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今年最揪心的或许并不是关于关税,也不是关于失业,而是又到一年毕业季即将步入社会的1200万应届大学生群体。看新闻说,上边将持续检测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年轻人,他们将有机会吃低保。“毕业证”换“低保证”,听起来实在令人心酸,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讲真,一个大学生一年全部花销,平均下来按4万计算应该不高吧?合计起来一个大学生四年16万,再乘以1200万,对内需的拉动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算算。毕业了每个月算补贴1000块钱,一年也才1万2,就算补10年也才12万。但低保政策一出,倒觉得是好事,与上山下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从“天之骄子”到“国之低保”,弱势群体的范围扩大了,把精神上受到的摧残给予物质上的卑微补偿,也算是些许的安抚。也能给未来的大学生留点书不白读的希望,毕竟4年青春,至少15万的父母血汗钱,才吃到的低保,说明这个保的含金量高,可以缓解部分学历贬值的焦虑。
二、为了这些还没有就业的上千万大学生的生计,给予低保户待遇只是暂时的办法!大学毕业,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未能就业,除非家里有矿,对大多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经济压力,别说结婚生子,不啃老就算生存下去都很困难。如今吃上皇粮“低保”,给予机会和时间,利于毕业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助力他们平稳过渡到就业状态。

三、大学毕业生本来就是消费旺盛群体,补贴的钱多半能继续流入经济循环,对支持实体经济也大有裨益。
四、很多人认为会使部分毕业生产生依赖心理,丧失奋斗动力,是在变相鼓励年轻人躺平?NO!其实这个“低保”不是那个广义上的低保!大学生这个“低保”说白了,给的是就业前的生存发展费用,以减轻大学生的焦虑和家长的负担。基于此,有总比没有好,至少有个保障,就是这么经济不好的形势,怪只怪人太多,岗位少,如果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什么保障也没有,压力就全给到家长了,低保钱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总比被灵活就业好。
五、低保申请需要条件,不是所有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它只是过渡性的保障措施,有毕业两年内的时限,只有23年以后毕业的人才有资格申请。另外,还有个前提:得你爹妈也穷——父母是吃低保的或是低收入者。就凭这一条,大部分在座的各位都是拿不到这个补贴的,更别说想一辈子不就业躺着吃低保了。

六、对考公考编和考研是一大利好。有了这一政策,很快会出现更多大学毕业生拿着低保,毕业头两年不去找工作,直到考公考编考研上岸。
七、这无疑是个好政策,看见了青年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针对往届未就业应届生能够纳入低保的动作,类似于一个实际“无劳动能力认证”。一般来说,低保评定是根据劳动力人数、人均收入来卡条件,人均收入+存款符合低保条件,但劳动力人数很多的话可能就不符合条件(好吃懒做嫌疑)。现在等于拓宽了愿意,认定青壮劳动力无工作历史也算“无劳动能力”,以前这个可能是要去评残疾才给认定劳动能力缺失程度的,现在看似做了又似乎啥也没做的一个政策,有条件地帮扶“精准”人群,是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一种兜底关怀,妥妥的是一件大实事,对提高公信力也有好处。这一举多得的策略说明智库里面还是有高人!
不过,这样的关怀,凡人看了口瞪目呆,神仙看了也自叹不如。建议换个响亮名号——以毕业未就业生活补助金、毕业生毕业未就业鼓励自主就业创业补助金、大学毕业2年待业优待金的形式发放......

以前读大学叫国家培养人才,现在读大学叫国家培养低保户!寒窗苦读十几年,毕业后领到的是一本低保户证!别不服,就业环境不好,申请低保不丢人,最怕的是你拿不到毕业证,连低保都申不到。
寒窗苦读数十载,为的是能够拥抱社会,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艳阳天,而不是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的天空。 如果一份心灵鸡汤可以慰藉学子失落的情感,那就请多来几份也无妨。同学们还年轻,慢慢熬,熬过去了就春天,未来一定会好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