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幸福的人生大多相似,而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三川口、好水川之战宋军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理由各不相同。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李元昊发动对宋朝的第三场战争,史称定川寨之战。
三川口战败主要因为范雍的错误判断,而好水川之战败在任福的贪功冒进。可想而知,定川寨之战同样是失败收场,而导致这一切的是一名官二代,他名叫葛怀敏。西夏李元昊进攻方向是镇戎军,宋廷得知此事也大为震惊,慌忙安排防务,只不过他们再次用错了人。
几十年的和平,让仁宗朝廷上下再也难以找到一个会打仗的将领,这次战争的重要指挥权,落到了纨绔子弟葛怀敏的手中。当时葛怀敏的被命为“泾原路兼招讨、经略、安抚副使”,葛怀敏的父亲为太尉葛霸,而且他还是大将王德用的妹夫。
单凭这些关系,葛怀敏在京城就可以横着走了,所以就算到了边防军,葛怀敏依旧我行我素,也无人敢管。得知李元昊来袭,渭州知州王延命葛怀敏前去迎敌,并一再告知要小心谨慎,切勿孤军深入。
葛怀敏对此告诫当然不上心,这大概都是纨绔子弟的通病。宋军到达瓦亭寨,葛怀敏命令周围各将领向他集结,史料记载“与知镇戎军曹英及泾原路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镇戎军都监李岳、西路都巡检使赵璘等会兵。”集结完毕宋军兵力大概7万,跟西夏的10万部队有了一战之力。
范仲淹曾评价葛怀敏“言其猾懦不知兵”,这足以说明这次战役必定失败。果不其然,敌军还不知道在哪里,葛怀敏命令兵分四路去迎敌,虽说双方实力相仿,但此时分兵则是大忌。
贪功心切的葛怀敏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依旧没有找到西夏部队的影子,突然情报传来,在定川寨发现敌军,于是乎大军马上开赴定川寨。李元昊可谓军事鬼才,每次战役必定以耍诈开始,耍诈结束,很少和敌人正面冲突,大多依靠伏击和陷阱取胜。
这次还是老套路,宋军一开进定川寨,西夏骑兵蜂拥而至,宋军落入敌人陷阱,西夏骑兵把定川寨死死围住,且还断了城中的水源,这下宋军成了瓮中之鳖,李元昊的计策再次成功实施。定川寨之战,宋军伤亡9000余人,葛怀敏、曹英、赵珣等16位将领全部战死,宋军大败。
明明实力相差不多,一手好牌让葛怀敏给打废了,宋军开始进入了败仗的怪圈,几乎是一打就败,一败到底。葛怀敏对此战负有重大责任,这无可厚非,但其他人就没有责任了吗?从宋朝开国,就开始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死循环,军队战斗力差大多从此而来。
其次禁军长时间不参战,京城成了养老院,养的都是一群老爷兵,想让这些兵打胜仗,也很困难。最核心问题,那就是用人失误,朝廷两府的大老们研究多时,就只能派来个葛怀敏,可见此时的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军事人才了。
重文轻武,让武将无法掌握大权,不论是韩琦、范仲淹、范雍、王延都是文官,没有任何作战经验,他们对于战场的判断大多要来自兵书战策,这明显都是一场场豪赌,赌注可是千万士兵的性命。在无奈之下,宋朝只能再次想办法和谈收场,国与国的博弈全靠实力说话,战场打不赢,谈判就落下风,这一次次的和谈也让宋朝的骨子里透着那么一点懦弱,弱国无外交,从这里看得是多么真切。
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四十八》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