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峰与段誉初遇拼酒四十斤,豪气干云背后竟是“作弊”与低度米酒的默契——酒品见人品,杯中江湖情。北宋米酒不过十度,二十斤约等于现代几箱啤酒,武林高手拼酒靠的不仅是内力,更是肝胆相照的兄弟义气,段誉用六脉神剑逼酒时,漏掉的何止是杯中物。
《天龙八部》中,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生死相交的兄弟,离不开酒的帮助。毕竟男人之间促进感情,最快的方法就是喝一场酒。
乔峰和段誉怎么认识的?不就是喝了一场酒。段誉喝虚竹怎么成为好兄弟?不也是灵鹫宫喝出来的。还有少室山乔峰第一次见虚竹,为何就认下这位兄弟?
还是三人喝了一场酒,酒品即人品,喝上一场就能看出对方是什么人,酒也是从古至今男人们最喜欢的饮品,甚至酒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
不管是想要办事,还是与人相交,先喝上一场。当然提起喝酒,自然无法避免酒量这个话题了,酒量越好的人,越是被人推崇,就比如说乔峰和段誉初见。

二人你一碗我一碗不停,可是整整喝了40斤酒,引得一旁围了许多人,纷纷露出了崇拜的表情。不过段誉之所以能喝那么多,却是在那投机取巧。
段誉为了不失颜面,他用出了大理的绝学“六脉神剑”,把体内的酒给逼了出来,有这门绝学在,段誉别说是40斤了,一直喝下去都没一点问题。
至于乔峰那可是实打实的在喝,书中说二人一共喝了40斤酒,那么就是一人20斤的量,这可是整整20斤酒,乔峰酒量的豪迈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问题来了,喝了20斤酒,相当于现在多少的酒量?人真的可以做到喝这么多酒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大多数的酒罐子都能喝下这么多酒。
特别是以酒量著称,地处东北区域的人,听起来20斤酒很多,要是以现代42-53度这种白酒,自然没人能做到。可乔峰和段誉所处时期,可是在北宋时期。

而且还在北宋中期,这个时期的人,喝的酒是纯粮食酿造的米酒,一般酒度数在10度左右,也就是比啤酒度数稍微高一些,远远不如现在的白酒。
之所以大家现在喝的白酒,动不动就是42度或者53度,甚至还有60度的高度数酒,那是因为随着北宋末年,辽金进入中原后,才慢慢有了蒸馏酒。
所以说乔峰喝了20斤酒,听起来很多,是不可能做到的,其实也就是几箱高度数的啤酒而已,这对于酒量大的一些人来说,还是能做到的。
毕竟金庸笔下的大侠喝酒,为了展现出豪迈一面,还一边喝一边漏,可能喝了一斤酒,然后就漏出半斤。
当然话说回来了,在现代能喝这么多酒的人不少,可在古代算是凤毛麟角了,段誉都需要作弊才能完成。

之所以古代人酒量不行,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身体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整体一直在进步,或者说是进化,身体素质方面也是越来越好。
在古代平均人的年纪是30岁,苏东坡30多岁时写了一首词,其中有一句叫:“老夫聊发少年狂”。古人女子十几岁就嫁人,男子30多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
古代寻常人大多都是营养不良,而且很早就要干活,工作量还大,所以身体素质很差,一生也很是短暂,这种身体素质,酒量自然不会有多好。
除了身体素质方面之外,第二点那就是耐酒抗性,为何那些经常喝酒的酒罐子,酒量越来越大?不就是因为有了耐酒抗性,甚至已经慢慢的麻痹了。
正常人第一次喝53度白酒,喝个2两,没人头不晕的,你让喝了十几年白酒的人,喝个2两,那就跟没事人一样,这就是已经产生了耐酒抗性。
古代像段誉这种世家公子哥,自然也是经常喝酒,可毕竟以北宋时期的酿酒技术而言,也就是10度酒左右,这种就算产生了耐酒抗性,也是有限的。

像乔峰这种酒量的人,在金庸武侠世界里,真的算是挺厉害了。或许有人觉得,在武侠世界里,只要内功足够深厚,酒量都会是很大。
其实不然,虚竹二百多年的内力,在灵鹫宫和段誉喝酒时,二人并没有喝多少,虚竹和段誉最后都醉倒了。可见酒量和内力无关,除非特意用内力去化解。
就跟段誉用“六脉神剑”逼出酒一样,这样就失去喝酒的意义了。之所以乔峰酒量那么大,就是他的身体素质够好。
《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和乔峰父子的身体素质,都是属于那种万中无一的存在,萧远山30年前,一打二十一,就是靠的身体素质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