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秋天,彭德怀离开了中南海,来到了北京西郊的吴家花园,在这里度过了整整6年的闲居岁月。在这6年里,彭德怀勤奋地学习、劳动,他常常感叹说:“我不能白吃人民的小米呀!”
彭德怀
彭德怀搬到吴家花园那年,毛泽东和他谈了一次话,并询问他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问题,彭德怀说:“我想补充一下理论知识,学习一下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听后问道:“你打算怎么学?”
彭德怀回答说:“我希望能去党校学习。”
毛泽东同意了彭德怀的请求,并安排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负责他的学习事宜。杨献珍并非普通学者,他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他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北平草岚子监狱与薄一波、安子文等人度过了5年铁窗生涯。建国后,杨献珍历任中央马列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是党内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理论家。
毛泽东和彭德怀
不久以后,杨献珍来到了吴家花园,彭德怀见到他后,一把握住他的手说:“我是个粗人,快被历史淘汰了,杨校长,你可要拉我一把!”
杨献珍听后谦虚地说:“彭总过谦了,咱们相互学习。”两位历经生死考验的革命者,就此结下不解之缘。
杨献珍考虑到彭德怀身份特殊,决定在吴家花园为他特设“课堂”,杨献珍亲自制定学习计划,并派两名教员每周两次上门授课。杨献珍深知彭德怀的性子,特意叮嘱教员:“彭总的话,听听就行,别记!”
杨献珍也会时常过来给彭德怀上课,他曾私下开导彭德怀:“面对历史的困惑,不哭不笑,只求理解。”
杨献珍
彭德怀若有所思地说:“你这把‘理解的钥匙’,比战场上冲锋号还难琢磨!”
有一次,彭德怀想到庐山上的往事,激动地对杨献珍说:“我说真话,倒成了罪人!”
杨献珍反问:“你打仗时,会因敌人火力猛就认输吗?现在不过是换了个战场。”
彭德怀一愣,随即大笑:“好你个杨夫子,把辩证法当刺刀用了!”
杨献珍还送给彭德怀一本《自然辩证法》,彭德怀读后感慨:“以前觉得哲学是空谈,现在才懂,它比望远镜还能看清历史!”
就这样,彭德怀的苦闷,在杨献珍的哲学点拨下逐渐消解,他甚至开始在菜地实践“矛盾论”:施肥多了烧苗,少了长不好——“这不就是量变到质变?”
彭德怀和乡亲们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她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与彭德怀离婚。彭德怀得知后虽然很痛苦,但还是同意了。
这年10月下旬的一天,彭德怀请浦安修回吴家花园一趟,他还请了杨献珍过来。杨献珍本来是坚决反对彭德怀和浦安修离婚的,但时至今日,他也无话可说了。
这天浦安修回到家后,彭德怀削了一个梨,切成两半,他对浦安修说:“你要离婚,今天就分梨,这个梨,你吃一半,我吃一半。”
浦安修犹豫了一会,还是拿起了半个梨,杨献珍急了,他朝浦安修吼道:“安修,不要吃梨!”
彭德怀和浦安修
浦安修看看杨献珍,又看看彭德怀,还是哭着把梨吃了下去。彭德怀心痛不已,他抓起剩下的那半个梨,使劲地丢在了地上……
更大的风暴接踵而至。1964年,杨献珍因“合二而一论”遭批判,并被扣上了“反党分子”的帽子。杨献珍却很豁达,他自嘲道:“我这把老骨头,监狱住过,牛棚也不怕!”
彭德怀得知杨献珍的遭遇后,托人给他捎话:“挺住!咱们还得一起读马克思!”
不久以后,彭德怀在“运动”中受到冲击,他和杨献珍再也没能见面。1974年,彭德怀含冤离世时,杨献珍尚在陕西农村改造,他听闻这个噩耗后,面朝北方长叹:“彭总啊,说好的一起读书呢?”
晚年的杨献珍
1980年11月,中央党校正式为杨献珍平反。1992年8月25日,杨献珍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