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江泽民警告: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

帝哥说史 2025-03-26 10:32:39

1999年7月9日,台北的夏日闷热难耐,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在寓所内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突然抛出惊人之语:“自1991年‘修宪’以来,我们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

李登辉

李登辉这番赤裸裸的“两国论”通过电波传遍全球,犹如一颗政治核弹,瞬间撕裂了两岸短暂的平静。

李登辉发表“两国论”并非一时兴起,这个自幼受日本皇民化教育、自诩“22岁前是日本人”的政治人物,曾私下宣称“中国文化是积弊”,其分裂野心在其权力巅峰期彻底暴露。1998年,李登辉指示成立“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研究小组,由蔡英文召集多位法政学者参与研究。该小组于1999年5月完成了一份报告,报告提出两岸关系至少应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企图从法理上割裂台湾。

鉴于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严重危害及其恶劣影响,面对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挑衅,党中央和江泽民决定坚决进行反击,打击台湾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

李登辉和蔡英文

7月15日,《解放军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面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罪恶图谋,全军指战员无比愤慨。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和平统一,但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们坚决拥护这一严正立场,正密切注视着海峡对岸的动向和事态发展。”

8月下旬,中国空军首次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地对空导弹实弹打靶试验;海军则在台湾岛以北海域举行反潜演习,由海底发射导弹攻击海上目标,意在加强潜艇攻击能力,提升雷达的扫描范围及精确度……这些画面通过国际媒体传向世界后,美联社惊呼:“1996年的台海危机重现!”

江泽民在采取军事震慑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外交手段的运用。7月18日深夜,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话,他指出: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李登辉的分裂言论作出反应,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反对分裂、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出现搞“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江泽民和克林顿

9月11日,在新西兰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江泽民和克林顿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磋商,他再次指出:“我们与李登辉的斗争是维护还是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克林顿十分赞同江泽民的观点,他重申美国将执行一个中国政策和对台“三不支持”政策,并要求台湾当局“全面澄清”其立场。不久以后,《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要求李登辉放弃“两国论”,重申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愿望,以“缓和目前两岸爆炸易燃的局面”。美国作出反应后,日本、欧盟、东盟纷纷表态支持一个中国政策,130多个国家再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在我斗争的强大压力下,台湾岛内暗流汹涌:辜振甫紧急澄清“从未支持两国论”,国民党元老郝柏村公开痛斥李登辉“数典忘祖”。7月24日,数千名台湾民众举行了反对“两国论”的游行。岛内学者清醒地指出,“‘两国论’显然已在国际上为台湾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强力副作用”及“极负面的冲击”,使台当局“益趋孤立”,因而实际上是台湾的一场“仲夏夜噩梦”。

郝柏村

最终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不得不公开表示“两国论”不“入宪”。事后,李登辉在其《李登辉执政告白实录》一书中坦承:“对于‘特殊国与国关系’,经由修宪、修法加以落实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两岸、国际情势不断演变下,李登辉盱衡全局,逐渐做出了通盘的思考,约在8月中旬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决定放弃原议。”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9月21日——台湾发生了7.6级大地震。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也为了避免国际社会的不理解与误会,江泽民当即下令暂停军演,台海局势得到了缓解。

江泽民

2000年3月24日,在席卷台湾全岛的民众抗议声中,在海内外中国人同声讨伐的浪潮中,在台湾政坛呼风唤雨十二载的李登辉走到了穷途末路,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提前结束了他利用国民党主席之位玩弄权谋,对内整肃异已、“明统暗独”,对外大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可耻生涯。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