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沙俄抢走我国的海参崴,答应1995年归还,为何至今都没有兑现

峻辉聊过去 2024-11-26 15:17:14

海参崴是远东地区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

周围是一片蓝色的海洋,环拱着海参崴一片水土,附近还有许多茂密的柏树、松树,点缀着海参崴。

绿树掩映下的海参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一座天然的军港。

阿穆尔湾和金角湾构成了俄罗斯舰队的摇篮,俄国太平洋海军司令部就设立在金角湾的海岸上。

在俄语中,“海参崴”这座城市另有一个名称——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控制东方)。

历史上,海参崴曾属于清朝领土,在被沙俄夺走以后,曾答应于1995年归还,但至今都没有实现这一承诺。

那么,俄罗斯人为何会背信弃义呢?海参崴又是什么时候成为俄罗斯的领土呢?

历史上的海参崴

一般而言,国家领土总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变化,这背后也体现着国家的实力。

要想获得领土,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提前一步,在外人发现之前,主动占有,并宣示拥有主权,太平洋上的一些英属岛屿,大西洋上的不少法属岛屿,都是依靠这种做法,称为英国、法国的海外领土。

第二则是金钱购买,北美的路易斯安那州,就是美国趁法国忙于战争,急需一笔资金,而从法国手上购买的领土。

第三则是武力侵占,这恐怕也是大部分国家获得领土的主要方式。美国的“西进运动”,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多次战争,无不体现了这点。

海参崴(类似海参的港湾,“崴”就是山水弯曲的地方),面积不大,大约30公里长、12公里宽。

它三面环海,自东北向西南绵延30公里,是个“斗圆型”的海湾,面积大约331.2平方公里。

依据考古学的发展和探索,海参崴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7世纪时,海参崴第一次有了主权归属,和唐朝毗邻的渤海国占领了该地区,并促进了海参崴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渤海国灭亡以后,满族继承了渤海国,将海参崴纳入了版图。

17世纪30年代,俄罗斯废除了农奴制,国力渐渐强盛,便满世界寻找出海口和不冻港。

为此,俄国和土耳其爆发了好几次俄土战争。在远东,具有官方背景的俄罗斯探索队则瞄准了海参崴,并多次和清朝发生武装冲突。

1858年,俄国迫使清朝放弃了在1689年间,康熙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而是重新签订了《瑷珲条约》。

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由中俄共管。

不过,俄罗斯人对于领土有着狂热的追求。

“以地事俄,犹如抱薪救火”。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暇顾及自己的“龙兴之地”东三省。

沙俄政府判定这是一个绝佳的历史时机,便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该条约规定,将海参崴以及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

拿到土地之后,俄国的民族主义日渐高涨,便将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所谓的控制东方,就是这个意思,当作沙俄扩张领土的实力象征。

实话实说,腐朽的清政府根本无能力开发海参崴。反而是在沙俄手里,海参崴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1860年7月2日,俄罗斯西伯利亚舰队在海参崴建立了军事哨所。

俄罗斯民族学家谢尔盖·马克西莫夫抵达港口,曾这样描述海参崴:“该港口被认为是最优越的不冻港,它舒适、温暖开阔。周围的橡树和风景如画的山脉相映成趣。”

的确,海参崴天然具有成为良港的条件。

首先,海参崴临岸吃水深,大型船只可以靠岸停泊,有利于岸上集散物资的快进快出,故而不必要建设过多的货物保管仓库,大大加快了物流效率。

第二,海参崴基本属于不冻港,最早每年有120天是结冰停航期。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破冰船的投入使用,气候的上升等多种条件,停航日大幅减少只有一个月左右。

鉴于以上条件,俄罗斯在建设港口时,对海参崴的区域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以中心码头为界,其东面为军港、西面为商业港口,可同时停泊60艘5000吨以上的大船。

另外,对于俄罗斯而言,海参崴更是开发远东的一个据点。

更大的贸易契机是俄国决定建设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条上万里长的大铁路东端就是海参崴,不论是将远东货物,还是投送兵力,这条大铁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言而无信的俄罗斯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海参崴被建成近代化军港兼商港的过程中,劳工主力竟然还是中国人。更准确一点,是清朝满族人以及闯关东逃难的山东人。

根据日本队海参崴居住人口的统计,1878年,海参崴的住户共有505户,共计8393人,俄国人在内的欧洲人大约为4952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统计的大多都是合法居住者,每个人都持有护照。

然而,最初来到海参崴的中国人并不持有护照,他们也并不会记录在案。

这些中国人从事着各种工作,包括生产砖头、烧制石灰、砍伐木头等。

这些建筑原料都是建造海参崴所必须的物品,所以中国人承担着主要建设任务,这并非一句空话。

勤劳的中国人不拒绝任何工作,只要有利可图,就甘愿出力。可悲的是,建设者不是拥有者,除了得到一些金钱之外,本该属于自己的领土,全给俄罗斯人做了嫁衣。

等到了1945年,清朝已经被丢入了历史的垃圾堆,沙俄也被苏联政府所取代。

但如果幻想苏联会奉还海参崴,那真是不理解“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至理名言。

民国为了取得苏联政府的承认,放弃了外蒙和海参崴以及远东领土的主权。

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签署的《中苏加盟条约》中,苏联倒是承诺会在50年内撤走驻扎在海参崴的所有武装力量,并同意中国在1995年恢复对海参崴的主权。只是要中国开放海参崴为永久自由港,并对苏联免税。

按理说,苏联此举,是拿海参崴的主权,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回报。站在中国这边,倒也不是不可以。

然而,世事的变幻远非政治家所能预料的那般准确无误。

1991年,苏联分崩离析,继承苏联的俄罗斯言而无信,压根不认有这一回事。

之所以俄罗斯不兑现承诺?

主要是俄罗斯有一个强硬的领导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海参崴回归祖国的脚步。

试想一下,如果俄罗斯总统是叶利钦,只要给予他一定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得到一些回报。

另外,在分析国际局势时,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当前中国最大的主要矛盾是美国,是台湾问题。为了对抗美国,现如今还不能和俄罗斯闹翻,还需要俄罗斯在欧洲牵制住美国和北约。

再者,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一般,国力也不强。对于俄罗斯的背信弃义,也只好采取冷处理的态度。不过这不意味着官方永久放弃了海参崴。

比如2023年的3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就发布了通知,在出版地图上,俄罗斯境内8个曾经属于中国的地方,必须同时标注上中文地名。

这8个地方,当然包括海参崴。除此之外,还有尼布楚、伯力、庙街、海兰泡、双城子、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

另外,中国在海参崴的主权归属问题上,是步步为营。

先是舆论层面,2009年,就传出消息说海参崴市政府要将市区的一半租给中国认,租期为75年,租金为1500亿卢布,约合30亿欧元。

虽然该消息一经流出,就遭到了俄罗斯的强力否认,但这是否也说明中国在施加舆论影响呢?

另外,俄罗斯有媒体又报道说,圣彼得堡的专家被请来为海参崴2020发展计划出谋划策。

谋划的结果是,该专家建议将海参崴最大的两个区,五一区和列宁区的一部分租借给中国。

俄罗斯则可以利用这笔资金支持太平洋舰队的发展,并加强该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人口迁移方面,自海参崴开放以后,每天都有大批中国人乘坐巴士和渡船进入海参崴。

俄罗斯《独立报》曾惊悚预测,未来十几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将达到800万-1000万。

这些中国东北老乡来到海参崴,目的多是经商、务农。

海参崴市内一座破烂的体育场就被改造为货摊,有许多菜农、修鞋的匠人、卖小商品的商人。

如此多的人一天天往返于海参崴,谁又能保证不会改变海参崴的文化氛围呢?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经济一落千丈,遭到了欧美等国的封锁。

这时,一则消息引爆了社交媒体,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那就是2023年5月份,中国海关总署发文称:“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作为内贸货物的中转口岸”。

这意味着,中国的货物在国内运输,穿过中俄边境,通过海参崴出海,再在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卸货。

而中国则按照国内货物流通来处理,不必经过出口和进口的繁杂程序。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昕表示:这样安排对中国的好处,最主要是降低东北地区大宗货物向南运输的物流成本。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允许,这条政策必然不会落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俄罗斯做了一定的让步。所以大家要耐心一点,给国家更多的时间。

有朝一日,海参崴不一定会回归,但可以租借,可以共管,回归的方式多种多样。

只要能牢牢控制海参崴这个港口,为国家谋福利就行。

结语:

任何国家的领土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领土的丢失必然和国家的实力呈正相关,海参崴的历史变迁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

《清末地缘政治和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海参崴》 清史研究 2024年5月第3期

《符拉迪沃斯托克变身中国内贸港?中俄远东互动的历史与现实》 BBC

《海参崴会落入中国手中吗?-经济与贸易》 法新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