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朱咏荷刘光阳)关注管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是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永定区司法局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聚焦心理教育与心理矫正两大关键,在夯实社区矫正“队建制”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以司法行政工作者为核心,社会工作者为辅助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通过与张家界市力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签订“开展购买社区矫正工作服务协议”,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由专业人员负责专业项目,有效筑牢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防线”,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生活。
搭建融合性教育平台,硬件支撑厚植矫治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永定区司法局将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智慧矫正中心建设重点内容,为社工服务团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硬件基础。
走进永定区智慧矫正中心,生物反馈工作台、减压沙盘、心理卡牌等专业工具一应俱全,安静、舒适且温馨的心理咨询室,首先就能让社区矫正对象的心情随之舒畅起来。咨询室配置的生物反馈工作台、减压沙盘、心理卡牌等专业工具,和一间被隔音棉覆盖、辅以减压人偶的宣泄室,为应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情况提供了有效物质保障。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某,由于过去的行为,长期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中。在永定区智慧矫正中心的生物反馈工作台上,他接受了几次心理放松训练。通过生物反馈技术,他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学习如何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法来降低焦虑和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李某某的心理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他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生活。
开展全过程心理测评,精准矫治实现精准提升
心理测评是实施精准矫治的重要支撑。永定区司法局将心理测评贯穿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在矫和解矫全过程,安排心理咨询师全过程跟踪服务,为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至少提供3次心理测评,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在测评中体现的心理、行为特征和需求,调整个性化矫正方案,确保矫正方案“量身定制,精准施教”。
对于在跟踪服务中发现的情绪不良、有潜在危险的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咨询师将为其制定针对性矫治方案,通过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方式,有效化解社区矫正对象的不良情绪,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帮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对象朱某某就属于重点跟进的人员之一。在入矫心理评估时,心理咨询师发现朱某某尚在哺乳期,独自照顾年幼的儿子,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经济压力大导致其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对一切丧失信心。
心理咨询师及时向朱某某所在辖区的司法所通报其心理状况,共同商讨制定针对性矫正方案,通过不定期的实地走访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在经济上给予困难帮扶,使得朱某某逐渐愿意敞开心扉与心理咨询师交谈,实施后续的精准矫治。在心理测评中,朱某某的量化分数不断降低,为顺利融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2023年来,永定区司法局共开展个案心理评估534人次,心理咨询122人次,重点干预35人次,通过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介入,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社区矫正对象重点人群的潜在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实施集中教育学习,创新课堂深化矫治实效
集中教育学习,是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法治观念、增强其道德素质和悔罪意识的重要监管和教育方式。
今年来,永定区司法局狠抓集中教育学习规范化建设,以片区为单位,每月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开展集中教育学习活动,并邀请优秀心理咨询讲师轮流授课,依托社会专业化力量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的实效。
课程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既有放松身心的互动设计,又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多样化的学习课程不仅为社区矫正对象带来一堂堂生动实用、意义深远的法治教育课。
社工将法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们从法律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通过课堂的教育和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心扉,尝试用积极的心理去面对现实困难,配合心理咨询师塑造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为顺利回归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2023年来共开展集中教育、专题教育、分类教育学习活动18次,心理健康教育13次,显著提升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重返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得益于此,司法行政部门也有效降低了社区矫正对象因心理问题导致再犯罪的可能性,实现永定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提质增效。