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一高官,名叫文彦博,史书记载“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文彦博的祖先本来是姓敬,因为避讳皇帝的名号,所以改为文彦博。
文彦博的特点就是为官时间特别长,他出入官场长达50年,辅佐四代皇帝。因其为官期间公正贤明,乃为北宋一代名相。如果一个政治家能长时间身居高位,说明其水平很高,政治斗争不同于儿戏,一旦倒台可能会连累身家性命。
而文彦博恰恰可以做到长盛不衰,我们可以从一件小事看出文彦博的权谋水准。在文彦博当上宰相之前,在四川做知府。四川这个地区不太好管理,想当年赵匡胤平后蜀,也是花了大力气的,所以这里的地方官尤为重要。
为了做好工作,文彦博当然少不了一些人情往来、喝酒应酬,这其中多少有些奢靡之风。消息传到了京城,仁宗赵祯十分不悦,蜀地的安定十分重要,如果官员出现腐败问题,那么会影响这整个四川的稳定。
于是仁宗派了一个御史,以探亲为名去核查一下文彦博的问题。御史大人到了汉州,旅途劳累,就找到一处落脚地休息。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恰在此时,御史大人碰到了一位好朋友,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激动之下御史大人就和朋友吃饭喝酒。
酒席之间当然少不了歌女助兴,一名杨氏美女出现在御史面前。蜀川之地本来就出门美女,这位杨氏姑娘也是倾国倾城,御史大人眼睛都看直了,不出所料倒在在温柔乡里,犯下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
御史大人还给了这名女子取了个名字,叫杨台柳,酒席当中给那女子赋诗一首“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借妖娆。从今唤作杨台柳,舞尽东风万万条”。
御史前去弹劾别人,没想到还没到地方,自己就中了糖衣炮弹。到了文彦博府上,自然酒席款待一应俱全,这其中也少不了陪酒女郎。文彦博一声令下,女子们开始载歌载舞,然而其歌词竟然是那句“蜀国佳人号细腰……”。
这位御史大人听到后,脸都被吓白了,因为那位和他有露水姻缘的女子,恰巧就在那群歌女当中。文彦博这回笑了,继续给御史大人倒酒布菜,而御史大人也再也笑不出来了。本是过来核查别人作风问题的,却偏偏自己先栽了跟头。
这回还有什么脸面去弹劾人家文彦博,这位御史很快就回到京城,然后“一五一十”把情况告诉了皇帝陛下。这情况当然是说文彦博作风良好,政绩非凡,乃是国家栋梁之才。这下仁宗高兴了,决定升任文彦博为宰相。
政治家果然是玩权谋的好手,文彦博早在御史弹劾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当然文彦博不仅只会权谋手段,他面对奸邪也从不妥协。公元1040年,李元昊发起宋夏战争,首战在三川口打响,宋军大败,刘平、石元孙等将领誓死厮杀,但结局还是全军覆没。
三川口之战本身宋军兵力太少,而将领黄德和在关键时刻竟然带兵逃跑,让宋军阵型大乱,一度陷入危局,是刘平等人带着剩下的1000多人,和敌人鏖战三天三夜。刘平战死之后,黄德和等人还颠倒是非,说刘平、石元孙等人有投降李元昊的企图。
好在仁宗英明,最后才澄清了事实。黄德和等人被抓进了监牢,朝廷命令文彦博审理此案。就在审理当中,朝廷派来官员,命令把黄德和等人押解回京审理。这明显是朝中有人想包庇黄德和等人,文彦博严词拒绝:“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
文彦博拒不执行朝廷命令,独自承担责任,直接就把黄德和等人的脑袋砍下,黄德和作为叛徒,必须受到这样的惩罚。文彦博所做作为,也为三川口之战的英魂,出了一口恶气。总之,文彦博不愧为北宋社稷之臣。
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七十二》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三川口之战表明当时西夏气候未成,宋军战力未失,刘平统领一千士卒尚能和元昊十万大军打得有来有回,其强悍可见一斑。可惜黄德和这个贪生怕死之徒,友军有难拔腿就跑,将原本可得的胜利变成了一次悲剧,可怜了我宋朝好儿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