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中国认同感!38万“美国化”苗族人,和中国的苗族有何渊源?

南柯归海 2025-03-23 03:57:40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前言】

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地,尤以中国西南山地为主,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如今居然生活着38万苗族人。

令人困惑的是,尽管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血脉与中华民族紧密相连,但许多美国苗裔对中国并没有认同感,甚至对其毫无归属感。

那么,这些苗族人究竟是如何踏上美国土地的?他们和中国的苗族又有何渊源?

【千年漂泊】

历史上,苗族从未真正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园,他们最早并非居住在山地,而是生活在广袤的平原和水系丰富的地区。

但因为战争与政权更迭,苗族人一次次被迫离开故土,最终成为一个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民族。

据史书记载,苗族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可以追溯到黄帝与蚩尤之战,蚩尤部落战败后,其族人被迫向南迁徙,一部分进入了如今的华南、西南山区。

秦汉时期,由于中原政权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征伐与同化政策,苗族不得不进一步向西南地区退却。

到了唐宋,随着国家对边疆的进一步开发,苗族的生存空间再次受到挤压,被迫继续南迁。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原本由当地少数民族世袭管理的土地被改为中央直接管辖。

大量汉族移民进入这些地区,导致苗族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他们中的一部分向更加偏远的山区退缩,而另一部分则干脆离开中国,向东南亚迁徙。

这种迁徙模式一直持续到近代,使苗族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的生存方式,在中国境内,苗族人口仍然是最多的,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也有大量苗族人定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中国的苗族大致相似,但由于长期脱离中原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认同。

让人意外的是,除了亚洲国家,美国竟然成为了全球苗族第二大聚集地,根据统计,目前约有38万苗族人居住在美国,他们大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老挝、越南和泰国。

这些远渡重洋的苗族人并不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是在战火和政治动荡的逼迫下,被迫流亡异国。

这种长期的流离失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民族凝聚力,使得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认同。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尽管美国的苗族人和中国的苗族人有着共同的血缘和文化渊源,但他们的身份认同却早已发生了改变。

【美军与苗族的“秘密战争”】

上世纪60年代,冷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美国与苏联在全球多个地区展开代理人战争,而东南亚正是他们争夺的关键战场之一。

1954年,法国在印度支那战争中战败,越南、老挝、柬埔寨相继独立,虽然这些国家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但老挝和越南内部的政治斗争却愈演愈烈。

特别是老挝,由于民族复杂、势力众多,各派系之间矛盾重重,而美国却在老挝找到了一个潜在的盟友——苗族人。

苗族在老挝虽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他们的领袖王宝更是一个能征善战的人物。

王宝曾在二战期间加入法属印度支那军队,与日本作战,后来又效忠老挝国王,组建了一支苗族军队。

由于他在老挝政府内部不受重视,反而被排挤,美国情报机构趁机拉拢了他,希望利用苗族人对抗共产主义势力。

1962年,《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按理说,美国应该撤出老挝,不再进行军事干预。

但事实上,美国并没有真正放弃老挝,而是秘密支持王宝的军队,提供资金、武器和军事顾问,建立了一支名为“特种部队”的苗族军队。

这支部队被CIA用于执行秘密任务,与老挝巴特寮和越南军队作战,由于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这场战争被称为“秘密战争”。

最初,苗族军队凭借美国提供的武器和战术支持,在战场上占据了一定优势,他们在老挝东北部修建机场、建立监视雷达,甚至一度控制了大片区域。

【苗族的美国梦是如何破灭的】

战争结束后,苗族人并没有迎来和平,反而面临更大的灾难,随着美军撤离,王宝的特种部队瞬间失去了靠山,老挝政府随即展开清算行动。

曾经效忠美军的苗族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都成为老挝政府的清剿目标,从1975年起,大批苗族人被杀害,许多村庄被摧毁,幸存者被迫逃亡。

他们无路可去,只能穿越茂密的热带丛林,试图寻找避难所。

那些成功逃出老挝的苗族人,先是涌入泰国,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庇护,但他们很快发现,泰国政府并不欢迎他们。

由于当时东南亚各国都在处理战争后遗症,泰国政府担心大量难民会影响国内稳定,便对苗族难民实施了严格的限制政策。

许多苗族人被安置在难民营中,食物短缺、医疗匮乏,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一些难民甚至在泰国被遣返老挝,最终死在政府军的清剿行动中。

眼看着情况越来越糟糕,苗族难民开始向国际社会求助,他们希望美国能兑现曾经的承诺,帮助他们离开东南亚。

不过,面对这群曾为自己卖命的盟友,美国政府的态度却相当冷漠,尽管有一部分苗族士兵及其家属被允许移民美国,但大多数普通苗族难民却被拒之门外。

直到联合国介入,情况才有所缓解。

从1975年到1990年,在国际社会的协调下,约有20多万苗族人最终得以移民美国,他们被安置在加州、明尼苏达、威斯康星等地,一开始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许多苗族人开始进入工厂、超市、餐馆等行业,试图融入美国社会,但是他们很快发现,现实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由于苗族人大多来自老挝山区,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加上老挝语与英语差异巨大,许多人到了美国后无法用英语交流,导致他们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

而且美国社会虽然标榜民主自由,但对于移民,尤其是来自东南亚的少数民族,歧视仍然普遍存在,苗族人由于语言不通、文化不同,被许多当地白人视为“异类”,甚至遭受排挤。

这种矛盾在2004年威斯康星州狩猎案中达到了顶点,当年,一名苗族猎人因与白人猎人发生冲突,最终开枪射杀了6名白人,事件震惊全美。

这场冲突不仅加剧了苗族人与当地社区的紧张关系,也让许多苗族人开始意识到,他们在美国并不会被真正接受。

即便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下一代已经出生在美国,他们仍然被视为外来者。

尽管如此,苗族人并没有放弃改变自己的处境,许多苗族家庭开始重视教育,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数据显示,在美国的苗族社区里,许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都是女性,她们通过教育摆脱了贫困,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社会阶层,但苗族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依然不高,整体收入水平也远低于白人群体。

【为什么美国苗族不愿回中国】

面对在美国的困境,有人或许会问:如果苗族人在美国受歧视、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为什么不选择回到他们祖先的土地——中国?

毕竟,中国不仅是苗族的发源地,而且如今的经济发展迅速,对少数民族也有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

其实,想要加入中国国籍并非易事,中国的国籍法严格规定,外国人要成为中国公民,必须符合特定条件,比如与中国公民有直系亲属关系,或对国家有特殊贡献。

并且还要放弃原有国籍,而对于在美国出生长大的苗族年轻一代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尽管美国苗族的祖先确实来自中国,但他们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甚至思维方式早已与中国的苗族大不相同。

许多美国苗族人甚至不会说中文,日常交流主要使用英语或苗语,而苗语本身在中国境内也存在不同的方言差异。

而且美国苗族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体系,他们的历史观、社会观念也更多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

对于他们而言,“回到中国”并不是简单的地理上的回归,而是意味着要重新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体系,这远比想象中困难。

更关键的是,美国苗族人对中国并没有太多归属感,在他们的历史记忆中,祖辈离开中国时并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战乱、剥削和压迫所逼迫。

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受益,反而是在东南亚和美国经历了数代人的挣扎才得以生存。

对于很多年轻一代的美国苗族人来说,他们更愿意认同自己是“美国人”,即便他们在美国并不完全被接纳,但这已经是他们唯一熟悉的身份。

美国苗族人仍然保留的传统文化习俗更多是作为社区认同的一部分,而非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他们的归属感更多在于苗族这个民族本身,而非某个特定的国家。

如今,苗族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国民族。

【结语】

苗族的迁徙历史,是一部战争、压迫、挣扎与求生的血泪史,从黄帝与蚩尤的远古传说,到近代战乱中的流离失所,他们一直在寻求一个稳定的家园。

而当38万苗族人在美国定居,却又深陷歧视、贫困与文化认同危机时,他们的故事更显悲壮。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在美国的苗族人

4 阅读:1859
评论列表
  • 月亮 16
    2025-03-23 17:24

    他们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他们认同?作者智商正常吗?

  • 2025-03-28 15:53

    这些是东南亚的苗族,跟中国有什么关系?你是不是有一个相似得东西就让别人当你爹啊?

  • 2025-03-30 21:44

    你在说啥,不是汉族,祖辈早就移居东南亚,和我们没有任何交流,也从来不是中国人,人家为什么要有认同感?人家要有了,你是不是又说人家贴着脸认亲戚?

  • 2025-03-30 21:41

    外国人认不认同有什么关系?

  • 2025-03-28 11:59

    人是越南苗移民米,跟中有一毛关糸?

  • 2025-03-28 12:56

    多热情邀请美苗参加中苗各种活动上百次后肯定回有回归种子的[吃瓜]

  • 2025-03-31 18:33

    纯扯淡文

南柯归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