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挥舞“对等关税”大棒,全球贸易形势阴云密布。在这场风暴的中心,中国“世界超市”义乌却上演了一幕硬核反击战——当地商户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主动调整战略,开辟新战场。其中,万圣节用品类目的头部商户、义乌商贸城评选的“最牛老板娘”聂自勤的一番操作,更是让网友直呼:“霸气!这才是中国商人的底气!”
50%业务被美国“卡脖子”?义乌老板娘转战欧盟、内销双线突围
聂自勤的生意版图中,美国市场占比高达50%。但面对美方加征关税的冲击,她并未坐以待毙。
她的对策干脆利落:
1. 抢抓欧盟订单:迅速调整供应链,将部分产能转向对关税敏感度较低的欧洲市场。“欧盟客户对万圣节产品的需求稳定,我们靠设计和性价比照样打开销路。”
2. 猛攻国内年货市场:提前布局春节档,开发国潮风年饰、创意节日礼品,“国内消费升级,优质年货不愁卖!”
不少同行也在跟进这一策略。据义乌海关数据,今年1-4月,义乌对欧盟出口增长12.3%,其中德国、荷兰等国订单显著增加。
背靠中国制造“底牌”,义乌商户底气何来?
聂自勤的底气,源于义乌乃至中国制造业的三大优势:
- 产业链韧性:从原材料到成品,义乌商户能在48小时内完成打样,欧盟客户的新需求“秒响应”。
- 成本管控能力:通过自动化改造和集群化生产,成本竞争力仍领先东南亚。
- 市场嗅觉敏锐:一款爆款圣诞灯饰从设计到上架仅需7天,远超国际同行速度。
“欧美客户离不开‘中国速度’。”一位外贸资深人士分析,“关税加10%,但他们换供应商的成本可能涨30%。”
观点:中国外贸的“抗压样本”,给全球上了一课
义乌商人的应对策略,堪称“中国式破局”的缩影:
1. 拒绝“内卷”:不以低价换市场,而是用创新和效率守住利润。
2. 两条腿走路:外贸内销双循环,分散风险更灵活。
3. 全球化2.0版: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选择客户”,掌握议价权。
总结:美国关税大棒挥下,义乌却用实力证明——中国制造早已不是“低端代工”的标签。当聂自勤笑着说出“转内销也能做得很好”时,背后是几十年积累的产业链底气和市场智慧。这场博弈,或许正是中国外贸升级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