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名为"上蓬冠树"的高端餐厅突然登上热搜,原因竟是其推出的"象粪甜品"引发巨大争议。据网友爆料,该餐厅每晚仅开放一桌12席,提供包括剪盆栽叶子作为开胃菜、模拟腐臭寄生花的糊糊,以及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在内的特殊菜品。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大众点评APP上,该店显示人均消费高达3888元!
"象粪甜品"引争议,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4月11日,上海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对此事作出回应。经初步调查,涉事公司"上蓬冠树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于2024年9月注册,2025年2月开始正式经营。其经营范围包括酒类零售、热食和冷食类食品制售,但所售的部分食材显然超出常规认知——该餐厅从外地采购竹虫、蚂蚁、大象粪便等作为食品原料。
市场监管部门现场检查时,查获了相关异常食材,并已对涉及原料进行封存。目前,该餐厅因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被立案调查,且已暂停经营。大众点评APP显示,该餐厅状态为"休息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餐厅采用预约制,营业时间仅限周末晚上。而调查显示,近两周该店并无订餐记录,似乎并未形成稳定的客流,更像是一场短期营销噱头。
为什么"猎奇餐饮"总在挑战公众底线?
近年来,"暗黑料理"频频现身高端餐饮市场。从昆虫料理到发酵霉变食材,再到这次的"象粪甜品",一些餐厅不再追求美味本身,而是以猎奇、稀缺、高溢价作为卖点,试图吸引特定消费者。类似"上蓬冠树"这样的餐厅,往往打着"沉浸式体验""分子料理""先锋美食"等旗号,实际却是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牟取暴利。
然而,食品安全绝非儿戏。食品进口和生产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大象粪便"等特殊食材的卫生性、可食用性显然存疑,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观点总结:猎奇营销可以,但底线不可突破
1. 食品安全红线不可逾越——无论食材多么"新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与健康之上。
2. 餐饮竞争应回归本质——真正的好餐厅不该靠"恶心营销"博眼球,而应靠口味、服务和体验赢口碑。
3. 消费者需保持理性——对明显违背常识的所谓"高端餐饮"保持警惕,避免成为商家割韭菜的目标。
目前,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仍在进行中,相信很快会给出更详细的结论。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行业——创新可以,但请不要用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