于畊为国际“三八妇女节”执笔话剧《大时代的女性》。演出后获得雷鸣般的掌声,上到军政首长,下到普通百姓无不称赞。她被誉为新四军的“才女”。王于畊知道此事后坚决不答应,一来她工作繁忙,又有民运工作又得创作文艺作品,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哪有时间谈情说爱。二来她虽然听说过叶飞的名声,知道他很会打仗,但没见过面,也不了解对方,肯定称不上喜欢。虽然王于畊一开始不答应,但在领导们的劝说下,她还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和叶飞见了面。王于畊到了叶飞所在的一旅后,才发现和她想象的完全不同。早在1937年12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机缘巧合下得知叶飞行踪,他一定要亲自面见这位威震八闽的闽东工农红军的指挥官,于是设宴款待。当叶飞上门赴宴时,陈仪看着走来的翩翩少年,大惑不解得问:“你是叶飞先生吗?”叶飞点头答是。陈仪大吃一惊,他想不到把整个闽东闹得天翻地覆的闽东地区党政军的首长叶飞竟如此文儒雅气!他赞许的对叶飞说:“啊,叶先生……你是个书生嘛!”王于畊初一接触叶飞,就知道自己以前太过武断。他认为那么有名地带兵打仗的将军必然是个粗人,没成想她和叶飞一番交谈下来,发现叶飞温文尔雅,而且长得很英俊。
王于畊喜欢看书,她惊喜的发现堂堂副师长居然也喜欢看书。叶飞有一个书箱子,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这下子两个人的频率对上了。叶飞对这个新四军有名的才女也是倾慕已久。1940年11月29日,26岁的叶飞和19岁的王于畊顺利的结婚了。两人从此,相知相伴、相扶相携,度过了53年的风风雨雨。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指日可待。此时的叶飞已经是新四军陈粟首长,手下的“三张王牌”之一了。虽然中国军民已经能看见胜利的曙光,但盘踞在华中的日军实力还相当强盛。车桥则是连接苏北、苏南、皖北、皖南四地的枢纽,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也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并将共产党新四军的四大解放区隔开,难以形成一片。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站在战略层面上考虑再三,决定发起车桥战役。此次战役的主攻就交给了副师长兼一旅旅长叶飞。叶飞经过实地考察、缜密分析,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大胆地将部队分为三个部分。一部负责攻坚,其余两部负责阻敌打援,攻坚与打援同时进行,以打援为主,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944年3月5日凌晨两点,随着一声令下,部队开始进攻。新四军的战士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前赴后继,猛冲猛打。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吃掉了日伪军一个补充大队,全歼守城之敌,俘虏80余人,一个中队的伪军全部投降。敌人的增援被英勇顽强的新四军压缩在韩庄。我军在夜色的掩护下,组成敢死队冲击韩庄,日军大佐三泽金夫被击毙。这是新四军在抗战中击毙的最高军衔的日军指挥官。此战,新四军共歼日军及伪军1000余人,打通了苏中、苏北、皖北、皖南各个解放区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1945年,9月2日,日军在中国战区投降。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可和平并没有按时到来。蒋介石笑里藏刀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对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企图,林彪、粟裕等中共高级将领都有预判。很快地,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解放战争开始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叶飞更是战功赫赫。他先后在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任纵队司令等重要职务。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重要战役。孟良崮上,国共双方胜败悬于一线之时,正是叶飞于百万军中取张灵甫首级,从而让国民党军队在整个山东战场失势。1949年9月,叶飞指挥的第十兵团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福建全境,被武装到牙齿的厦门,只守了两天。叶飞此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接管厦门的工作上,攻打金门的任务,就交给了第十兵团28军。10月24日,在解放战争末期一路所向披靡的第十兵团28军,组织了两个梯队进攻金门。244团、251团、253团及246团一个营共“三个半团”的兵力为第一梯队。
第一梯队在凌晨成功登陆金门古宁头,并打算直攻金门县城。哪知道,由于凌晨时海水涨潮,将国民党的铁丝网等反登陆工事埋没于水下。退潮后,解放军战士才发现本打算回去运送第二梯队的船只全部搁浅,已经登陆的部队成了孤军,就此断了支援和后勤。上岛的战士们英勇顽强,可这浅浅的海峡将身经百战的解放军战士们胜利的希望统统埋葬。战斗至27日结束,我军登陆9086人,全部阵亡或被俘。金门战役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场全军覆没的战役。战后叶飞作为总指挥,含着泪向中央要求处分。毛主席对此战役亲自批示:“金门战役不是处分的问题,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叶飞终生最大的败绩就是这场金门战役。叶飞本想吸取教训,亲自指挥部队,再打金门,可惜朝鲜战争爆发了,登陆金门的时机就此错过了。老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了打碎美国人分裂中国的阴谋,毛主席决定炮轰金门,他亲口说:“还让叶飞来指挥。”
1958年,8月20日。叶飞收到炮轰金门的命令后,心里翻江倒海、五味杂陈。他总算得偿所愿,等到了一血前耻的机会!他一刻也不耽搁,立即与几位军区领导人亲临厦门前线阵地,进行作战部署,动员部队。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时,人民解放军在福建的前线炮兵部队向金门这个弹丸小岛上猛烈地倾泻着炮火。两个小时内,解放军459门大炮向金门打出了3万发炮弹。
国民党军防卫司令部三位副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当场被炸死。国民党金门主要军事领导仅有总司令胡琏运气不错,躲到了防空洞里,逃得一条小命。叶飞指挥的炮轰金门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或许也平复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遗憾。金门岛上的硝烟逐渐远去,隆隆的炮声也终将变成祖国统一的赞歌。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叶飞也时刻盼望着台湾可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晚年的叶飞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我将以一个平民,一个退休老人的身份到金门、到台湾去旅游。”
1999年4月18日,叶飞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5岁。2000年,4月28日,遵照叶飞的遗嘱,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厦门烈士陵园。而今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叶飞将与他的战友们将在这距离金门、台湾最近的地方,亲眼见证台湾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