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45年8月赴重庆谈判时,有一位特别的随员,他就是中央社会部三室主任陈龙,负责毛泽东的警卫工作,由于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被誉为“护驾的赵子龙”。熟悉陈龙的老同志说,他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新中国的侦察工作史,但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陈龙的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陈龙,原名刘汉兴,1910年12月出生于辽宁抚顺,他早年参加了东北军,历任排长、连长。“九·一八”事变后,陈龙毅然率全连士兵投奔中共党员李延禄率领的抗日救国军,曾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参谋长。1936年底,陈龙被组织选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陈潭秋正式为他改名为“陈龙”,并风趣地说:“咱们是一家子,我是秋天的深潭,你就是潭里的龙。”1938年,陈龙学成回到了延安,他本想上前线打仗,却被留在了中央社会部,担任保卫部门的领导工作。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连续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中共中央连续开了两天半的会议,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同意了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当时陪都重庆的敌情非常复杂,那里是蒋介石政权的统治中心,军统、中统的臭名早已昭著海内外,不少仁人志士者死在他们的枪口下。为了保证毛泽东的绝对安全,必须选派忠诚、勇敢、机警和富有牺牲精神的人来保护他。时任中央社会部长的康生和副部长李克农一起来到毛泽东的窑洞,向他征求护卫人选的意见,毛泽东想了想,然后说:“你们那里不是有个陈龙吗?”康生回答:“是的,只是这个同志的脾气不好。”毛泽东继续问:“听说他带兵打过仗?”李克农介绍说:“在东北抗联当过参谋长,我们有时还叫他将军呢!”
李克农于是毛泽东决定带上陈龙同行。李克农告诉陈龙,这是毛主席亲自点他的将,还把随身佩带多年的左轮手枪送给了他,陈龙激动地向李克农表态:“我就是豁出性命,也要保证主席的人身安全!”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人抵达重庆,他们被安排住进了张治中的公馆,这里又称“桂园”,将是毛泽东在重庆期间工作和会客的地方。张治中全家已经搬走,只留下一个管家负责照料。原来在这里执勤的警卫已经调走,现在在门前站岗的全是重庆宪兵。陈龙提醒随行的警卫人员:“这些人肯定都是些‘特务宪兵’,要提高警惕,多做他们的工作。”
陈龙陪同毛泽东在机场周恩来和陈龙对毛泽东在重庆面临的几种危险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如果敌人采取暗杀或制造车祸的手段,将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他们不会这样愚蠢;但制造“自然事故”或投放慢性毒药的方法,则不易被人察觉。所以在这方面要特别警惕。9月1日,毛泽东出席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鸡尾酒会。宋庆龄、张澜、郭沫若等知名人士都出席了,天上虽然下着雨,马路两旁还是站满了围观的群众,会场里的气氛更是热烈,500 多位与会的各界名人争先恐后地围上来和毛泽东握手、问好。毛泽东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笑声、祝酒声。酒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苏联大使彼德洛夫夫妇邀毛泽东到楼上参观。但参加酒会的其他人也纷纷涌上楼上,楼上的人越来越多,秩序有些混乱。一直跟在毛泽东身边的陈龙发现楼板有些颤动,他发现这座楼房的质量不佳,随时可能会出现险情。
陈龙(右一)此时周恩来向陈龙发出了一个明确的暗示,陈龙马上会意,他从毛泽东的身后挤到了前面,一只手挽着毛泽东的胳膊,另一只手用力推开众人,低声向毛泽东说道:“快走!”此时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也过来拥着毛泽东向楼梯走去,楼上的人又蜂拥挤到楼梯口,地板又发出一阵响声,整个楼房都在颤动。毛泽东下楼到院子里以后,那些身着警宪服装公开维持秩序的警察、宪兵几乎全都不知去向。此时陈龙果断担负起了断后的任务,他站在一道门的中央,两手死死地把着门框,用身体阻挡拥来的人群,终于为毛泽东争取到了时间,毛泽东等人安全地走到了胡同口,坐进了开往红岩村的轿车里。10月8日晚,外表很像周恩来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秘书李少石在路上中弹身亡。周恩来和陈龙马上紧张了起来,当天毛泽东参加了一个晚会,晚会结束以后,周恩来对国民党重庆宪兵司令张镇说:“今天就用你的车把毛泽东送回红岩村。你必须绝对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如果出了事情,首先唯你是问。”
李少石张镇连忙答应,而一路上陈龙一直死死地盯着张镇,一旦发出意外,他将马上擒住他做人质。最后毛泽东安然无恙地回到了红岩村。就这样陈龙陪毛泽东熬过了在重庆的43个日日夜夜,毛泽东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延安,他用“忠心耿耿”四个字称赞陈龙,并送给了他一块欧米茄手表。
陈龙的后人展示毛泽东送他的手表不久以后,社会部派负责干部找陈龙谈话,向他转达毛泽东想调他到自己身边工作的意思,陈龙听后非常激动,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冷静下来以后,陈龙又陷入了犹豫:自己的性子直、脾气暴,这点已经被领导和同志们批评了好多次,恐怕不适合在领袖身边工作,况且毛泽东身边还有江青这样一位不太好侍候的夫人呢!而且自己是东北人,一直希望回到东北工作,现在东北需要大批干部,此时正是机会。打定主意以后,陈龙直接来找毛泽东,他直截了当地说:“报告主席,我提点个人要求。”毛泽东有点意外:“哦?个人要求?”陈龙说:“我想当前东北急需干部,我是东北人,在那里打过游击,又熟悉那里的情况,您看是不是……”毛泽东犹豫了一下,他当然希望陈龙能留在自己身边,但他也了解陈龙对东北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现在东北确实缺少像他那样精明能干的干部,他于是对陈龙说:“好,我同意,希望你到东北做出好成绩!”
毛泽东陈龙高兴地回答:“是!我决不辜负主席的期望!”陈龙到东北以后,担任东北社会部副部长兼哈尔滨公安总局局长。当时东北不仅战争形势非常严峻,隐蔽战绩上的斗争形势也非常复杂,陈龙连续破获了一个又一个蒋、日特务的反革命案件,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社会部的通电嘉奖。1948年9月的一天,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找到了陈龙,告诉他党中央、中央军委准备以锦州为主攻目标,发动辽西战役,此次战役共动用了13个纵队、53个地方师,共70万人,再加上支前的民工,起码要超过百万人。
刘亚楼陈龙马上表示:“为打好此次战役,情报工作我们将全力配合。”刘亚楼说:“目前在辽西一带我们只有20多万人,要打这一仗,就得从四处向辽西调兵,但几十万大军的调动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果敌人根据部队的动向掌握了我们要攻打锦州的意图,就会在辽中阻击我们,这样几十万兵力不能按时到达锦州外围,这场战役也就没办法打了。”陈龙经过思考,对刘亚楼说:“我们手中有一部逆用电台,敌人很信任,看来,得在这上面做文章。”陈龙说的这部代号为“257”的电台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长春站派到哈尔滨刺探军情的,现已被我侦破,敌人还没有察觉。最后陈龙定下了一个方案:佯攻沈阳,实打锦州。调动4个师的兵力,大张旗鼓地向沈阳方向开进,给敌人造成要进攻沈阳的假象,我方再通过“257”电台向敌人传递将要攻打沈阳的假消息。真正要进攻锦州的部队电台一律留在原地,照常收发报,以迷惑敌人的情报机关,攻打锦州的部队白天休息,夜间行军,以防走漏消息。林彪同意了陈龙的意见。敌人果然被迷惑,在沈阳的卫立煌也认为我军的目标是沈阳,他命令廖耀湘的第九兵团适当收缩防区,集中力量控制沈阳周围的各市县,以免沈阳遭受长春一样被围困的命运。
卫立煌就这样,十几天后,东北民主联军几十万大军顺利抵达辽西前线,并在9月12日直逼锦州城下。林彪对陈龙的情报工作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东北的情报工作足可以抵上一个主力纵队。”1949年9月,陈龙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接待从北京来沈阳游览的江青,并负责保卫她的安全。江青在游览之余,向陈龙透露说:“有一次毛主席和我说起中央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又一次提到了你,你要做去中央的准备哟!”果然没过多久,陈龙就收到了中央社会部领导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建国在即,党和国家的内务外事活动将更加繁忙,为保卫中央领导人的绝对安全,决定加强警卫工作,毛主席有意让陈龙担任中央警卫处长。陈龙读到这封信后,不禁百感交集、激动不已。但冷静下来以后,他想到如果接受任命,就意味着要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接电话,他深知自己脾气暴烈、生性好动,并不适合干这项工作。
陈龙(左一)而且陈龙认为大陆现在还有许多国民党特务组织和海外帝国主义分子,他们将会通过各种手段派遣特务、间谍进行暗杀、爆破等恐怖活动,颠覆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自己只有在一线与他们进行斗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比坐办公室重要得多。想到这里,陈龙提起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自从来到东北以后,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城市保卫工作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敌情,还愿意在东北继续工作下去,为保卫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做出贡献,希望主席能够谅解。新中国成立后,陈龙调任南京市公安局长。他在上任前路过北京,看望了老领导李克农,李克农告诉他,毛泽东已经收到了那封信,虽然心里不快,但还是说:“人家不愿意来,就算了吧。”第二天,陈龙又拜访了另一位老领导彭真,彭真也对陈龙拒绝毛泽东的任命不解,问他是怎么考虑的,陈龙谈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彭真连连点头说:“有道理,有道理。你应当直接去见主席,向他说明这些道理。”
陈龙于是与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汪东兴联系,当天下午就获准去中南海晋见毛泽东,他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毛泽东也理解了他。1950年10月,陈龙被任命为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局长,两年以后,又被任命为公安部副部长,主管政治保卫工作。他先是在1952年一举活捉了两名美籍特务,成为世界重大新闻,又在1954年诱捕到我国机关一号捕捉目标、被台湾特务机关派在北京暗杀中央领导人的著名“飞贼”段云鹏。但陈龙却因为夜以继日地繁忙工作,积劳成疾,心脏病复发,不得不住院休养。有一天,公安部长罗瑞卿接到了周恩来的电话:“最近,中央外事工作越来越繁忙,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领导人来访越来越频繁,安全保卫工作光靠汪东兴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中央认为有必要加强一下安全警卫工作。主席还是想把陈龙同志调过来。”
罗瑞卿罗瑞卿回答说:“陈龙很适合做这项工作,只可惜他最近病得厉害,几次住院,已休息半年多了。”周恩来关心地说:“抓紧治疗嘛!找什么人看过?”罗瑞卿回答:“北京著名的心脏病专家都看过了。”周恩来说:“到苏联去治疗怎么样?据说那里的治疗水平还是很高的,治好了病好工作嘛!”陈龙本来不想去苏联,他认为自己的心脏病在全世界也没有什么特效疗法,何必花那么多钱去求人家,但罗瑞卿告诉他这是周恩来的要求,陈龙这才勉强同意了。
陈龙和妻子1954年6月,陈龙前往莫斯科治病,经过两个月的疗养,他的病情稍有好转后,便启程回国。但回国以后,他的病情再次加重,只好接受医生的建议,彻底地离开了公安系统的工作,开始全休。对于回到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事,也就只能再次拒绝了。1958年10月14日,陈龙因心脏病发作,不幸病逝,年仅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